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幼學瓊林(十四)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五戊(1)雞豚(2)宴(3)社(4),處處飲治聾之酒(5);七夕(6)牛(7)女(8)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9)。

【註釋】
(1)五戊:立春或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稱春社或秋社。
(2)豚:小豬,也泛指豬。
(3)宴:宴請、宴飲。
(4)社:社日,指春社、秋社。
(5)治聾之酒:俗傳社日飲用的酒,可以治療耳聾。
(6)七夕:黃曆七月七日晚上。
(7)牛:牛郎。
(8)女:織女。
(9)針:針。

【語譯參考】

春社、秋社那天,家家戶戶以雞豬祭祀土地神,宴請賓客,並且飲用可以治耳聾的社日酒;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渡河相會,婦女們都對著月亮穿七巧針,乞求得到織布繡花的技巧。

* * *
說故事時間

七夕的傳說

每年黃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牛郎、織女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中:「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當時指的是天上的星座。

西漢時,牛郎、織女被描述成兩位神人,班固的西都賦中曾有「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的描寫。一直到東漢的《古詩十九首》,才在牛郎、織女間添加了愛情。南北朝時,任仿在《述異記》中描述::「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可見牛郎、織女傳說故事已成型。

相傳古時候天上和人間只隔著一條淺淺的天(銀)河,織女是天上美麗的仙女,有著一雙靈巧的手,可以織出千變萬化的衣裳。而人間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著兄嫂過活。嫂子待他十分苛刻,還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佔據了所有的家產,只分給牛郎一頭老牛。這老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被貶到凡間為牛。牛郎善良勤勞,又細心照顧老牛,所以老牛就決定要幫助他。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見到了織女,並娶他為妻。兩人成親後生下一雙兒女,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不久,忠心的老牛死了,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

天帝得知織女私自下凡並嫁給牛郎,十分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將織女帶回天界。牛郎情急之下,用一擔籮筐挑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飛快地追趕王母娘娘及織女。眼看就要追上,此時,王母娘娘用頭上的髮簪,畫出了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從此二人分隔在銀河的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站在河邊大哭,哭聲驚動了天帝,於是就讓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相傳,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成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人渡河相會。
七夕乞巧

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古人除了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外,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因為傳說中,織女的手藝極巧,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為了使自己也能擁有織女一般的巧手,於是發展出「乞巧」的習俗。

少女少婦們登上裝飾華麗的彩樓,用彩線對月穿過七個孔(或五孔、九孔)的針,若能穿過,則表示「得巧」。或者在晚上擺設香案,供上鮮花、瓜果、白粉、胭脂和針線,乞求織女能夠賜給她們一雙靈巧的手;要是有長腳蜘蛛在瓜果上面結網,就表示織女聽到他們的祈禱了。

動動腦、想一想
◎ 有關七夕的傳說還有許多不同的版本,請說一說,和大家分享這些有趣的故事。
◎ 七夕也稱中國情人節,你認為這個節日有何意義?對於現代商品化的情人節你有什麼看法?

* * *
附錄

◎ 相關的詩詞

1、《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扎扎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唐·白居易 〈長恨歌〉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3、唐·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備註:
本段原文參考三民書局發行之《幼學瓊林》

─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 闊少爺帶著馬鞭,得意洋洋的走了。他騎著馬,不時就揮揮馬鞭,還一邊對人炫耀:「我這根馬鞭哪,值五萬塊呢!」
  • 狙公愛養猴子,他跟猴子商量後,把早上吃三升,晚上吃四升橡實,改成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橡實。可是,早上吃四升跟三升真的沒有不一樣嗎?
  • 楊布差點就真的打狗了,幸好他的哥哥阻止了他。楊布的哥哥是怎麼讓生氣的楊布能夠冷靜下來?他的方法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 顏闔說:「馬再好,它的力氣也總有個限度。我看東野稷駕的那匹馬力氣已經耗盡,可是他還要讓馬拚命地跑。像這樣蠻幹,馬不累垮、馬車不翻車才怪呢。」
  • 小皇帝孫亮好聰明啊,雖然他年紀小,可是他沒有受人的影響,著急的就下判斷,冤枉盡職的官員。他能夠自己思考,找出證據,把壞人給治罪了。
  • 因此當時的人們人人皆知陰陽五行的道理。這裡開篇講天地萬物的來歷,為的就是具體向孩子們闡述陰陽五行與三才這些人直接看到的,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的知識。讓人不要忘記自己受命於天的來源和使命。
  • 美國教育部長貝茨·德沃斯(Betsy DeVos)最喜歡的兒童繪本是《喔,你將去的地方》,她在訪問公立學校時,經常為學生朗讀這本書。這本簡單的畫冊中,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