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科幻小說的“四大掌門”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0日訊】 星移斗轉、物是人非。現在這代科幻迷的記憶里,鄭文光、童恩正、金濤、肖建亨等名字已經恍如隔世。稍后領數年之風騷的姜云生、吳岩、何宏偉等人的作品也有如霧里看花。今天,一批嶄新的名字构筑了九十年代中國科幻的光輝。而這些作者中間,王晉康、綠楊、韓松、星河四位無疑最為耀目。他們不僅作品水平堪稱典范,而且風格各异,恰好代表著科幻創作的四個基本方向。現一一推介如下。

  預言派“掌門人”:王晉康

  不了解科幻的人,常把科幻小說當成未卜先知的符咒讖語,索要其“兌現率”。其實,真正在對未來作出預言的科幻小說并不多,只是科幻門派中的一种。其代表遠有凡爾納,威爾斯的個別作品,近有葉永烈的《小靈通漫游未來》等等。當今中國科幻界,只有王晉康一位在這個領域進行著孤獨的探索。

  王晉康于1948年出生于河南鎮平。是河南南陽油田的高級工程師,河南省作協會員。由于出身問題,王晉康在早期生涯中迭遇挫折,一紙“此人不予重用”的密件緊箍咒般在他的檔案里“相伴”多年。坎坷的人生經歷給予他丰富的創作素材。兼之受過系統的自然科學教育,又有扎實的純文學創作基礎,文筆老練,具備了成為优秀科幻作家的全部潛力。93年,王晉康發表了科幻處女作《亞當回歸》,一奪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一等獎。自那以后,王晉康連續發表長、中、短篇科幻小說二十余种,五十余万字。多次獲得銀河獎的特等獎和一等獎。并在九十年代出現的一批新科幻迷心目中享有幻壇至尊的地位。

  王晉康性格深沉,為人謙和。但談吐不凡,屬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俱佳者。記得在北京清華園舉行的九八年銀河獎頒獎大會上,王晉康以一個真正科幻小說家的風格進行了發言,奇妙的科幻构思和优美的文學語言融合在一起。內中有一句,大意為:人類長壽基因肯定要在下個世紀被發現,在座的同學中如果有哪位受惠于此,有幸活到二十二世紀,不要忘了給我們這些九泉之下的老家伙發一封E-mail。此言一出,滿堂掌聲。

  藝術派掌門人:韓松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歐美各國一批科幻小說家不滿其前輩專注于太空探險、星際戰爭、奇妙發明等題材,于人性和藝術開掘不夠的弊病,主張大力提高科幻作品的文學品味。遂于江湖上扯起旗號,名曰“新浪潮”,開科幻之新風。當代中國科幻作家中与“新浪潮”流派創作風格最為接近的,便是北京的韓松。

  韓松本是重慶人,到北京求學而有大成。先為文學學士,后為法學碩士。現為新華社記者。韓松參与撰寫的非科幻作品《妖魔化中國的背后》風靡一時,“妖魔化”一詞已成公共詞匯。八十年代末,韓松以《宇宙墓碑》一作敲開科幻文壇之門,一舉獲得首屆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大獎。韓松是中國科幻圈里少有的文學專業人士,對科幻創作進行藝術升華的重任也非其莫屬。而韓松本人也确實在這方面進行過認真的探索。

  韓松性格謙和內斂,不大參加社交活動。我与他只見過一面。觀其體貌舉止、頗似日人。且人与文相類,如深井一般,表面波瀾不惊,但內涵深不可測。

  《宇宙墓碑》是他的代表作。作品基本上沒有情節,講的是數万年后,人類足跡已踏遍銀瀚。考古學家們開始探索外星宇航探險初期的筑墓風俗。當時,太空航行風險迭出,犧牲頗多。為使宇航員的探索精神長存于天地,宇航局專有營建墓碑的机构。他們自地球運去巨大的預制件,在宇航員犧牲處,根据當地的自然環境,設計出宏偉且和諧的墓碑。此風俗延續數千年,忽一日,宇宙中所有的人類墓碑一齊消失,仿佛沉睡的宇宙偶爾蘇醒,提示人類要与自己合而為一。

  不少科幻界人士總想將卡夫卡的牌位列于科幻先驅之靈堂。不知韓松有無此觀點。但韓松無疑是大陸科幻作家中最有卡夫卡風格的作者。筆者對深奧之現代派文學理解不深,對卡夫卡作品的特點大致只有如下印象:“白日撞鬼,見怪不怪”。韓松的某些作品就是這种“白日見鬼”的荒誕寫法。

 
  韓松的作品大量借鑒西方現代派藝術的表現手法,重感受而輕情節,每篇作品需讀之再三,妙處方顯。是為文化人寫的科幻小說,較難流傳,影響面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會越來越體會到韓松科幻小說的藝術价值。

  通俗娛樂派掌門人:星河

  四大掌門中唯星河屬江湖出身,后被“招安”到北京作協。因此性格上頗有江湖特色:

  樂觀、熱心、孩气、大大咧咧。任何人都可以拿他開玩笑而不怕將其惹惱。記得在天津大學科幻協會成立大會上,會員們以“奇想”為形式進行想象力游戲。忽遇一題:碰到外星生命當如何處置。科幻迷說,想把它當成寵物飼養。并要命名為“星河”。不知下座的星河先生是否介意。星河聞言,立呈受寵若惊之狀。當然,修成此等心性,非嘗過人生百草不可。

  星河,本名郭巍,北京作家協會合同制會員。1967年出生。自1992年開始從事科幻創作。創作有《气態雪》、《握別在左拳還原之前》、《朝圣》、《決斗在网絡》等短篇科幻小說和《网絡游戲聯軍》、《海底記憶》、《月海基地》、《异域追蹤》等長篇科幻作品。總計發表作品達一百万字,是國內目前最高產的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曾獲“冰心獎”、“中國科幻銀河獎”等文學獎項。星河的科幻小說以情節取胜,深入淺出,知識丰富,非常适合青少年學生閱讀。且其語言中受王朔影響較大,京味調侃的風格明顯。(或者相反,北京青年作家都愛調侃,王朔只是他們中侃得最成功的一個。)近日星河于《知識就是力量》雜志分得一畝三分地,開辟一欄目曰“科幻世界”,得享自耕自食之樂。

  科普派掌門人:綠楊

  綠楊,本名李鉅康,現在安徽貴池從事醫生工作,兼職科幻創作,為上海科普協會天文組會員。綠楊出道較早。八零年便在《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之后細水長流,每年一兩篇不間斷至今。早期處在鄭文光等大家的光輝下。九十年代后,影響日益突出。終于以《魯文基系列》樹立本身特色,成為受到當今讀者假追捧的科幻作者。獲得過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

  中國科幻源自科普創作,相當長的時間里被同科普作品混為一談。日后科幻作者為突出本身特點,不僅在理論上批駁科普本位論,且在實踐上注意与科普作品划出一定界限。其實用科幻作品來宣傳科學,這种觀點本身并無錯誤。且極具現實意義。只是以前被以偏概全,并被簡單化地理解為“用故事送服科學知識”的寫法。如今只有綠楊一位堅持科普式科幻的寫法。

  綠楊受過系統的自然科學教育,故作品邏輯周密,知識基礎扎實。且与故事情節結合得天衣無縫。是此類科幻中的典范。

  《魯文基系列短篇科幻》是綠楊的代表作。故事的主人公魯文基是一個年邁且怪僻的老科學家,助手梅麗則是一個年輕女子。魯文基故事充滿了神秘事件、科學探險、机智破案等故事。由于兩個主要人物非老即弱,在面對种种危險時,他們只有靠科學智慧來解決問題。無法以“絕頂武功”解決問題綠楊把“知識就是力量”這一傳統格言巧妙地變成故事情節展現給大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英國一私人花園圍牆上惊現“外星人”圖案 (5/24/2001)    
  • 大導演史蒂芬· 斯皮爾伯格新作劇照曝光 (5/16/2001)    
  • 斯考麗生下外星人的孩子? (5/14/2001)    
  • 《 終級夢幻》沖擊市場 “合成人”再掀風波 (5/10/2001)    
  • 陳奎德: 周期性的政治痙攣 (5/8/2001)    
  • 科幻動作巨片《木乃伊歸來》震撼出擊 (5/5/2001)    
  • 奇妙組合﹕美國正研製鼠腦兔腦半機械人 (4/20/2001)    
  • 回到1961﹕第一次太空旅行的108分鐘—加加林的親身經歷 (4/12/2001)    
  • 陳沖出演新加坡首部科幻大作 (4/4/2001)    
  • 解放軍或將開發像蚊子一樣大小的飛彈 (3/31/2001)    
  • 納米技術應用 備受共軍關注 (3/30/2001)    
  • 李安下一步要拍華語科幻片 (3/27/2001)    
  • 最爛電影金莓獎 「地球戰場」拿下7項大獎 (3/25/2001)    
  • NBC黃金檔將推出“變种”新西游記 滿足西人口味 (3/9/2001)    
  • 2001年好萊塢電影風潮:科幻加复古、浪漫配惊險 (3/7/2001)    
  • 是否載運太空觀光客美俄爭議不休 (3/4/2001)    
  • 智慧型汽車 (3/4/2001)    
  • 天戰在即 (2/24/2001)    
  • 科幻大師預想2001至2100的科學大事 (2/8/2001)    
  • 柏林電影節看誰牽得“金熊”歸? (2/8/2001)
  • 相關新聞
    柏林電影節看誰牽得“金熊”歸?
    科幻大師預想2001至2100的科學大事
    天戰在即
    天戰在即 人氣 1
    智慧型汽車
    智慧型汽車 人氣 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