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赞美新台北

标签:

【大纪元3月5日讯】 最新一期新闻周刊以“新台北的诞生”为题,说由于台北市民的压力,创造出一个干净、绿色的城市。现在的台北市交通顺畅、都市绿化、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产阶级有更多的休闲,这一切都是小市民当家,不断催生的结果。

据中时电子报报导,新闻周刊说,台湾的首都在过去十年以来,一直不断进行新生,台北市东区十多年前是垃圾场,现在则是购物中心、电影院、高价位的住宅大厦栉比邻次。一向为国际诟病的市区壅塞交通,除了尖峰时间外,也顺畅很多。 文章说,过去做为机关重地的许多政府建筑,在门禁森严多年后,现在已陆续开放参观,或设置小型的博物馆、艺术沙龙等。 该刊表示,这些明显的进步实应归功于全体市民的努力,不断敦促政府的施政。天下杂志负责人告诉新闻周刊,台北市现在不再属政府的官僚衙门了,而是属于全体市民。

新闻周刊说,虽然新加坡、香港等邻近几个城市至今都还在求现代化,但近十年来从没有一个城市像台北一样改变得这么完全。 文章说,台北市在十年前开车横越市区得花上一个小时以上,沿路看到的是成千上万辆的摩托车穿梭其间。住在郊区的居民,早上六点就得出门和紊乱的交通搏斗。但是现在百分之四十的上班族利用捷运上下班,平均每个人每天只花二十四分钟通勤。

该刊认为,居民年收入的提高是促使大家想增进生活品质的动力之一。和十年前相比,台北市民现在的年平均所得成长了一倍,达到一万三千美元。尤其是民进党执政后,把台北这个首善之区更是当成了自己的家看待。

此外,政府在一九八七年解除戒严后,整个世代的台湾人及在海外留学生,开始为如何将台北提升为国际都会而努力。十余年下来,曾经为创造更多绿地、干净街道向政府施压的中产阶级,如今都有更多的休闲机会。从前为了政治诉求走上街头与警察对峙的学生团体,现在把焦点转到环境保护议题。

文章说,“垃圾不落地”的政策也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品质,这项政策无形间也创造了一种文化,平常绝少联络、甚至不讲话的邻居,晚上手提着垃圾在街口为了等垃圾车来,大家也就聊起来了。

同时,拜自由之风,许多华文天地的艺术创作者也都将台北市视为必经之途或灵感的来源之处,中文的音乐CD在此地有亚洲华人城市最大的市场,台湾发行的连续剧在大陆大行其道,一月间造访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也不免说,台北市像个真正的家。


    相关文章
    

  • 金融界震撼 检调发现“金融三剑客”涉嫌联手违法 (3/5/2001)    
  • 人生边缘的最后报道 (3/5/2001)    
  • 魏京生会施明德对谈民主 (3/4/2001)    
  • 当心吃槟榔中毒 (3/4/2001)    
  • 两岸“小三通”加温 164位金门人直航赴厦观光旅游 (3/4/2001)    
  • 清真寺义卖活动 庆祝回教忠孝节 (3/4/2001)    
  • 高级学生宿舍 饭店式享受 (3/4/2001)    
  • 惊蛰蛇灯展 造型各式各样 (3/4/2001)    
  • 中国主动出击 阻止美军售台神盾舰 (3/3/2001)    
  • 满族人金溥聪参访大陆的趣闻 (3/3/2001)    
  • 林姓大学生箱尸案已破,嫌犯绰号“虐犬” (3/3/2001)    
  • 李敖告刘泰英诽谤案将宣判 (3/3/2001)    
  • 一元家电大放送 民众不怕冷深夜排队 (3/3/2001)    
  • 《台湾论》作者禁止入境 传阿扁总统讶异不解 (3/3/2001)    
  • 阳明山花季揭幕 (3/3/2001)    
  • 台北县警局下达全面禁酒令 (3/2/2001)    
  • 近地号太空探测船圆满结束五年太空探测任务 (3/2/2001)    
  • 大选期间被指乱花钱追女人 李敖控告中学同窗 (3/2/2001)    
  • 警官酒醉肇事案 马英九:惩处太轻 (3/2/2001)
  • 相关新闻
    警官酒醉肇事案 马英九:惩处太轻
    大选期间被指乱花钱追女人  李敖控告中学同窗
    近地号太空探测船圆满结束五年太空探测任务
    台北县警局下达全面禁酒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