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建立同理心

今村曉 Imamura, Satoru 譯/ 呂孟娟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孩子完全不想唸書的案例中,有很多孩子感覺到「沒有人了解我」、「我很孤獨」。輟學生當中,很多也是因為對考試戰爭產生疲乏的緣故。孩子有煩惱的時候,很多案例在初期會釋出訊息,想跟父母溝通商量。

只是大部分的時候,父母都沒有正面回應,反倒覺得「那件事情沒什麼大不了,你快去唸書吧」。

確實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那些都是小事,但孩子本身真的遭遇困境時,就會聯想到「反正我講了,也只是討罵而已」,父母沒辦法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遇上忙碌的父母,他們會跟孩子說「好好好,等一下再說吧」,隨便丟出一個能夠馬上解決的方式,自己就覺得可以了。

孩子真正想要的不是父母要為他做些什麼,而是能夠了解他心情。父母在採取行動處理問題之前,不妨先從建立同理心開始吧!

摘自:《父母習慣決定孩子成績》大好書屋提供@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你希望看見你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心理平衡的人,即使在我們這個知識日益複雜、生活節奏快速的時代,你還是應該特別留意他情感的世界,並有計畫地促進他的情緒智慧。
  • 當我看到小學生的父母時,總會覺得讀書好像當成懲罰似的,會強迫孩子讀書的家長還頗多。
  • 父母希望孩子能「專心」,這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才能加以教導。
  • 以前,曾經有一對姊弟來我們補習班上課,他們兩個都不太會唸書。小學的考試大多十分容易,隨便考都能拿到九十分、一百分。可是,這兩個孩子在學校的考試,一直都只考到二十分而已。
  • 為了讓孩子擁有責任感,不能讓他們有任何藉口。不想讓孩子把責任全推卸到其他人身上,首先父母就要謹言慎行,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 日前接到讀者來電問及孩子學習數學的問題,這位母親憂心忡忡的說孩子害怕數學,她希望我能幫忙找出解決的方法。
  • 在孩子面前稱讚現在學校的導師或補習班老師,孩子就會進步。光是讓孩子覺得「被這位老師教到一定會進步」,他的成績就會改善。
  • 遺傳學家稱,神童可以出自任何家庭,而知識份子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家庭出神童的概率更大。教育專家們認為,只有當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及學校老師等教育者能儘早地發現孩子身上的特長,並能施以有針對性的特別教育,充分培養和發揮孩子的先天優勢,鼓勵引導他們積極進取,孩子的天賦才不會被埋沒。
  • 小孩自呱呱墜地後,認識這個新的世界最快的方法就是問「為什麼?」這已成了小孩每天說最多的話。常有父母親不堪其擾而回應小孩:「不為什麼!」科學家表示,小孩常常會問「為什麼?」並不是為了要惹惱父母親,他們只是想要獲得正確答案。
  • 這麼說可能有些突然,不過,「父母的笑臉能讓孩子成績進步」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孩子們一直都在仔細觀察父母的表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