香港最具殺傷力的媒体大亨黎智英兵臨城下

人氣 16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在二月二十一日,香港媒体大亨黎智英順利奪取台灣网路天王詹宏志的光環。這一天,詹宏志宣布《明日報》停刊;而黎智英則完成為期五十五天的攻台計畫,高奏凱歌。

《明日報》停刊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除了它是國內第一份网路原生報外,更重要的是,它引出了黎智英。黎智英在香港几乎無人不曉,更在中國大陸發生六四事件后,在《壹周刊》撰文評論大罵李鵬是王八蛋,叫李鵬「仆街」(去死),被中共官方視為眼中釘。現在,黎智英透過奪下詹宏志的媒体光環,用《明日報》一百五十位新聞尖兵登陸台灣市場,使得台灣媒体界山雨欲來。這股硝煙味,遠比三年多前邱复生創辦《TVBS》周刊時,更令人不安。

來台時机啟人疑竇

黎智英,在香港媒体界的地位已難撼動,為何選在景气不佳的時點轉戰台灣市場?前《九十年代》總編輯、現為《苹果日報》等專欄作家的李怡指出,回歸中共后,香港几乎所有媒体記者都可以進入大陸采訪,獨獨對中共政權不太客气的壹傳媒不行,在香港媒体的自由与商業空間逐漸窄化后,黎智英只有朝別的華文市場發展,台灣是唯一适合媒体發展的地方。

至于台灣景气不佳,有媒体主管認為,黎智英的《壹周刊》恐將重蹈《明日報》「生不逢時」的覆轍。但也有人認為,黎智英手上可即時動用的資金有新台幣十四億元以上,再以黎智英花大錢做大事的創業性格,台灣不景气正好讓他可以「逢低買進」,無論是買雜志事業,還是買人才。

黎曾經派過先發部隊來台探路

替黎智英處理投資、購并等事務的壹傳媒董事周安橋,可說是黎智英來台的先發部隊。去年七月間,周安橋透過熟人牽線,替黎智英安排了第一趟拜會台灣媒体的行程。他第一個指名要找的財經雜志便是《財訊》。雖然雙方高層碰了面也吃了飯,但終因《財訊》老板沒意愿而不了了之。

接著,黎智英見到了隸屬象山集團的《勁報》高層。由于勁報在籌備之初,曾到香港找黎智英談合作,但沒有成功,因而這趟來,黎智英還特地在下飛机時買了份《勁報》看。在會晤《勁報》之后,黎智英又陸續見了年代集團董事長邱复生、新學友集團總裁廖俊榮和經營网站「搜主義」的儿子廖培宏,以及「亦敵亦友」的《時報周刊》發行人簡志信、社長兼總編輯張國立等。面對台灣媒体市場,黎智英的叩關策略是想先搞定重要的地頭蛇,以便通行無阻。

大約三、四個月后,黎智英又來到台灣進行第二趟的媒体拜會活動。此次,見到的對象有《大成報》、《新新聞》,以及電腦家庭出版集團的高層,過程中,黎智英表達購買電腦家庭的強烈意向。在這當中有一段插曲,根据香港《文匯報》報導指出,在司馬文武當上國安會副秘書長之前,當時還是《新新聞》的發行人兼社長,到香港參觀壹傳媒位在將軍澳的總部,黎智英本想聘司馬擔任雜志主筆,而司馬也一口答應。据了解,當時他們也談到了壹傳媒与《新新聞》,甚至与《明日報》的合作。后來,因為司馬上任國安會新職而作罷。但二人因此建立深厚交情。也因此傳出,在黎智英第二趟來台后,就透過牽線盯上了詹宏志,兩人彼此欣賞,也開始了高手間的過招行動。

雖然二趟的台灣媒体拜會之旅,黎智英并未談成任何合作与買賣交易,但惊動了地頭蛇的效果應是達到了。沒過多久,《時報周刊》就派了五、六位高階主管,前往香港針對《壹周刊》和《苹果日報》進行情報搜集与市場分析,張國立甚至還進入《壹周刊》和《苹果日報》的編輯部參觀。

二月二十一日,壹傳媒董事周安橋接受本刊專訪時公開了《壹周刊》在台灣上市的時程,媒体圈議論紛紛,還有媒体主管說:「黎智英是敵我分明的人,所以第二次沒再拜會的媒体,就是他要對付的敵人!」目前,居政商名流与娛樂圈八卦雜志龍頭的《時報周刊》,以及高踞國內財經類雜志榜首多時的《商業周刊》,被公認是《壹周刊》所要「主打」的頭號敵人。

黎惊動九十多歲的余紀忠

黎智英要來也刺激了《中國時報》大老板余紀忠。前一陣子余老先生才因身体欠安入院調養,但最近,卻因壹傳媒登台,特別花了五個多小時与《時報周刊》主管研判情勢。不過,總編輯張國立卻搖頭說:「不需要太在意。因為光是他對待新聞人的方式、他的新聞素養,在台灣是待不久的。」

張國立說,黎智英完全是用商人的態度對待記者、編輯和文化人,把媒体當成貨品來看,黎智英認為金錢是万能的;他剛開始會禮賢下士、把人捧上天,但脾气一來或意見不合,也可以把人罵到一文不值。因而,去年《壹周刊》社會組全組三十人集体跳槽到死對頭的《東周刊》去。不久,《苹果日報》總編輯羅燦也受不了走人,公司里剩下的老臣不到十人。雖然周安橋說,《壹周刊》在台灣會朝本土化發展,但張國立根本就不相信,只要有黎智英在,就是黎智英的雜志、就是香港來的雜志。「《明日報》的那一批記者一定會痛苦一陣子!」張國立果斷地說。

當然,《壹周刊》「不扮高深,只求傳真」的煽腥作風一定會在台灣引起注意。而《聯合報》一位曾在香港与黎智英交手過的主管指出,《壹周刊》會不斷造勢提高曝光率,例如采用特殊開本与全彩精美的印刷,采破坏市場行情的超低售价,具高視覺衝擊力的創刊活動,甚至在一開始就單挑一些企業,以升高對立或打官司,造成社會話題等。

但張國立認為,《壹周刊》是會作秀,但沒什么新聞內容,而台灣社會民主開放的程度遠超過香港,黎智英若以為一招半式即可走遍天下,未免也太低估做新聞的難度了。張國立接著說:「如果黎智英失敗,証明台灣文化水平超過香港,如果他成功,代表台灣水化水平正在向下沈淪!」

死對頭──東方報業集團也要來台對打

而有趣的是,當黎智英即將在台灣撩撥一場媒体大戰之際,黎智英在香港的死對頭──「東方報業集團」(發行《東周刊》、《東方日報》)馬家先是在自家報紙,以「肥佬黎又荼毒寶島傳媒」的標題,痛批黎智英來台興風作浪實為垂死掙扎,接著更是隔海放話:「黎智英走到哪,我們就到哪。只要他在台灣一站好,我們就來『打』他!」不管東方報團來不來台灣,其對黎智英的痛恨情結倒是傳達得再清楚不過。

多次大罵「肥佬黎」沒有文化格調的東方報團之所以會「恨黎到底」,据說是因為黎智英在創辦《苹果日報》時,准備要在香港報界掀起一場血腥的超低价格戰,后來《東方》与各報聯手推出一報港幣五元(約新台幣二十元)的狠招,黎智英卑躬屈膝地前來要求停戰,東方馬家一時心軟答應;結果,隔天黎智英居然以港幣二元外送一顆苹果的「致命」手段,狠狠的將《東方日報》等業者倒打一耙。黎智英雖贏得一時的戰果,但自此也与香港媒体結下了梁子。

雖然台灣媒体集團對黎智英的新聞品味不屑一顧,但与黎智英私交甚篤的李怡卻給予他相對正面的評价:黎智英雖是個手段多、脾气烈的商人,但對編輯政策倒是相當放手。在《苹果日報》看不到捧他的文章,甚至還有不少對他個人、報紙和雜志的批評,「我在一九九六年替《苹果日報》開始寫時事評論專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質疑他,《苹果日報》還是照登。而四年來,盡管我會批評政權,但我的文章從沒被改過一個字。」

早年因創辦的「佐丹奴」服飾事業相當成功,黎智英在商場上自然結交不少好友。但在辦報后,不管舊友新知,只要是新聞就登,后來有几位老朋友打電話給黎智英說情,黎智英卻回說:「不然我報紙賣給你,你來辦好了!」

不可否認的,因為黎智英肯做事又不惜血本,為香港媒体的版面設計、印刷品質帶來一股創新風潮;用最少的文字、最簡單易懂的大量圖片呈現資訊,也為香港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閱讀選擇。至于其他媒体罵歸罵,個個還不是全盤模仿。

最重要的是,黎智英的《苹果日報》,以及另一家的《信報》,是香港回歸中共政權后,少數不做自我審查的媒体。其他的報業商人為与政府維持良好關系,大多會對新聞內容先做控制和篩選。黎智英為了保護消息來源,即使官司敗訴賠償,一切訴訟費用,一律由壹傳媒支付。黎智英這股gutsy(膽識),就像他在徵人啟事中強調「為求傳真、不畏權勢」的編輯方針,倒是令人佩服的。

李怡相信,黎智英來台發展,不是Investment(投資),而是involvement(投入)。但黎智英一向過人的市場取向,高薪挖才、以華制華的手段,是否能在台灣媒体高度競爭的市場奏效、獲得文化水准略高于香港的台灣社會与讀者接受,這一點不只李怡質疑,不少自信滿滿的台灣媒体主管也抱持怀疑態度!(轉自數位周刊)


    相關文章
    

  • 壹傳媒 來台搶灘 (2/22/2001)    
  • 收購明日報?香港壹傳媒鄭重否認 (2/22/2001)    
  • 苹果日報報導:收購明日報應屬實 (2/21/2001)    
  • 台灣第一家网上報紙今停刊 (2/21/2001)    
  • 傳明日報明天停刊 將由香港壹傳媒主導經營 (2/20/2001)    
  • 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進軍台灣媒体市場 (12/13/2000)    
  • 香港苹果速銷及依時運公司停止營業 三百多名員工遭解雇 (12/11/2000)

        相關文章
        

  • 《南方周末》被神秘收購 報社決定大量加印 (2/25/2001)    
  • 壹傳媒否認接收明日報員工 (2/23/2001)    
  • 宏電再裁員4百人 (2/23/2001)    
  • [明日報]接力棒[壹傳媒]: 要做符合台灣市場口味的雜志 (2/22/2001)    
  • 聯合線上:虛實合一 財務風險較低 (2/22/2001)    
  • 收購明日報?香港壹傳媒鄭重否認 (2/22/2001)    
  • 昨日的報紙 明日的网路 (2/21/2001)    
  • 台灣《明日報》倒閉的啟思 (2/21/2001)    
  • 香港网路媒体漸回傳統媒体經營模式 (2/21/2001)    
  • 苹果日報報導:收購明日報應屬實 (2/21/2001)    
  • 明日報停刊專家:綜合性電子報沒生存條件 (2/21/2001)    
  • 台灣首家网路報[明日報]今正式宣布結束网站營運 (2/21/2001)    
  • 明日報員工:來得太快了 (2/21/2001)    
  • 明日報小檔案 (2/21/2001)    
  • 台灣第一家网上報紙今停刊 (2/21/2001)    
  • [明日報]高層緊急會議: [明日報]明日將繼續出報 (2/20/2001)    
  • 「明日報」走成為歷史 接力棒是香港壹傳媒 (2/20/2001)    
  • 入不敷出 <<明日報>>今日停刊 (2/20/2001)    
  • 傳明日報明天停刊 將由香港壹傳媒主導經營 (2/20/2001)
  • 相關新聞
    入不敷出 <<明日報>>今日停刊
    「明日報」走成為歷史  接力棒是香港壹傳媒
    [明日報]高層緊急會議: [明日報]明日將繼續出報
    明日報小檔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