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台勞」,就不要跟著政客瞎起鬨

郭啟正《 自由廣場 》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17日訊】 政治和企業經營所須考慮是不同的,企業可以裁員關廠,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另起爐灶,但政治就必須考慮失業的社會問題及國家安全的問題,如果單以成本考慮,台灣所有國營企業都要關廠裁員,軍、公、教都可改用外勞,完全不具生產力的民意機關都應裁撤,但,這有可能嗎?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核心的競爭力,就沒有根,只能靠低價競爭,因此以前外移東南亞,現在移到中國東南沿海,將來會繼續向西,向更未開發更低廉工資的地方遷移。 在全世界資訊產品已有極大比例由台商掌握時,台商仍不斷尋求更低成本,相互殺價競爭,此舉不僅一方面協助中國等地建立低成本的生產力並增加其就業機會,另一面則導致台灣相對高成本的生產,競爭力快速流失,造成失業與社會問題。

  台商賺得蠅頭小利,但台灣失去的豈止是金錢可以衡量? 六、七十年代之後,日本因工資高而有工廠外移潮,雖然當時的日本也使用政策指導方式,有步驟、有秩序地外移,盡量降低對日本經濟的衝擊,即使如此,即使日本仍握有品牌、行銷及研發的核心競爭力,但工廠外移,產業空洞化的結果,仍導致爾後數十年,日本經濟令人失望的表現。 相對而言,許多台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是「生產」,如今卻輕易「王牌出盡」,有些企業主還以在中國擁有數千、數萬人的「大」工廠為傲,有些人也以在該「大」工廠任職沾沾自喜,這不過是迴光返照。

 想想看一、二十年前RCA、Philips或日本的SONY、Hitachi等來台投資「生產」為主的「大」工廠,在那些外商任職的主管那一個不是意氣風發,不可一世,但如今呢? 外移到大陸固然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簡易」的方法,但此種競爭力提高的「假象」卻可能養成依賴、懈怠而不再用心力改善企業體質,若因此疏忽了加強品牌、行銷、產品開發等其他核心競爭力,讓偏遠地區更低廉的生產力輕易取代設在大陸東南沿海的「大」工廠,那麼外移反而加速企業死亡。

  現在個人到大陸台商任職,尚可謀得好職位,但將來呢?除非你願意跟當地人領相同的薪水,否則,好日子也不會太長,果真如此,低微的收入迫使你只能在異鄉生活,這不就是「台勞」嗎? 政客可以遊走兩岸,為個人政治利益將「開放戒急用忍」等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小老百姓可就要冷靜想想未來,除非台灣人想做一個飄泊異鄉的「台勞」,否則,讓台灣人一起在這裡努力打拚,別再盲目地跟著政客起鬨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原心魔下的族群問題 (7/17/2001)    
  • 不准唱衰中國!? (7/17/2001)    
  • 振興台灣經濟怎可依賴中國? (7/17/2001)    
  • 台灣日報﹕世紀大豪賭 (7/16/2001)    
  • 陳水扁﹕美國日本台灣應共同發展防御體系 (7/16/2001)    
  • 馬英九: 北京辦奧運,台灣未必可高枕無憂 (7/16/2001)    
  • 奧運期間 北京三百萬流民何去何從? (7/16/2001)    
  • 國策顧問莊柏林建議新政團取名「台灣國民黨」 (7/16/2001)    
  • 台灣股市挫116點 受累於融資賣壓及台幣貶值 (7/16/2001)    
  • 【紀元專欄】林保華:不對等交流 新黨淪為北京傳聲筒 (7/16/2001)    
  • 布什表示歡迎中國釋放李少民 (7/16/2001)    
  • 章子怡﹕希望有一天能開一間幼儿園 (7/16/2001)    
  • 演唱《珍珠港》中文主題曲 張惠妹复出心情不錯 (7/16/2001)    
  • 台商口稱「台灣國」 杭州聽眾離場抗議 (7/15/2001)    
  • 漫畫:台灣親共統派的“無障礙空間” (7/15/2001)    
  • 漫畫:香港回歸四週年 (7/15/2001)    
  • 親共的統派媒體拿台灣主權豪賭 (7/15/2001)    
  • 若要賤賣台灣,何需新(的共產)黨代勞 (7/15/2001)    
  • 新黨的悲哀 (7/15/2001)    
  • 中國併發症 (7/15/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併發症
    中國併發症 人氣 3
    新黨的悲哀
    親共的統派媒體拿台灣主權豪賭
    漫畫:香港回歸四週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