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公司:大的不如小的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7日訊】 關于科技新經濟,如今人們談論最多的是科技網絡股价格暴跌、網絡公司大批裁員、泡沫經濟破滅……,然而,新經濟還存在這么一個現象:小而彌精的網絡公司卻在互聯網經濟一片哀嘆聲中謀得生机,茁壯成長,构成了新經濟中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科技巨人舉步維堅

  在失去了經濟基礎的依托之后,一些規模巨大的科技公司相繼滑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盡管如此,某些公司仍宣稱:自己非同于一般類型的企業,有辦法擺脫目前的惡性循環,因此沒有必要像其它企業那樣大幅度地降低自己的預算收益。像Cisco(思科)、Intel(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認為自己并不是所謂的泡沫經濟,恰恰相反,是“新經濟”的發動机,是推動科技革命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Sun(太陽微系統)公司甚至宣稱,即使是在目前不景气的經濟狀況下,消費者更加青睞于其產品,因為采用其產品,得以更加有效地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有力地提升了運轉效益。該公司的執行副總裁馬蘇得﹒賈巴爾樂觀地宣稱,“網絡經濟其實剛剛幵始,我們現在連20%的工作還沒有完成。”言下之意,網絡經濟非但沒有走到盡頭,恰恰相反,它才處于“輝煌前景”的幵端。

  然而,事實胜于雄辯。面對日益惡化的經濟形勢,大部分領頭的科技公司坦言,它們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3月9日,全球最大的網絡制造商思科公司首次宣布大規模裁員8000人,不啻給疲軟的市場投下顆重磅炸彈。而在不久之前,英特爾公司已經宣布裁員5000人的計划,并宣稱本季度的收益將比上季度減少25%。

  也許直到此時,這批曾經滿怀壯志的科技巨人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遇到的困難要比預計的大得多。3月12日,愛立信透露,本季度公司將虧損5.13億美元。不久,摩托羅拉也將宣布出現了16年來第一次入不敷出的尷尬結局,并宣布在其全球手机工厂削減員工7000名。与此同時,西門子公司在半導体產品生產領域的銷售下降,其股票在紐約証券交易所上市后一天,便不得不表示,對藍籌股的江河日下深感惊訝。Oracle(甲骨文)和Sun公司也都發布了類似的悲觀消息。

  面對接踵而來的恐慌与騷動,股市的反應當然是毫不留情地壓低了這些科技公司的股票价格,投資者對其不切實際地揚言能夠度過這場經濟風暴已深表怀疑。更為糟糕的是,投資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并不僅僅是場短暫的經濟風暴。過去几年,科技公司的收益极度膨脹───某些公司年收益增長幅度竟高達500%,現在看來也是股市泡沫經濟的又一反映。

  盲目投資釀成災難

  認為科技工業的發展速度一定遠高于傳統工業的觀點,也并非是空穴來風。十多年前,個人電腦的銷售曾達到了年增長40%的記錄,因特網的使用人數以每一年翻一番的速度猛增,電子商務也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高科技公司所宣稱的种种理論表明,此行業所涉及的每一類事務都蘊藏著可觀的發展契机。或許由此便可以解釋為什么美國人在這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這是投資者對這种新興產業的必然反應。而且投資傳統產業,最多可獲得一位數的收益增長率,而一但涉足高科技領域,收益便不可限量。

  每當納斯達克指數扶搖直上,科技公司收益成倍增長,這种言論就更具市場效應。像思科這种規模的公司年收益增長率為60%,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人們不禁要問:還有比投資蒸蒸日上的網絡股及其基礎設施更讓人感到安全的嗎?但畢竟,思科是在經營一些硬件產品,而不是在虛無縹緲的網絡中靠廣告謀生,它的盈利增長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外,每當股价一上揚,許多大規模的高科技公司便因其巨額資金投入而大發橫財。去年英特爾公司斥資100億美元投資了450多個的公司。科技股价的上漲,甚至使公司以股權來代替員工工資的現金發放,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收益。

  以上种种情形曾促使了高科技公司在銷售和利潤上成倍增長。從1999年4月到2000年6月,八家最大的科技公司的平均收益從30%猛增到90%,与此同時,納斯達克指數也翻了一番。這就暫時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上升的股市給大規模科技公司帶來了丰厚的收益,從而促使大公司增加資金的投入,拉動了股市繼續增長。

  遺憾的是,有些網絡公司剛剛從股市中有所收益,便大肆把資金投入到網絡設備上,根本不考慮實際的需要。一些冒險投資家把几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投入到那些像Sun、Oracle等公司的基礎設施上,而且這不僅僅是網絡公司的獨有現象,電信行業也是如此。一些傳統大公司也經受不住刺激,面對科技公司大幅投入資金的影響,匆忙應戰,加大高科技的投入,試圖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同時,投資者為了擴大自己的競爭优勢,對不同行業都大幅投入,根本不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例如對電信業的再三投資,就導致了重复建設的弊病。城市的街道被一次又一次地挖幵,各公司走馬燈似地舖設著自己的電纜。由于這些高科技公司資金融資渠道廣、資金來源充足,便毫不顧忌地給操作人員提供高額款項,這便給網絡公司的發展火上澆油,使得網絡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

  可如今,大公司終于意識到,自己以前的大幅投入是多么的倉促和盲目。現在,網絡公司的投資者們或是已經抽走了資金,或是大幅度地削減了投資份額。思科公司今年的投入預計將削減一半。許多科技公司甚至不得不忙于還債,再想通過追加資金投入來重振旗鼓已是力不從心。破產企業的二手設備充斥著市場,某些大型企業集團今年的預算投入衹增加了5%到6%,是去年的一半。

  近期股市的大跌和經濟的衰退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即使經濟恢复了平衡,股市也不會在短期內恢复元气,華爾街一年之內損失了3萬億美元,這說明大網絡公司的經營模式已經失敗。有關人士預測:今后,對高科技的投入衹能保持在每年8%到10%左右的水平,遠低于過去十年20%的增長。

  微型公司生机盎然

  在大網絡公司的一片風聲鶴唳之中,卻有一大批微型網絡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這些小公司走上了另一條不同的道路,擁有了完全不同的命運。員工雖不多,每年銷售額也衹有500萬美元左右,但這些小公司卻遠遠地把那些規模龐大的行業領頭羊甩在了后面,因為它們能盈利。

  艾倫﹒拜諾于1997年創立了一家網上鮮花店。其實他的經營方式与別的網絡公司區別并不大,但他沒有投入巨額風險資金,而衹是把自己的一家小店變成新公司的營業場地,工作設施也极其簡單,僅雇傭了4名員工,其中還包括他的妻子。和那些動輒投入2000萬美元于廣告戰的大網絡公司相比,它實在是微不足道。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去年銷售額竟達到3百萬美元,盈利1百萬美元。正如該公司創始人拜諾所稱,“我們衹有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走,等資本雄厚了,才能進行更大的投資。”

  許多專家們曾預言,像亞馬遜這樣大網絡公司的出現,會無情地擠垮那些小公司。然而事實上卻恰恰相反,那些下大賭注、投入上百萬資本運作和廣告投放的公司,都遭到了無情的打擊,而成千上萬的小公司,雖然默默無聞,但樸實無華,大部分都在健康地成長著。

  据權威報告,美國一些主要商業區在引進了網絡銷售方式之后,其年營業額平均增長了12.8%。有關人士還指出,不同規模的企業在利潤增長上的區別很大。那些員工在10人以下的公司,網絡銷售利潤為44%,而員工在100人以上的公司,其利潤卻衹有20%。

  這些小公司的生存能力無疑給網絡行業“老大哥”上了极其生動的一課。小公司總是抱著這么一個信念: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它們注意節約花費,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必要時聯合起來,共同在網絡天地里謀求生存之道。事實上,這种策略的收效顯而易見,它們在電子商務領域中顯示出來的強大作用,是完全出乎人們意料的。

  微型網絡公司的發展壯大,其影響決不僅僅在于網絡方面。据電子商務研究專家預計,到2004年,即使是那些員工在10人以下、年銷售300萬美元左右的最小規模的電子商務公司,其生產總值也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另有經濟學家更為樂觀地指出,目前美國小企業的生產總值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這种說法也許不無道理,而且如果事實的确如此。那么網絡究竟會產生多少這樣的小企業,他們的存在對整個經濟來說又意味著什么?聯邦獨立商務委員會(TheNationalFedera□tionofIndependentBusiness)一位經濟學家指出,網絡雖不會催生新型商業的出現,但會改變銷售方式。同時這位經濟學家補充說,成功的網絡經營會使那些像幵夫妻店樣的傳統經營方式退出經濟舞台。

  網上發展空間無限

  紐約一家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權威机构預測,到2002年,中小網絡公司的網上交易將會增長330%,達到1200億美元﹔整個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收益將增長249%。

  當然,在新經濟領域中,規模大小對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影響是很大,然而正是網絡幫助了這些規模小巧的公司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例如,免除了存儲和直接郵遞的高額費用,廉价的網上銷售成本使得這些公司得以生存發展。而且,全球網絡無所不至的特性,使得小公司可以成功地擺脫影響其發展壯大的致命缺點───小。網絡溝通的便利,使得那些像經營圖表設計業務的小公司也完全可以承擔標的額更大的業務。這就使小公司完全擺脫掉了自身的劣勢。衹要運用适當,互聯網它那無所不至的特性可以促進任何小企業健康地發展。

  當然中小企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設備簡陋、服務性能低下等等不足限制了大量顧客上網訪問。同時,那些傳統經濟型公司除了在進行傳統銷售外,也幵始實行網上銷售,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小企業已經進行網上交易,而更多的小企業卻衹是在等待和觀望。据統計,去年有22%的小企業擁有了自己的網址,但其中衹有8%的企業進行電子商務。當然,這些挑戰并未阻止越來越多的小企業加入互聯網運營,把電子商務作為一种新的生產工具。許多進行網上交易的都是些小城鎮的商人或者工業品制造商,而且其中也有許多網絡服務商,例如電腦程序編制員、平面造型設計者、律師等等。

  大量的小企業從業人員不斷涌現,這些人包括成千上萬個從沒做過生意的人,然而現在他們卻可以靠在網上兜售流行裝飾品、古玩和其它零碎生活物品。大約有13000家虛擬商店在雅虎上成長,很明顯,相當一部分的客戶利用因特網來賺錢。

  首先,小公司可以利用通過網絡擁有廣泛的客戶群來專門銷售某种產品,而不必再像傳統雜貨舖似地經營。網絡触角遍及全球,這又為企業向客戶提供新型的專項服務提供了便利。小企業還可以利用網絡節省下大筆費用,從而為今后進行更大的投資打下基礎。其次,網絡還為其提供了收益不菲的營銷渠道。例如通過電子郵件或在網上發布信息要比傳統的郵寄、印刷或者在電視上投放廣告便宜得多。網上拍賣的效果則更為可觀。通過這种方式,激活了一大批原本就已存在的小企業。有些批發商利用網上拍賣方式進行網上零售業務,新的經營方式使他們生意興隆、財源滾滾而來。另外,網絡還可以使那些分散的小企業聯合起來,共同与實力雄厚的行業“老大哥”決一雌雄。而這一點,在傳統的經營方式下是不可能做到的。

  与眾不同是關鍵

  網絡并非萬能的救世主,不可能讓每個小企業都能青云直上。許多小企業業主們深感資源和人力的不足,尤其在和那些超級客戶打交道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另一個挑戰來自互聯網技術硬件的問題。要做到互聯網的全面普及現在還不太可能,特別是許多農村地區還沒有互聯網服務,這就導致小企業的業務範圍仍有一定局限性,而且慢如蝸牛爬行般的鏈接速度也導致客戶資源頻頻流失。

  而對微型公司來說,和大型網絡公司進行競爭的前景并不樂觀,因為那些行業巨頭正意識到從前自己曾不屑一顧的行業小弟弟在逐步蚕食其地盤,它們將會快速作出積极而有效的反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網上書店Amazon(亞馬遜)和美國最大零售連鎖超市Wal-Mart准備聯合,共同幵發新市場。大型網絡公司和大型傳統公司強強聯合,必將給市場經濟帶來巨大的活力。与此同時,這种新型“巨無霸”企業的出現,必然會對那些小網絡公司的生存帶來巨大壓力。正如Sun微系統公司的執行副總裁馬蘇得﹒賈巴爾指出,“你可以想像一下,利用亞馬遜公司遍布全球的顧客資源,加上Wal-Mart在運輸和銷售上的巨大优勢,哪家零售公司會有實力和它相抗衡?”為此,小企業得保持高度的警覺,積极拓展新的領域,避免和那些網絡巨頭作正面交鋒。如果一個公司無法使自己的生意与眾不同,那它就無法在網絡經濟中有立足之地。從某种意義上來說,微型公司最好保持著自己的小而精的特色,以和網絡巨頭作一周旋。(eNew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科技公司裁員真的勢在必行嗎? (4/16/2001)    
  • 百資科技公司在兩岸Linux研討會上展出Linux 8.0中文版 (4/12/2001)    
  • 「.com」做姓氏全球首宗 (4/11/2001)    
  • 南非准用「模擬人血」 史無前例 (4/10/2001)    
  • 美國科技公司總裁們財富大縮水 (4/9/2001)    
  • 歐盟對英特爾展開壟斷調查 (4/8/2001)    
  • 香港首季寫字樓交易下跌7.6% (4/3/2001)    
  • 布什:我對高科技行業充滿信心 (3/30/2001)    
  • MICRON虧損低于預期 (3/30/2001)    
  • 朗訊轉往歐洲尋商机 (3/22/2001)    
  • 美加州矽谷停電惡夢不斷 外州乘危招手 (3/21/2001)    
  • 美匹茲堡高科技人才需求大 碩士博士供不應求 (3/20/2001)    
  • 新加坡創新科技公司將裁員10% (3/20/2001)    
  • 協助伊拉克建防空系統 「華為」技術來自美國 (3/19/2001)    
  • 美經濟不斷降溫 大公司裁員之風四起 (3/17/2001)    
  • 華爾街股市本周分日回顧 (3/17/2001)    
  • 專訪:廣州電信分局長張靜君告別163 (3/17/2001)    
  • DOTCOM急速衰退 CEO腰包紛紛縮水 (3/16/2001)    
  • 科技業一蹶不振 H1名額今年過剩 (3/15/2001)    
  • 美國科學家發現有机聚合物超導材料 (3/13/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科學家發現有机聚合物超導材料
    DOTCOM急速衰退 CEO腰包紛紛縮水
    專訪:廣州電信分局長張靜君告別163
    華爾街股市本周分日回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