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科學家發現調控男性生育的“基因鑰匙”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3日訊】人類在尋找能夠調控男性生育的“基因鑰匙”研究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由中國兩位女性科學家領銜的課題組,經過長達六年的努力,在國際上首次在大鼠的附睾中發現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新基因—-BINLB,該基因可能与男性生育有關。

剛剛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美國的《科學》雜志,以《在大鼠生殖系統中的一個抗菌 基因》為題,發表了這一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与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張永蓮研究組和香港中文大學陳小章研究組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曾在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特別規划署任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岳亭說:“這一成果表明了人類已經在男性避孕的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獲得重要突破,它對男性的生殖調控和推動人類第二次避孕研究的革命浪潮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第一次避孕研究的浪潮主要針對于女性的生殖調控、女性的避孕与節育。然而事實上,男女雙方都有避孕的責任。尋找与男性精子成熟相關的基因并對其進行功能研究,目前在國際上還是“一片尚待開墾的處女地”,各國科學家正在爭相搶占,并由此掀起了人類第二次避孕研究的浪潮。

附睾是一根連接男性睾丸和輸精管的盤曲狀細長管道。男性精子細胞在睾丸中分化完全后進入附睾,在附睾中逐步獲得成熟時所具有的功能,并儲存在附睾的尾部,等待射精。

由于精子細胞在通過附睾時,通過与不斷變化的管腔微環境相互作用而不斷成熟,因此,人們只要干扰附睾功能,調控精子的成熟過程,就可以在不改變精子內部遺傳物質的前提下,達到調控男性生育的目的,同時又不會對人体產生副作用。

張永蓮研究組從實驗用的大鼠附睾頭部,篩選出一個特异表達的新基因,并對該基因進行了克隆。經研究后發現,該基因只在附睾頭部中央區段的上皮細胞中表達出來,在生育期最高,年老后下降,可能与生育有關。

此后,張永蓮研究組又与香港中文大學陳小章教授合作,進一步發現這种特异表達的新基因還具有殺菌的能力,并受附睾炎的誘導。

“這是在附睾中發現的第一個具有天然抗菌功能的基因,”六十五歲的張永蓮研究員欣喜地說:“目前,我們正在与多方面合作,對這一基因進行深入研究,以期最終尋找到開啟、關閉精子成熟過程的‘基因鑰匙’。”

張永蓮所在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生化所,是一個具有雄厚研究實力、在國際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研究所。該所曾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工合成酵母轉移核糖核酸等。

目前,一個以上海生命科學院各研究所的科學家為基礎,聯合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殖和發育生物學、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等各方面的男性生育研究協作网正在逐步形成。


    相關文章
    

  • 科學家最近在大鼠附睾中發現抗菌 基因 (3/3/2001)    
  • 基因工程:超速生長的橘子和土豆 (3/2/2001)    
  • 吳稼祥:革命,邊緣,痞气:中共三大遺傳基因 (3/2/2001)    
  • 人類基因數為甚么大大“縮水” (2/28/2001)    
  • 乙型肝炎的發病与乙肝病毒基因變异有關 (2/28/2001)    
  • 防止肌肉萎縮技術 (2/27/2001)    
  • 導致一常見遺傳疾病的基因己被發現 (2/27/2001)    
  • 香港市民隨時誤食基因木瓜 (2/27/2001)    
  • 食品含5%改造基因須標簽 (2/26/2001)    
  • “上面”是誰?抓住高价收買《南方周末》的神秘的手 (2/25/2001)    
  • 諾貝爾獎科學家指斥中國核酸營養品 (2/25/2001)    
  • 肝癌基因圖譜在港面世 (2/25/2001)    
  • 基因研究揭示肌無力綜合症病因 (2/25/2001)    
  • 基因變异會導致肌無力綜合症 (2/25/2001)    
  • 《南方周末》被神秘收購 報社決定大量加印 (2/25/2001)    
  • 古羅馬帝國可能因瘧疾而亡 (2/23/2001)    
  • 科學家:最常見基因异常之一DGS關鍵在于兩個基因 (2/23/2001)    
  • 日本發現的洞穴碎尸以被基因檢測証明就是英國空姐 (2/23/2001)    
  • 生物原子彈:“世界末日武器” (2/22/2001)    
  • 基因突變可以防止HIV感染,但使丙肝危險上升 (2/22/2001)
  • 相關新聞
    基因突變可以防止HIV感染,但使丙肝危險上升
    生物原子彈:“世界末日武器”
    日本發現的洞穴碎尸以被基因檢測証明就是英國空姐
    古羅馬帝國可能因瘧疾而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