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秘訣:家族企業怎樣才能做大

人氣 1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 太太藥業董事長朱保國說,我個人認為家族企業要想做大只有兩條路,上市或者賣給大公司

據新浪報道﹐天通股份總經理潘建清說,企業一旦做大,就要趕快淡化家族色彩,家族企業同樣面臨制度創新

何為家族企業?

一種說法是,企業創始者及其最親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權。他們與經理人員維持緊密的私人關系,且保留高階層管理的主要決策權,特別是在有關財務政策、資源分配和高階層人員的選拔方面。

家族企業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中占著不可缺失的一席之地,美國一些大牌公司多為家族企業的衍生品。在我國隨著太太藥業、天通股份、廣東榕泰等家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頻頻亮相,今年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有5個家族企業成功上市,構築出一道不尋常的風景。

家族企業怎樣才能做大,制約家族企業發展的瓶頸怎樣革除,正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創業初期家族制功不可沒

中國家族企業首家上市的“天通股份”誕生地浙江海寧,像潘氏父子不靠國家一分錢起家的創業者不在少數,尤其在潘氏父子的老家郭店鎮,與潘家同時起步的企業據說就有30來家。但誰也沒有料到,十來年後,真正成氣候的只有天通一家:成了國內軟磁行業最大的企業,號稱“中國軟磁王”,占有國內35%的市場份額。

外界分析,天通成功的經驗在於體制和機制,家族式的管理“功不可沒”。父親潘廣通做董事長,負責跑企業的改制工作,理順外部關系,兒子潘建清則主內,出任總經理集中精力抓企業的經營管理,父子倆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談起這種近乎原始的“家族制”,潘建清說,在創業初期,恐怕不能沒有家族制,在血緣、地緣、學緣關系上結成的強大聯盟,蘊含了共同的需求和利益。

事實上,家庭、家族制可以說是民營企業與生俱來的自然形態。有資料顯示,全球企業約有80%不同程度地帶有家族色彩。道理很簡單:家庭般的和睦與信任,可以使企業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私營企業最關注保障體系同樣是以家族創業起家的太太藥業,眼下已經有了相當輝煌的業績,主打產品太太口服液占據60%的市場,新產品靜心口服液則無競爭對手。

董事長朱保國談到家族企業為什麼失敗者多,成功者少時大為感觸。他說,改革開放以前,國有集體企業一統天下,民營企業、家族企業後來才獲得扶持發展,完全是新生事物。而國外的家族企業已經發展得很大很大了。有好多來釆訪我的記者都問我,你怎樣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反問,什麼叫現代企業制度?你能給我完整的定義嗎?很難完整定義。離開環境,單純地說現代企業制度都是很抽象的概念。家族企業因為是新生事物,所以它就很累,完全靠披荊斬棘闖出一條路來,往往出來沒幾年就夭折了。失敗有各個方面的問題,包括貸款、資金、人才等。

朱保國說,前一段提得最多的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在提的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我認為現代企業制度,就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法制體系,包括社會保障體系等等的環境體系要配套,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我認為,我們的民營企業或說家族企業,發展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返城知青,從開個小飯館、買茶葉蛋完成原始積累。第二代,像我們都受過高等教育,有很多機會,完全可以享受白領生活,但我的興趣在做企業上,這就和第一代不同,文化進程產生了第二代。第三代是新經濟,像王志東,張朝陽等等。所以家族企業還沒有機會去做大,時間太短。

家族企業怎樣做大?我認為想做大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就是上市,發行股票,但能上市的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第二就是與大公司合作,被人家收購一部分股權或和別人合作。娃哈哈、樂百氏都是被別人收購的。一個家族企業光靠銀行貸款,光靠自己的贏利,是很難參與市場競爭的,特別是和外國公司競爭。

淡化色彩讓家族成員退出關於家族企業控股集中的問題,朱保國笑稱自己是目前上市的家族企業中股權第一集中者。他說,我在這個家族企業中是有絕對權威,以後也是如此。但我們家族成員本身在公司管理層沒有任職。真正在這個公司有職位的就我一個人,我現在也撤出來了,是董事長,連總經理都不是了。原來我太太管得多一點,現在有了另外的人,她也撤了,只是在廣告和促銷方面作一些輔助而已。

潘廣通認為,天通集團的“家庭色彩”并不濃厚,特別是像類似主掌財務大權的,想像之中必定以為是潘建清的妻子或妹子,但事實并非如此。潘廣通的另外兩個子女,也在公司就職,但不是什麼“關鍵崗位”。除了他和父親將繼續留在天通之外,其他人都將陸續辭退出公司。

“企業一旦做大,就要趕快淡化家族制。”潘建清的觀點是家族企業做大,必須突破制度的障礙。不僅國有企業面臨制度創新,家族企業同樣面臨制度創新,這就是由家族式獨資企業到私人有限公司,再到公眾公司。

權力轉交職業經理人守業

家族企業的股東如何擺正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

朱保國說得坦率:只要這個職業經理人能給我創造好的效益,我為什麼不用他呢?為什麼非要自己來管,還要操心。主要是企業的領導人怎麼看,只要他能給公司帶來效益就行。家族企業不能認人唯親,那樣一定會失敗。企業是靠制度,不是靠他和我有沒有血緣關系。

潘氏父子則在上世紀90年代創業之初,就以5萬元年薪聘請一位上海工程師,這在當時的家族企業中是非常罕見的。到現在天通已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60多名,擁有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有近20個重大項目和科研成果處於行業領先地位。1998年天通在浙江省率先實行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在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時,有20多名科技人員獲得70多萬股的獎勵。

據接近潘廣通的人士說,曾有董事會成員提議,董事長可以有兩票投票權,結果很快被潘廣通自己否定了。目前,董事會9個席位中,潘家只占了兩席。

“我現在是總經理,但這只是一個過程,決不會是結果。”潘建清坦率地跟記者說,作為老板,最關心的當然是財富的擴張,因此最放心的接班人自然應該是最能管理財富的人。今後的游戲規則是,資本、知識,加上法律法規,重點是把需要的人才留住,研究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獎勵制度。

耐人尋味的是,年紀輕輕的總經理潘建清正在四處尋覓接班人。他說,所有的這一切,就是為了再超脫一點,讓天通的層次再提升一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國影視界流行“上陣父子兵” (4/23/2001)    
  • 美國共同基金 成也家族企業 (4/8/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影視界流行“上陣父子兵”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