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國式的「限電減產」風暴

標籤: ,

【大紀元10月23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齊先予綜合報導)「每供電五十小時,停電二十二小時。沒電,還停水,生活簡直亂了套。」河北、浙江、江蘇、廣西等十八個省的民眾正面臨著限電的風暴。

「開5停10」更成為上千家廠房的夢魘。為了達成節能減排的目標,中共官員不惜採取各類「鋸箭療法」的作法,對實際污染與能耗增加卻不聞不問,甚至人為造假的說法甚囂塵上,使莊嚴承諾變了味。

「我們這9月3日就開始限電了,每供電五十小時,停電二十二小時。家裡的冰箱不敢存東西,沒電,做飯都成問題,還停水,廁所都無法沖,生活簡直亂了套。」河北省安平縣某醫院總務科的嚴先生,提起停電就有些激動。「幸虧我們醫院通過關係,拉了兩條供電線,不然沒電了,手術也無法做,儀器也無法用。唉!沒電時,病人可慘啦。前兩天我去電信局繳費,因為停電,營業部關門,結果我的手機還被停用了。」

在浙江溫州,劉小姐所在的工廠9月9日接到溫州市的通知,「年產值在五百萬元以下的工礦企業,從2010年9月16日起,全區實施「開5停10」(即供電五天,停電十天)的限制用電。限電期間,各單位全天侯(二十四小時)均不得使用網電生產,同時禁止自備發電」。

「開5停10」實際就是一個月工作十天,停電二十天。在江蘇省常州市,數千家工廠每運營九天就得停電停工五天。類似的情況9月初以來遍及全中國十八個省市,如浙江、安徽、廣西、山西、河北、山東,江蘇、廣西等。


江蘇省常州市政府對幾千家工廠下達了輪流停電命令,工廠每運營九天就需停工五天。浙江地區的工廠同樣遇到斷斷續續的停電。(新唐人電視截圖 )


在浙江,很多企業為了完成生產訂單,不得不花高價買回發電機,一天用油就得一千多元,弄得到處都是燒柴油冒起的黑煙。 「買發電機就是為了趕工期。雖然成本高但也要扛過去,總不能完不成合同,把以後生意都丟了。」浙江一家製衣廠的王老闆苦笑著說。

在廣西玉林市,興業縣葵陽鎮裴姓村民對《大紀元》記者說,9月份經常停電,有時一天停電兩、三次,有時從早上開始停電,整整停一天,有時候晚上停電。「搞得我們生活非常糟糕啊,天氣還熱嘛,一停電電扇用不了,電視看不了,小孩子就哭了。停電使我們的生產也受影響,大米加工也做不了了。什麼原因造成停電,咱老百姓不清楚。」

廣西一家電器商店的老闆任女士非常無奈地訴苦說:「這幾天就停電至少三次了。我們是賣家電的,停電時顧客只是看而不買,一台電器都賣不出去。如果買發電機,成本很高,而且發電一天要花費幾百元,利潤更少了,非常不划算。」

在網絡上民眾對停電也大發牢騷。一位網友稱:本來在溫州的小企業就面臨招工難的問題,可現在還要讓好不容易招到的工人停起來休息,這不是把小企業逼上絕路嗎?再這麼亂來,不要說小企業,連大企業都跑光了,到時候你想給誰用電都難。另一位網友發帖說,「大家看看溫州政府他們自己的行為,辦公樓,中央空調,大門敞開,空調能開多大開多大。這麼大個樓!要多少空調!政府就不能關掉空調嗎!裡面坐的只有幾個人呢!國家啊,天啊!」

停電是為了節能減排

面對工廠、學校、醫院和居民的抱怨,安平縣電業局的工作人員回答說:「這不關我們事,我們只是執行縣委的命令。」9月1日,安平縣政府發出「進一步加強有序限電的通知」,並在當地電視台多次播出。據縣發改局負責人透露,停電的原因是為了達到節能降耗的指標。該縣今年節能指標是下降6.6%,但前六個月只完成0.9%的任務量,還有超過5%的任務量沒完成,所以只能強制斷電了。

溫州市甌海區有序用電監管部門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停電,工廠完不成訂單,要被罰款,這不是我們能考慮的。為了完成上面的任務,必須這麼做,大家都要面對的。……我國與國際訂有協定,GDP能耗五年內下降20%,今年是最後一年,政府放話了,不惜一切代價要讓它降下來!」

面對全球暖化危機,中國曾在國際上承諾,從2005年到2010年的「十一五」期間,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應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應減少10%,也就是說,如果中國GDP年均增長10%,五年內就需要節能六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萬噸、化學需氧量五百七十多萬噸。節能、減排,這兩點要求是寫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畫綱要」裡的硬性指標。

10月4日至9日,正在中國天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相關會議,目地是繼續為下個月在墨西哥的坎昆會議作準備,希望屆時各國能就新的全球氣候暖化協議能達成一致。中國表示,將在2020年前將每一美元經濟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減低到2005年水準的40~45%,而經濟增長快速的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工廠濃煙滾滾,已經變成天津人不得不適應的惡劣環境。攝於2010年10月4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所謂節約能源是指「加強用能管理,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進一步明確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和總體要求是:「到2010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間,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萬噸減少到2,295萬噸,化學需氧量(COD)由1,414萬噸減少到1,273萬噸;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


2010年8月4日,合肥巢湖一民眾正準備清理被綠藻嚴重污染的河流。(AFP)


與官員考核掛鉤 使承諾變味

促成這次限電風暴的最重要因素,是五年內單位GDP能耗降低20%,是「十一五」規畫中為數不多的硬性指標之一,直接跟各級政府負責人的年度考評掛鉤,哪個地方這個指標沒達到,這裡的領導就得受處分或換人,至少提升無望了。於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中共各級官員不惜採取各類本末倒置的辦法,「紙面上」完成節能減排指標,對實際污染與能耗增加卻不聞不問,使莊嚴承諾變了味。

這種偷樑換柱的做法,被評論人士喻為「鋸箭療法」的節能鬧劇。人被箭射傷了,大夫不是把整個箭拔出來,醫治傷口,而只是用鋸子把露在外面的箭桿給鋸了,留在肉裡面的箭頭,因為外人看不見,也就不用管了。

中共官員之所以走到「鋸箭療法」這一步,原因也很簡單。真要從根上達成節能減排目標,就必須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特別是鋼鐵與水泥。 今年5月,國務院發佈淘汰落後產能的通知後,工業和信息化部向社會公佈了18個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名單,按照「時間表」,很多企業要在9月底前關停,不過這些企業大多是地方政府刻意扶植的對象,跟地方官員的利益早已集結為利益共同體,這兩年又經過「產業振興計畫」、基建、住宅熱潮的推動,已形成脫疆野馬似的擴張,很難控制下來。

今年上半年能耗不降反升

據今年初大陸官方報道,「十一五」前四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15.60%,這意味著2010年最後一年只要下降5.22%,就可完成五年降 20%的目標。不過,由於金融危機的衝擊,為保證經濟增速達到8%(保八),中國投入了四萬億刺激基金,其中絕大部分被用在基礎建設上,於是以鋼鐵和水泥等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投資,不降反增,直接加大了減排的難度,也導致減排任務陷入了尷尬境遇。

據悉,今年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反而增加了0.09%,於是完成目標的難度全部壓縮至下半年。目前,除了北京和天津外,其他省區和城市均未能完成任務。七大省區能耗在上半年不降反升,已經被列為重點督查的對象。

據山東省一次節能工作調度會透露,今年1至4月份,山東新增高耗能企業1,262戶,占工業企業總數的2.8%,這主要是前幾年新上的項目開始釋放產能。今年1至5月份,山東有八個市的高耗能行業,電耗增長超過20%,最高增幅達到32.3%。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由於乾旱等諸多原因,今年節能降耗反彈明顯:上半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上升13.68%,是全國增幅最高的省份;單位GDP能耗同比上升3.57%,是全國七個上升的地區之一;廣西完成COD排放總量是全國減排進度落後於時間進度的五個省份之一。

今年8月份,貴州省啟動工業節能減排二級橙色預警調控方案,對列入第一批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超限額名單的三十二戶企業實行懲罰性電價,對能耗速度大於產值增長速度及各地提出擬停產整頓的五十二家企業實施停產整頓。9月份,河北省開展了「節能減排會戰月」活動,明確如果市、縣、企業節能減排指標未能按時達到降幅要求,省裡將下發黃牌警告通知書,並視情況啟動預警調控方案。


2010年8月17日,湖南湘江附近一家被關停的小鋼鐵廠。


廣西則表示從9月起,對全自治區鐵合金、電解鋅、電解鋁、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低產出的五百九十四家企業,實施每月減少負荷兩百一十萬千瓦的限產措施,全面啟動限電計畫。 中鋼集團廣西鐵合金有限公司,是廣西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基地,在此次節能減排風暴中被限產三分之一。

公司總經理黃海勝表示,鐵合金行業受金融危機衝擊較大,目前正處於恢復期,9月份價格才開始回升,本來有希望扭虧為盈,但限產之後難度就很大了。「現在很多工人待業在家,公司還得給他們發放生活費,一個月七、八百元,比以前的工資少一半,職工也有情緒。」黃海勝認為,政府重視節能減排是對的,但應該統籌安排、按步實施,「說是停產兩個月,但很有可能持續到全年,企業就更吃不消了。」

限產限電「一刀切」

不光是企業用電受到限制,為了衝刺在年底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有的地方甚至對非高耗能企業和居民生活用電加以限制。浙江的台州、溫州等城市一些企業反映,8月底時集中在高耗能行業限電,到了9月初就開始「一刀切」限電。在這些地方,曾經無人問津的柴油發電機突然成了搶手貨。

「一刀切」的方式也引起專家和行業人士的爭議。 很多人認為,目前這種為應付「節能大考」的「一刀切」行為,對節能減排進行了技術投入和改造的企業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節能減排的初衷。在中國,工業能耗數量大,占全社會能耗的七成左右,因此節能減排的重點和難點都在工業。但是節能減排不等於拉閘限電。

廣西賀州市一家水泥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雖然屬於高能耗企業,但是公司一直堅持走循環經濟的道路,大量利用冶煉渣、煤灰、工業石膏等工業廢渣,變廢為寶,「現在對我們限電之後,反而會對企業內部的節能減排帶來影響。」

限電限產之後,鋼鐵、水泥的價格目前都呈現出明顯上漲趨勢。目前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又出現了價格抬頭的跡象。有人預測,在這種情況下,建材行業價格上漲,如果繼續持續,可能會有新一輪的波及效應。

國家統計局反覆「修正」數據

10月4日,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批評近期部份省份採用「拉閘限電」的方式來達到節能減排目標,完全是臨時抱佛腳的行為,「中央只要一發現地方上有這樣的限電措施,就會立刻阻止。」不過,這樣的行為至今還在大陸各地悄然發生。各地消息表明,強制限電的做法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另外,解振華只承認大陸目前只有六至七個省份無法達到減排20%的目標,真實情況是,大陸十八個省市都在拉閘限電。

單位GDP能耗由能源消費總量除以GDP得來,為了降低能耗,國家統計局在全國範圍了進行了經濟普查,並三次把分母GDP變大,於是能耗比例就降下來了。如2006年單位GDP能耗從初次公佈下降1.33%,第一次修正為下降1.79%,第二次修正為下降了2.74%。有學者質疑這裡面很可能就摻雜了人為造假的因素。


2010年9月以來,中國大陸為減低電能消耗,人為的拉閘限電,很多鄉村經常停電。圖為2006年一次颱風過後被吹倒的電線桿。(AFP)


2010年7月2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修訂的公告,把2009年GDP增速提升為9.1%,這樣使該年度單位GDP能耗的降幅由2.2%,變為 3.61%,統計局同時根據第二次經濟普查結果,將過去四年的GDP值相應增加,最後導致從2006年起,這四年的全國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分別為 -2.74%(06年)、-5.04%(07年)、-5.20%(08年)和-3.61%(09年),這就大大降低了今年下半年的節能減排任務,令各級地方官員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使完成20%的減排任務略見曙光。

不過,「鋸箭傚法」式的瞞天過海,甚至不惜三次修改GDP值以削足適履,這樣的「中共式數據」,能讓人安心嗎?◇

相關新聞
號外:湖南電力血案背後的內幕
李公樸 : 湖南電力血案背後的內幕
陳破空:溫家寶感動了誰?
中龍鋼擴建 環評會:需年付15億碳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