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醫療界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1日訊】 去年,一名63歲的心臟病患者在英國皇家布朗普頓醫院接受了由機器人執行的了心臟繞道手術。手術非常成功。一般患者在做完這類手術后,必須花6到8周才能康复,可這名幸運的患者在兩周后就恢复了正常的作息。

據新華社報道﹐這种情況在英國并不少見,現在英國每年有大約3万人接受机器人執行的動脈繞道手術,其好處是既可免于開膛切骨,又能快速复原。

傳統的心臟繞道手術包含一連串小手術,首先,醫生先從患者身體其他部分取出一段健康的動脈或血管,取代因脂肪或血塊阻塞的冠狀動脈。接著用電鋸切開患者的胸骨,像打開箱蓋一樣把胸骨打開。在操作最主要的手術前,必須對患者的心臟注射鉀溶液,使其停止跳動,此時血液循環和輸氧的工作要由置于一旁的心肺机取代。主要手術完成后,心臟恢复功能,醫生清理胸腔,隨后將患者的胸骨接回固定。心臟繞道手術的程序相當固定,在心臟病比例極高的歐美地區,它是最常施行的心臟手術。

心臟繞道手術的成功率很高,患者術后的情況也多會改善,但它仍有若干缺點。胸腔被切開在接合的复原時期,通常既漫長又痛苦,手術過程中使用心肺机也會在患者血液中留下小气泡或微粒,造成部分大腦功能降低,如數學運算能力。因此如何避免切開胸腔和使用心肺机,就成為心臟繞道手術改進的兩大重點。

拉丁美洲的醫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便順利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由于當地過于貧窮,無法負擔昂貴的心肺机,當地醫生便開發出一种被稱為安定器的裝置,讓心臟得以在手術中維持跳動。

如今,隨著机器人的出現,第一個問題也獲得了解決。由机器手臂執行手術的患者,只會留下六個比硬幣還小的傷口,其中兩個來自机器手臂,一個來自攝像机和燈光,兩個排血水的管線和一個安定器。患者醒來后僅感到些許疼痛,胸前也不會留下丑陋的疤痕。實際上,“机器人手術”的說法并不正确。机器只是一個被動裝置,真正的主刀醫師是坐在另一個房間的醫生。這項先進手術設備分為三部分,包括由机器人手臂和攝像机构成的操作台,最重要的電腦主机,以及醫生所在的工作站。過去醫生借助三維眼鏡監視机器的動作,現在則使用平面熒幕。

工作站的外科醫生則雙手各握有一個狀似鉗子的控制杆,依靠控制杆的移動,系統負責將醫生的動作幅度按比例傳輸給實際執行的机器手臂。目前全球只有几十套机器人手術設備,其中兩套在英國,單价高達75万英鎊。由于這類設備為患者帶來巨大益處,英國政府希望顯著增加每年接受机器人手術的人數,令更多患者滿意。

當然,机器人手術也并非完美無缺,其缺點之一就是真人醫生無法親身感到組織的情況,目前有關研究机构正在努力研究反饋的机制。目前机器人只能執行單一或動脈的繞道手術,一般繞道手術的處理數量是3條動脈。醫生對于單一動脈阻塞的病例,大多采用其他暫時的治療方法,如血管修复術。

据悉,目前美國國防部已經將類似的机器人設備用于偏遠地區的軍醫院,聯邦食品及藥品管理局則尚未批准机器人手術在美國本土應用。但就歐洲的測試情況評估,目前為止,机器人手術可謂相當成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太陽能機器人—行星探險的關鍵 (4/10/2001)
  • 相關新聞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條狀結構
    神祕行星在太空出雙入對 顛覆人類認識
    蘑菇不僅是超級食品 研究發現還有一大好處
    馬斯克加入AI戰局 預言人類將失去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