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蘋果城秋遊記

人氣 5
標籤: ,

【大紀元10月26日訊】又到秋天了,這個令人惆悵的季節。枯黃的樹葉不情願地被風捲走,在瀝瀝秋雨的哭泣中回歸於泥土。丹麥的秋天更是料峭,剛過中秋,呼呼的秋風已開始刺骨,使人不覺地出門遲疑起來。記得中國女烈秋瑾的著名詩句:「秋風秋雨愁煞人!」。

但是,富足安樂的丹麥人可沒有那麼多憂愁,秋天對於他們來說,是慶祝收穫的好季節,他們往往更喜歡在這樣的季節裡舉辦各類活動。這不,在丹麥中西部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四季福(Skive),剛剛舉辦了四季福國際日!其中的一個活動就是認識四季福城內更小的城市羅音(rødding)。

天公作美,那天沒有大風,還有幾許金秋的陽光。乘上免費的巴士,在免費導遊的介紹下, 我遊歷了一次丹麥蘋果城——羅音!

巴士乘載著我們行駛在寬闊的天地之間。一路上,遠處的風車旋轉著,似乎在熱情地招呼著我們。導遊向我們介紹,四季福社區的居民將在幾年內達到綠色城市,即二氧化碳零排放,這些風車將和居民們屋頂的太陽能轉換器發揮主力作用。


羅音2010年蘋果節的一個藝術品(攝影:童景/大紀元)


四季福城果然很小,不到三分鐘,巴士一轉彎,我們已經抵達羅音城。據說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了丹麥,也影響了四季福,影響了羅音和羅音的居民。在全球都在尋找出路時,羅音的人們也在尋找。在全球人還沒有完全找到出路時,羅音的人們找到了——蘋果!

蘋果?就是這個在秋天成熟的果子,就是這個西方人傳說的「一天一蘋果,吃了沒病禍」的水果,成了羅音人共同的事業。羅音人對蘋果可謂情有獨鍾,世緣至深。丹麥最著名的蘋果專家,、農業大學的安童•彼得森(Anton Pedersen)教授就出生並在羅音附近的臥林(Volling)成長。如今,雖然他已在臥林教堂墓地安息,但羅音人與蘋果的緣分卻代代延續著。


西方人相信「一天一蘋果,吃了沒病禍」(Getty Image)


一到羅音,首先看到的自然是蘋果,蘋果串成的藝術品在減速的路標前迎接著來訪的客人。 我們很幸運,因為今天是羅音的蘋果日,羅音人正在分享著他們的收穫喜悅。街道中間擺放著一台巨大的壓汁機,各家多餘的蘋果就在這裡做搾汁處理。旁邊的小廣場人頭濟濟,有蘋果苗品種展示,有各類蘋果做成的小吃,還有蘋果藝術品,加上其他的手工藝,有蜂蜜香料、酒、玻璃藝術等等,這顯然是一個小小的產品交流展示會。不過在這裡,更讓我有穿越時空、彷彿來到了自給自足、遠古時代的感覺。種蘋果、采蘋果、吃蘋果、賣蘋果、加工蘋果、藝術化蘋果,步步精心,樣樣精彩,羅音成了名副其實的蘋果城!

羅音還有一個蘋果試驗基地。據說,這裡有最適合蘋果生長的土地和溫度。很多蘋果品種被栽種在這裡,進行比較和試驗。終於,羅音成功了,而且得到了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支持。小小的羅音準備大力發展蘋果事業,吸引全球更多的人到他們的蘋果城來居住。他們在國際蘋果日這天慶祝蘋果的豐收,讚美著他們的城市,並邀請全世界的人來參觀、來交流、來分享他們單純質樸卻又豐富多彩的生活。


西方人相信「一天一蘋果,吃了沒病禍」(Getty Image)


回到家裏,回到自己居住的城裡,可心裏還在想著羅音。那裏怎麼就像「桃花源」一般?只是陶翁淵明筆下的桃花搖身變成了蘋果。桃花源現在已少有人問津、夢想了,不過我想,羅音蘋果城或將成為丹麥的另一個現代童話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