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評退黨徵文】“中國模式”的幻滅

洪荒

人氣 5

一、中國經濟模式不可複製

1、經濟模式的政治動因

“中國模式”分為經濟模式和政治模式,任何形式的經濟模式首先是政治模式的一個延伸。因為經濟不可能獨立存在於社會,所以如今被世人“看好”的中國經濟模式必然受制於中國特殊的政治模式。近期在國內、國際被媒體熱炒的“中國模式”,淺層潛意識是指中國的經濟模式。

要說中國模式具有其特色,則不妨定義為是“中國特色的權貴資本主義經濟模式”。這個中式政治與西式經濟的人為嫁接體,實際是後清洋務運動時期“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變種。

中國前三十年的蠻橫政治結束後,為甚麼在後三十年的執政過程中一再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要走“修正主義”的半市場經濟?因為中國前後各三十年的執政者正好是一黨獨裁下的左右對立兩派,後三十年的執政者一定會在繼承了一黨共性道統的大前提下,用不同於另一派的政治理念來表現自我與它不同和有效正確這個法統。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本意是為了拯救執政者最迫切的政治危機,而不是改善民生,當時中國民間社會只是搭上了這一趟統治者自我改良的“順風車”。 其暫時的“成功”之處在於,只要經濟成功了,就能以經濟的發展來壓制國人對政治和尊嚴的潛在需求,就能體現“執政有方”,也必然得到部份的民意支持。這個“支持”,就是某些人津津樂道的“執政合法性”。

由引以來,即能滿足權貴集團“長治久安”、政權“穩定壓倒一切”這樣一個政治目的,同時還還可以在本已虛無的黨文化基礎上,進一步引述出更多的其它似是而非的類宗教理論,以維護現有政權。所以,執政者才暗中使力,只談經濟而避談政治、民主和人權,將中國人改造成純粹的經濟動物。

為了實現這個自行設計的“合法性”,必須不斷用新的“不惜一切代價”的方式來保證經濟的高速增長,以一波緊接一波的經濟建設熱潮所取得的“新成績”(騙局)來掩蓋舊漏洞,使經濟看似永遠“光艷誘人”。但這樣發展的結果,就是出現畸形的經濟結構,致使行業發展不均衡。如此往復循環,終到無以為繼之日,即為其終時。

反觀民主國家政府,真正是“人民的公僕”,不可能為一己私利而行此政,故中國經濟模式不可複製。

2、內需先天不足

長期以來,因為中國人收入增長與實際消費支出不成正比,即收入增長速度趕不上通貨膨脹速度,所以看似收入數字連年增長,其實實際上已被通脹給暗中抵消了,這使得國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水平欲顯堅難。

再有中國缺乏一般社會所必備的福利養老保障,更使得國人在最底限度地保證日常性消費的同時,必須最大限度地擠出“剩餘”收入別無選擇地存入國有銀行,致大量民間散狀資金再次回流至政府口袋。

國人以存款行防老,治病,供學,購房等等大項之用,而用於溫飽之外類於人生尊嚴級別的“高端消費”則長期毫無起色,造成內需不足,實際上即已影響到了國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至於近年來中國人表現出的購物熱潮和高端奢侈消費,雖然足以讓人驚鄂,但其實質只是“二八倒掛”的少數和支流,佔國內整體消費的比例微不足道,離包括如普通工人、基層農民在內的“大眾消費”目標還遙不可及。

反觀民主國家以提升內需,人民幸福為首要執政目標,面對中國式的“內緊外松”政策,決不可能複製。

3、投資拉動失衡

政府主導的投資拉動模式,本質上還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專制政治下長官意識和政績意識在經濟上的壟斷行為,是權貴政府與民爭利的現實表現。此行為往往容易與市場需求相背,脫離市場自然配置的規律,往往是受惠政府投資的行業領域一路狂奔絕塵遠去,而民間經濟和國民消費則只有望洋興嘆,生盛世為我何用的無奈和失落感。

集權式政府強制性投資拉動的項目,如金融、交通,通訊,機場,大型工業等涉及國民經濟基礎這類“主導產業”,不論投資方向是否合理,都難以受到必要的和及時的行為約束,這樣即往往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決策錯誤和投資錯誤。建政六十年來,中國已經為這種不受制約的我行我素的政府行為付出了難以言表的代價,好些的結果,最終也往往只是一句“好心辦壞事”做為了結。

在民主制度下,投資拉動應當是指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且是以民間投資為主體的自然的市場經濟行為。民主政府如果不可能在經濟行為上隨心所欲,也必然不會產生中國式的“高效率”,故不可複製。

4、進出口貿易悲慘

中國進出口貿易多是進出口初級產品或能源,特點是規模龐大,內含浮淺。進口部份經過短暫且簡單的初級加工即再行外輸,沒有技術含量和經濟價值,只有兩頭在外的高額貿易數字和引人關注的GDP光環。“以幾億雙鞋換一架空中客車”,故中國經濟有“打工經濟”和“世界工廠”的“美喻”,實質上正在走向類似“後拉美化”那種“經濟殖民化”的境地。

中國最大的競爭優勢當然不是產品的核心技術,而是沒有任何福利保險保障的農民工組成的龐大無比的廉價勞動力隊伍,他們的人力成本如果按照包含了福利保險保障的國際標準衡量,甚至可能是“負成本”。

如果沒有了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廉價勞動力,沒有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沒有了貪污腐敗和道德淪喪,中國模式還能否存在?
除中國外,任何國家也不具備這個“優勢”,同樣不可複製。

5、中國經濟模式不可複製

習慣上認為中國經濟是由投資、消費、進出口所謂“三駕馬車” 構成,但稍加分析即可發現,長期以來支持中國經濟表現繁榮的“三駕馬車”當中真正能夠發揮一定作用的,其實只有投資、進出口兩項,所以“三駕馬車”實際上是被“廢”了一“駕”,或是說“內需”這一駕根本就沒有存在,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最終只有同樣不具備可持續性的“投資拉動” 和“進出口貿易”“二駕”在強撐而已。有鑒於中國“內需不足”,所以不如說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由“廉價勞動力”,“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組成。

中國模式是建立在廣大的底層國民被迫無奈的無底限的付出基礎之上,這些付出包括了幸勤和汗水,也包括有尊嚴和生命,還有對生存環境的超前透支和破壞,再有人倫道德和人文體系的全面崩潰。這種發展模式的代價,在一個正常的民主社會中就算是政府想實施之,但在廣大的公民當中也是寸步難行的。

在既想保證民主制度和社會結構不變的前提下,又想得到“中國經濟模式”,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中國模式是陷井不是餡餅

1、中國經濟的實際主人
“現狀證明,官僚集團是由千萬貪官污吏組成的權力腐敗集團,是利用國家權力貪污納賄、賣官鬻爵、掠奪社會和人民財富的經濟犯罪集團。經濟改革最終形成權貴資本市場經濟體制,權貴資本市場經濟是貪官污吏利用腐敗權力,同奸商惡賈和御用文人結成罪惡同盟,以合法的名義掠奪社會和普通民眾財富的經濟機制。這種經濟制度必然造成財富和權利極端的兩極分化,造成普通民眾相對或者絕對貧窮,造成社會的極端不公正”。—袁紅冰

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經濟的鐵三角,是政府以權開路,商人以錢圖利,文人以學掌理的戰略聯盟關係。這樣以來,中國社會的多數空間即被所謂“主流”佔據,表面看起來政府行為好似“有理、有利、有節”,實是一伙無恥之徒的狼狽為奸之道。

在國有經濟(實為權貴所有)一枝獨大的環境中,本來應該佔據經濟主流的私營經濟根本難有公平競爭的環境條件和政治資格,只能在權貴資本和外來資本的夾縫中自生自滅地求生存。所以,中國經濟在政府主導下,不但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也違背民意與民爭利,終致使國(黨和權貴)富民窮,這正是在世界上多年來不被接受和認可為市場經濟的原因所在。

2、中國模式是中式陷井

中國模式倒底是“中式餡餅”,還是“中式陷井”?從上所述看出,既然中國模式不可複製,即說明中國模式一說純屬子虛烏有,有此一說,不是被人誤導,就是別有用心。

世界經濟危機之下的各國雖遇艱險,卻正如一個肌體健康偶患風寒小疾的壯男,過了此段必然康復如初。而讓人亂花迷眼的中國經濟,在看似光艷實則浮腫的外表下卻隱藏著長期以來所積累的不治之症,雖然不斷以強心劑注入體內並暫時表現出瘋狂燥熱,但必然難以持久,在哪一天某一個環節失效之際,也就是其整個肌體徹底崩潰死亡之時。

在政治模式不變的前提下,那些為中國經濟模式鼓吹的“國際友人們”,不妨先考慮一下能否接受中國的政治模式?如果還有哪些位在為中國模式擊節鼓掌的話,不妨先捫心自問:你自己是真的看好中國模式,還是在為中國模式的獲利者唱喜歌?如果你從心底也不看好這個模式的話,則不要將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再次拉入這個“火坑”了吧?

3、中國模式的政治道統

中國模式說到底是後馬列主義時代政治意識左右下的一種另類現象,是馬列主義處於日暮途窮之時的一種變計,是以專制主義政治為主體,以犧牲環境、資源浪費、加上政治高壓和人權惡化為代價的特色模式。被捧為經典的中國模式,與此前一直充人耳目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沒有甚麼本質的不同。 

中國的政治模式因其暴虐無道,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和反抗,則它的經濟模式又如何能一枝獨秀獨善其身?在以民主制度為主導的國際環境中,有幾個國家願意改弦更張重新走專制主義的回頭路?在馬列主義好不容易才被邊緣化了的今天,如果有誰還原意複製中國模式的話,則無疑是一種歷史的復辟行為。

中國模式的幻滅預期,是它在跨越了二十年時空之後,對以東歐為代表的馬列主義政體徹底崩潰的繼續,也必然是人類世界新紀元的開始。

中國模式雖不是世界模式,但因其龐大,所以歷來有言:中國的問題則一定是世界的問題。

如果世人尚不願掉進中國模式的陷井之中,那麼最好伸出援手拉中國一把。因為在救中國的同時,也是在救世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 九評退黨徵文】共產黨是如何扭曲中國人的心靈的
【 九評退黨徵文】十惡中共(一)
【 九評退黨徵文】十惡中共(二)
【 九評退黨徵文】沒有仇恨的自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