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親身感受“三農”問題

譚麗莎

人氣 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30日訊】近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經叔平、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王以銘、謝伯陽率隊的全國工商聯“三農”問題調研考察團來到四川。記者隨同該團到了四川東部的內江、資陽的農村,農民們的現時處境和所承受的壓力,令記者大為震動。

“谷賤傷農”

在安岳縣白坪村,考察團与村干部及農民代表進行了座談。

安岳縣是資陽市所屬的一個農業大縣,境內以淺丘為主,基本無地下資源。該縣有人口154.4万,其中農業人口139.2万;2000年農民人均收入1720元,低于全省水平(1915元)。

在座談會上,農民們發言十分踊躍。用50歲出頭的村主任盧秀奎的話說,他們“活了几十年,還從來沒有見過從北京來的這么大的官”,而這些大官又很和气,所以都愿意一吐為快。

所有發言的農民都說,現在他們最迫切的問題是增收。糧食的收購价太低,比如小麥,往年1斤8角几,今年才4角几。另外,豬、羊、水果等等,都賣不起价。

也許是在場的市、縣領導們鼓勵農民“有啥子盡管講”,一位老農忿忿地講起現在有的糧站收購糧食竟然用起了“鐵風車”,稍微不夠飽滿的糧食都被鐵風車給吹了出去。“簡直跟劉文彩差不多!”老農罵道。另一位農民說:“我們交去的糧食,糧站連七級都打出來了。”記者不懂什么是“七級”,問旁邊坐的一位當地干部,才知道七級就是“等外級”。

据安岳縣委書記李平貴介紹,該縣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長出現了明顯的減緩勢頭。1996年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221元,1997年為1538元,增幅為26%;而1998、1999、2000年農民純收入分別為1606元、1675元、1720元,增幅分別僅為4.4%、4.2%、2.7%。農副產品价格全面下跌,是農民收入減少的直接原因。据統計,目前糧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禽蛋、水產品等15個品种中,有12個价格下跌,其中糧食下跌7.5%,肉類下跌12.7%。他說,眼下安岳縣城里零售的大米,每斤只能賣到八、九角錢。

農民們還說,現在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土地撂荒了不說,鄉統籌、村提留也收不上來。村干部去收錢,連人都找不到。白坪村一共走了400多人,全家一起走的就有100來戶。走的大部分是有文化的年輕人,留下的多數是老弱病殘。現在政府號召調整農業產業結构,而這需要科技知識,留下的老弱病殘根本擔當不起這責任。

他們說,農業要發展,可我們既沒錢投入,又缺乏科技。大家也都知道自己素質不行,也想學習,但找不到學習的地方。

還有,這儿的農民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我們水、電都缺”,他們說,安岳縣十年九旱,而現有的水庫多是在“毛主席手頭修的”(指六七十年代),已經陳舊不堪了。而且水渠很少,抽水得一級一級地提灌,提一級1畝田就需要20多元,而不少田提三級都還到不了水。有的人一算賬覺得不划算,干脆就不种田了。

他們說,現在農民雖說是普遍解決了溫飽,但仍然還有缺吃少穿的人,特別是那些娃娃多的家庭,要供娃娃上學,生活還是相當艱難的。

一個青年農民的迷惘

20多歲的李志德是留在家鄉的少數年輕人之一。他說,前些年他先后到廣東、浙江打工,攢下了一點錢。現在在外邊打工越來越難,城里下崗的人多了,找工作不容易。于是他就決定用攢下的錢回來發展,“我們也想建設好自己的家鄉”,李說。

回來以后,他四顧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跑去問鄉干部,鄉干部說,可以搞稻田養魚。他覺得這主意不錯,想約几個人一塊干,但大家心不齊,他只好獨自去租了10畝稻田來養魚。

一段時間以后,他發現自己養的魚長得很慢,心里很著急,卻不知道該怎么才能讓魚儿長得好?“我們很缺少技術。”他皺著眉頭說。

更令他著急的是天旱缺水。“我養魚的地方离水庫只有1公里,但是沒有直達的水渠,只能用柴油抽水机提灌,抽一個鐘頭水要花100多元,簡直受不了。”

抽水的成本太高,只好忍痛把還沒長大的魚儿賣掉。要賣魚,又遇到了麻煩———又窄又坑坑洼洼的机耕道還到不了養魚的稻田,運輸很困難。請人來幫忙運,花錢不說,人家還不愿意。

李志德忙活了數月的稻田養魚,看來是前景堪懮,不僅賺不到錢,弄得不好還會虧損。他不知道將來怎么辦,感到十分迷惘。

再一次出去打工嗎?李志德還拿不定主意。他說自己所在那個組(小隊)一共16戶人,全家外出打工的就有8戶,好多土地都丟荒了。“我在廣東、浙江打工的時候,看到人家那儿是寸土寸金,可我們這儿卻土地丟荒,真是可惜了!”

農民們希望國家制定政策,來鼓勵土地流轉,讓愿意种地的人多种地。但同時,他們也在怀疑:在种地這么辛苦,而農產品价格又這么賤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愿意多种地?

一個養羊戶的遭遇

一位名叫肖成友的中年農民養羊、賣羊的經歷,生動地說明了農民因為信息匱乏所陷入的窘境。

肖說,前年鄉干部來號召農戶養羊,說養羊比養豬更賺錢。他听信了鄉干部的話,花高价買了10只羊養了起來。

沒想到,羊養大了,還生了一些小羊,當初賺錢的憧憬卻成了泡影。肖說,每次去赶場,都只有那兩三個收羊的商販,他們說1元錢1斤就是1元1斤,根本沒有討价還价的余地。“前几天我背了1只羊去賣,38斤的羊,我說賣50塊錢,他們死活只給40塊。我一賭气,就背回去了。”

肖成友家養的羊,現在已經繁殖到几十只了,因為惜售,大部分還養在家里。他很埋怨當初來動員他養羊的鄉干部,覺得他們騙了他。

听了肖的抱怨,資陽市的陳副市長立刻惊訝地說:“你們這儿的羊怎么才賣1塊錢1斤?人家簡陽的羊1斤能賣4塊左右呀。”

簡陽与安岳同屬資陽市,兩地相距不過百十公里。簡陽靠近成都,又是成渝鐵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的必經之地,農副產品的价格應該會比安岳高一些。但兩地的羊价竟然相差這么大,大家都感到很吃惊,肖成友更是目瞪口呆:“根本沒有人給我們說呀。”他喃喃地說。

農民對市場信息的閉塞狀況由此可見一斑。這使人感到,為弱勢的農業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的确迫在眉睫。

大家都在說,解決“三農”問題任務十分艱巨。而“三農”問題的要害是農民的增收,因此中央才提出要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不是一句空話,這需要扎扎實實的實干。在座談會上,農民們都反映“三講”和“三個代表”的教育以后,干部們下基層幫助農民解決問題多一些了。這是一件好事,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和弱勢產業的農業,确實需要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資料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相關文章

  • 川農寫小說 在港出版 (5/11/2001)
  • 日將限制大陸三農產品進口可能引起中共抗議 (4/10/2001)
  • 任慧文: 中南海對“三農”問題的新思考 (3/29/2001)
  • 兩會觀察:「三農」問題 仍無善策 (3/7/2001)
  • 湖北利川農民一窖陳酒估出600万元“天价” (3/7/2001)
  • 農村政策難抗入世衝擊 (2/20/2001)
  • 賓川農村新時尚 電腦成結婚嫁妝 (1/28/2001)
  • 中國農村面臨一場新的變革 (1/18/2001)
  • 辦案人員刑訊逼供,三農民屈打成招 (1/10/2001
  • 相關新聞
    辦案人員刑訊逼供,三農民屈打成招
    中國農村面臨一場新的變革
    賓川農村新時尚 電腦成結婚嫁妝
    農村政策難抗入世衝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