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第一名!邱銘松成功量產可可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文字、攝影屏東報導) 在台灣見過可可樹且結果的人寥寥無幾;屏東縣內埔鄉農民邱銘松歷經7年努力,克服氣候、技術等困難,成功種植可可樹,達量產階段,品質具世界水準,並自製各種巧克力,成份及口感更勝於舶來品,是成功突破台灣可可產業量產第一人。

國人常吃的巧克力原料由可可樹種子加工製成,但市面上原料百分之百仰賴進口,可可樹原產地在非洲迦納一帶,40年代曾有人引進台灣種植,但缺乏加工技術,種子無法處理,2、3年後就沒落了,7年前種植了13年咖啡樹的邱銘松投身研究試種,並在台大農化系教授蘇南維協助下,成功量產並製作巧克力。

邱銘松說,可可樹適合在熱帶雨林氣候生長,屏東萬巒、內埔靠近山坡地一帶氣候吻合,很適合種植可可樹,但台灣多颱風,而颱風是可可樹最大的殺手,因只要樹倒,成長就會慢一年;目前他約有1.5公頃可以採收的可可樹,年產約700公斤,產量達世界水準。

「做巧克力很好玩,但不好搞」邱銘松在無數繁瑣的製作過程中,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才找出做巧克力訣竅;他表示,收成的可可豆(種子)最重要是要有加工技術,做成產品才有出路,雖然3年前就開始採收豆子,但從豆子收成、發酵、曬乾到研磨及巧克力成型一貫作業,他一直研究可可豆作成巧克力的過程及適合口味。

「純的巧克力略帶苦味,但吃過會有回甘的感覺。」對可可情有獨鍾的邱銘松強調,巧克力不僅是食物、甜點、飲料更是一種工藝品、藝術品。他一貫作業製作的巧克力品質一點都不輸給目前市售產品,成份足、口感佳,預料推出後將改變國人吃巧克力的習慣。

農業處表示,國外可可樹1年2收,但屏東除了1、2月份外,全年皆可收成,而且產量及品質達到世界級水準,現在國內可可豆幾乎百分之百是國外進口,全年進口金額達12億台幣之多,國人種的可可樹可以量產後取代國外進口的可可豆,商機無限,將是繼檳榔樹後另一種「綠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