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聲不斷 東北搶糧新疆搶棉花

人氣 13

【大紀元10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黑龍江爆發搶糧大戰,民間搶糧,農民惜售,黑龍江省樺川縣中儲糧因價格太低,到10月17日大豆收不上來;新彊棉花價錢從年初到現在更漲了近86%。中共官方10月21日公佈了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6%,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這是又一次的同比和環比都上升的現象。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副司長盛來運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9月份CPI中,新漲價因素90%來源於食品價格和居住價格的上漲。他說,中國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恩格爾係數)較大,在40%左右,而美國恩格爾係數已在20%以下。

中國繼綠豆、大蒜、辣椒乃至肉蛋等一連串民生物資輪番漲價後,近期白糖、食用油、棉花、稻米和大豆也跟著上漲。

漲聲連連 通膨拉警報

近期白糖、食用油連漲,使中國拉緊通膨警報,大陸多個部委與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發布公告,將緊急釋出國家儲備油與白糖,抑制物價亂漲。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部分食油產品漲幅可能達10%左右;此外,因西南地區年初遭逢旱災,糖產量明顯減產約1/3,與去年同期相比,食糖批發價年增率達70%,創歷史新高。

但大陸官方在22日投放21萬噸國家儲備糖,沒想到價格仍創新高,比競拍底價(4千元/噸;6百美元)高出60%以上(6,600元/噸;991美元),更高出部份地區的現貨糖價;而20日投放的30萬噸菜籽油,也沒來得及壓住油價,各地超市已出現囤貨後的斷貨光景。

《京華時報》報導,各大超市已接到金龍魚提價的通知,大豆油和調和油的價格平均上調幅度達20%。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也正在測算成本,提價幅度大概在10%以上。

冬天到了,今年大陸棉花價格由年初每噸不到14,000元人民幣(2,101美元/噸),漲至目前26,000元人民幣(3,902美元/噸),直接推高棉布價格漲了3成以上,估冬衣至少會有1成漲幅。

籽棉價錢已漲到6元/斤的歷史高價,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山東主要的棉花產區濱州市的盛龍棉織原料公司因買不到棉花而停工。往年上門送棉花的車的不見了,而工廠上門收購,也只買到1百多噸(往年需2千噸)。

中國今年全國性棉花減產,供需缺口加大。全國棉花需求量1,050萬噸,而實際產量不足7百萬噸,缺口達350萬噸。

有媒體報導稱,受到大陸房地產調控的影響,溫州炒房團開始轉戰棉花,原本在新疆就有很多溫州人創辦了棉花加工廠,利潤空間大約30%左右,如今大約有1千多名溫州炒棉客聚集在新疆阿克蘇及周邊縣區。

據《華夏時報》報導,南華期貨研究所三部副總經理李洪雷預測,(糧價)漲勢可能延續至明年4月份。而付士米業相關負責人則擔心地說:「糧價恐怕要漲到天花板上去了。」中國第一大糧倉黑龍江省的水稻價格目前已經沖向1.40元大關,都快趕上去年大米的價格了。

付士米業的大米加工企業已經停產3個多月了,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付士米業停產的原因是沒有糧源所致。

同時,大豆價格的漲幅超過了水稻,10月初大豆的價格還是每斤1.72元左右,如今已經漲到了1.91元,每噸增加了4千元。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中國進口大豆464萬噸,進口均價為449.7美元/噸,與今年7月份的422.4美元/噸相比上漲5.3%。目前大陸進口大豆(70%以上仰賴進口)已經漲到了2元/斤以上。

國際游資早就進駐大陸,不論是房地產、糧食或棉花,只要有利可圖,外資加大陸境內炒手,此番又開始炒做農產品(國際經濟不景氣,國際糧價上漲都助漲了此一趨勢)。

專家民眾質疑官方數據

中國今年頭9個月的國民消費水平僅比去年同期增加7%,但大陸食品價格持續上漲超出預期,第三季民生食品物價上漲8%。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警告,目前的統計資料嚴重低估實際通膨水準,物價上漲速度甚至可能已達到兩位數。謝國忠指出,多種商品價格幾乎成倍上漲,實際的物價上漲速度,遠遠超出官方資料。

據《新華網》的調查報導,大陸一般家庭今年前9個月的開銷已經超過去年一整年。《南方都市報》報導認為,如果統計模型確實存在問題,那麼即使CPI統計數據為真,也沒有如實反映出政府和老百姓面臨的通脹壓力。過時的統計方法,很可能低估了物價上漲程度,實際通脹率應上浮50%甚至翻番。

今年以來大陸物價在一片「漲聲」中,大部分民眾和媒體一致質疑官方CPI數值低於人們實際感受。

資料顯示,中國前3季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2.9%,其中,城市上漲2.8%,農村上漲3.1%;9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6%;前3季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比去年同期上漲5.5%,9月PPI上漲4.3%。

渣打銀行經濟分析師也表示,現有模型統計出來的CPI數據跟真實物價上漲情況相比,明顯偏低。目前的模型不僅沒有計入房價,計入的租住支出權重也偏低,而且租價的官方統計數據跟實際租價有差距。

畸形的經濟數據

雖然,中國今年頭9個月的國民消費水平僅比去年同期增加7%,但固定資產投資卻上升了24%,顯示資金的不平衡走向。

近日一份由中國大陸大學所發佈的大陸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民眾對於物價和房價的信心指數均處悲觀水準。

謝國忠表示,目前大陸通膨程度非常高、房地產泡沫非常大。造成目前通膨局面的罪魁禍首,是大量貨幣的超發。因此即便有新的農產品入市,依然不能緩解通膨形勢,由於過量貨幣的發行帶來的巨大泡沫,大陸經濟目前正「懸在空中」;而解決此種形勢的唯一辦法,就是持續加息,至少在目前基礎上再上調3個百分點。

李洪雷擔憂,當前市場充裕的流動性資金需要尋找投資標的,而可供選擇的渠道並不算很多,處於相對價值較低的農產品則成為受青睞的對象。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高級專員何志成則認為,但更讓他擔憂的是,國糧價多年來一直低於國際價格,由此可能引發通脹預期失控,帶動更多商品輪番上漲。 @

相關新聞
中國36城市物價漲3.6% 專家:通脹预期
西南大旱全面告急 雲南百年一遇物價上揚
北京房價同比漲逾128% 物價滿意度創新低
中國各地物價齊漲 通脹成百姓陰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