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贊美新台北

標籤:

【大紀元3月5日訊】 最新一期新聞周刊以「新台北的誕生」為題,說由于台北市民的壓力,創造出一個乾淨、綠色的城市。現在的台北市交通順暢、都市綠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產階級有更多的休閑,這一切都是小市民當家,不斷催生的結果。

据中時電子報報導,新聞周刊說,台灣的首都在過去十年以來,一直不斷進行新生,台北市東區十多年前是垃圾場,現在則是購物中心、電影院、高价位的住宅大廈櫛比鄰次。一向為國際詬病的市區壅塞交通,除了尖峰時間外,也順暢很多。 文章說,過去做為机關重地的許多政府建筑,在門禁森嚴多年后,現在已陸續開放參觀,或設置小型的博物館、藝術沙龍等。 該刊表示,這些明顯的進步實應歸功于全体市民的努力,不斷敦促政府的施政。天下雜志負責人告訴新聞周刊,台北市現在不再屬政府的官僚衙門了,而是屬于全体市民。

新聞周刊說,雖然新加坡、香港等鄰近几個城市至今都還在求現代化,但近十年來從沒有一個城市像台北一樣改變得這么完全。 文章說,台北市在十年前開車橫越市區得花上一個小時以上,沿路看到的是成千上万輛的摩托車穿梭其間。住在郊區的居民,早上六點就得出門和紊亂的交通搏斗。但是現在百分之四十的上班族利用捷運上下班,平均每個人每天只花二十四分鐘通勤。

該刊認為,居民年收入的提高是促使大家想增進生活品質的動力之一。和十年前相比,台北市民現在的年平均所得成長了一倍,達到一万三千美元。尤其是民進党執政后,把台北這個首善之區更是當成了自己的家看待。

此外,政府在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后,整個世代的台灣人及在海外留學生,開始為如何將台北提升為國際都會而努力。十余年下來,曾經為創造更多綠地、乾淨街道向政府施壓的中產階級,如今都有更多的休閑机會。從前為了政治訴求走上街頭与警察對峙的學生團体,現在把焦點轉到環境保護議題。

文章說,「垃圾不落地」的政策也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環境品質,這項政策無形間也創造了一种文化,平常絕少聯絡、甚至不講話的鄰居,晚上手提著垃圾在街口為了等垃圾車來,大家也就聊起來了。

同時,拜自由之風,許多華文天地的藝術創作者也都將台北市視為必經之途或靈感的來源之處,中文的音樂CD在此地有亞洲華人城市最大的市場,台灣發行的連續劇在大陸大行其道,一月間造訪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也不免說,台北市像個真正的家。


    相關文章
    

  • 金融界震撼 檢調發現「金融三劍客」涉嫌聯手違法 (3/5/2001)    
  • 人生邊緣的最后報道 (3/5/2001)    
  • 魏京生會施明德對談民主 (3/4/2001)    
  • 當心吃檳榔中毒 (3/4/2001)    
  • 兩岸「小三通」加溫 164位金門人直航赴廈觀光旅游 (3/4/2001)    
  • 清真寺義賣活動 慶祝回教忠孝節 (3/4/2001)    
  • 高級學生宿舍 飯店式享受 (3/4/2001)    
  • 惊蟄蛇燈展 造型各式各樣 (3/4/2001)    
  • 中國主動出擊 阻止美軍售台神盾艦 (3/3/2001)    
  • 滿族人金溥聰參訪大陸的趣聞 (3/3/2001)    
  • 林姓大學生箱尸案已破,嫌犯綽號「虐犬」 (3/3/2001)    
  • 李敖告劉泰英誹謗案將宣判 (3/3/2001)    
  • 一元家電大放送 民眾不怕冷深夜排隊 (3/3/2001)    
  • 《台灣論》作者禁止入境 傳阿扁總統訝异不解 (3/3/2001)    
  • 陽明山花季揭幕 (3/3/2001)    
  • 台北縣警局下達全面禁酒令 (3/2/2001)    
  • 近地號太空探測船圓滿結束五年太空探測任務 (3/2/2001)    
  • 大選期間被指亂花錢追女人 李敖控告中學同窗 (3/2/2001)    
  • 警官酒醉肇事案 馬英九:懲處太輕 (3/2/2001)
  • 相關新聞
    警官酒醉肇事案 馬英九:懲處太輕
    大選期間被指亂花錢追女人  李敖控告中學同窗
    近地號太空探測船圓滿結束五年太空探測任務
    台北縣警局下達全面禁酒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