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主政一週年﹕兩院對立 內耗虛渡

人氣 5
標籤: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7日訊】 台灣五十多年來首度由在野黨執政,民進黨人士歡喜收割之餘,面對近一年來少數執政的困境在國會暴露無遺,從在野躍為執政的心境自是五味雜陳。
 行政院、立法院互動是政壇的重心所在,檢視近一年來的互動,兩院經常處於對立與衝突的氛圍,歷經核四的夢魘,以及全面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籠罩,人民早已厭倦政治惡鬥,兩院實有必要回應民意期待,深切檢討新的互動關係。
 在核四紛擾等利空出盡後,理論上,兩院互動應有改善的空間,只不過年底立委選舉前,弱勢行政院遭強勢國會掣肘的現實戲碼可能不斷重演,短期內,全面改善兩院關係似乎無解,行政院對此也心裡有數,黨政高層則期盼年底選贏翻轉國會劣勢。
 年底國會席次的消長,成為觀察兩院新互動模式的關鍵指標,但高層的如意算盤能否成局,選後國會朝野新的合縱連橫如何,仍在未定之天。
 民進黨執政近一年來,歷經前閣揆唐飛請辭的轉折,陳水扁總統的「全民政府」路線早夭,去年十月民進黨籍的閣揆張俊雄上任後,確立民進黨「少數政府」的運作模式,卻也因張揆十月下旬以迅雷不及掩耳姿態宣布停建核四,引爆行政、立法兩院的激烈對峙。
 由於國會席次不足三分之一的弱勢結構,去年行政院的勞工工時案、核四停建等決策全面受挫,執政之途顛簸不平,「跛腳政府」的封號也不脛而走,尤其核四一仗,行政院打得灰頭土臉,國家也因此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
 「朝小野大」的政治版圖結構,令國會席次居弱勢的執政黨,在面對擁有近三分之二席次的在野聯盟大軍時,往往有無能為力的感歎,不少民進黨立委表示,「朝小野大」的結構未產生變化前,弱勢行政院遭強勢國會掣肘的情況難以改變。
 相對於執政黨將施政困境主因歸咎於國會席次的結構,在野黨派卻認為民進黨玩弄民粹、意識形態治國的施政作風,才是深化行政、立法兩院對立及朝野黨派衝突的關鍵,就像核四爭議,若非行政院恣意妄為、藐視立院,泛藍軍豈能盡拋前嫌,集結成在野聯盟。
 不過,新聞局長蘇正平指出,兩院過去的僵持造成不必要的內耗,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至今,兩院應彼此認識在民主制度中該扮演的角色,讓制度的運作更有效率,才能避免內耗。
 展望未來,蘇正平認為兩院互動有改善的空間,但端視識者是否能有所體認。
 要化解行政、立法兩院的對立關係,除了席次結構的改變,立法院長王金平認為,不管朝野席次的結構如何變化,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應有一定的尊重,「溝通」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多位在野黨團黨鞭也說,許多部會首長太重本位主義,也不懂得「溝通」之道,甚至以民粹訴求向立院施壓。
 為避免施政受立院全面掣肘,行政院長張俊雄已指示各部會對於相關法案,未來應多與立院溝通,行政院的低姿態協商策略不難想見,無非是為營造兩院的良性互動,以確保政策的順利推行。
 然而,低姿態策略不見得奏效,「說到底,還是朝野席次結構問題在作祟」,民進黨立委李文忠說,不管民進黨如何協調溝通,在野黨派要反對時,執政黨也莫可奈何,因此,要改善兩院關係,唯一辦法就是在年底選後籌組「多數執政聯盟」,只要在國會取得穩定的多數席次,施政才能順利開展。
 執政當局籌組國會穩定多數,其間牽涉變數不少,尤其年底選舉輸贏,並非黨政高層單方面所能掌握,何況經濟大環境不利於執政黨,只是,不論環境多麼險惡,改善兩院互動,弱勢的行政院沒有悲觀的權利。
 事實上,從近來朝野黨派對於年底立委選後的政治情勢研判,聯合政府已是大勢所趨,儘管朝野政黨對於聯合政府的「內涵」各有盤算,但執政當局釋出必要的決策權,換取國會穩定多數,甚至援引歐洲模式慎重考慮籌組聯合政府,或許是避免少數政府引發「跛腳危機」,甚至開啟兩院互動新局的契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高雄鳳凰花季 繽紛花海如火把般豔麗
美前副卿:中共越欺負台灣國際社會越挺台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易有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
組圖:熱鬧迎端午 台故宮推「端陽時節」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