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父母之親子關係省思

李秀妃(台東大學特教系助理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338
【字號】    
   標籤: tags:

運動選手比賽毫秒必爭。影片「2分20秒」的主角謝明峰是一位擅長蛙式,具有金牌潛力的高中游泳選手。他的父親也曾經是游泳健將,但是因為無法突破自己最好的紀錄2分20秒,而選擇退出泳界,結婚生子。

沒想到,唯一的獨生子也具有游泳天分,謝父投注畢生精力栽培寶貝獨子,從小訓練兒子游泳及參加各種比賽,兒子也不辜負期望,獎狀、獎盃掛滿了家裡的牆上。其實謝父心中一直有個祕密,希望獨子能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突破自己的最佳紀錄2分20秒。

這份期待在謝明峰升上高中後有了變化,他對游泳變得玩世不恭,因為他是校內難以打敗的蛙王。矛盾的是,當他面對蟬連2屆的金牌「蛙王」時,又顯得信心不足。

他和父親的衝突也不斷的升高,天天臭臉、事事作對;不回應父親的問話、把父親準備的早餐餵狗、丟掉父親給他的中藥丸,或天天上演頂嘴、當面起衝突的戲碼,父子關係簡直惡劣到極點。

這一切要歸咎於二點:明峰一直誤解父親,認為父親逼母親吃偏方、喝中藥,害死了母親。殊不知父親原先是反對的,因為肝癌末期母親的要求和最後一線希望,讓父親用盡積蓄、變成搬家工人,在工作上吃足苦頭,但從未抱怨,只希望能栽培獨子游出一片天。

而謝父不擅言詞溝通,威權的教養(authoritarian parenting)方式也是導致父子關係惡化的因素。開口閉口要兒子得金牌,以昂貴的遊戲機當成得獎的交換籌碼,兒子所有事情只有聽命的分,事情一旦決定(父親單方)就沒有討論的餘地,讓兒子覺得他是為父親比賽,當然失去動機,放棄比賽。

謝父開車出去找尋賽前失蹤的兒子,兒子一見到父親好似見到仇人,變成刺蝟全力反擊,兒子說重話:「你逼我參加那麼多比賽,你逼我就像逼媽一樣……。」嚴重打擊父親。結果,父親真的負氣撞車身亡。

親子關係以悲劇收場,令人不禁噓唏。明峰從此變得消沈,不再碰水,直到見到天生沒有雙腳小腿、右手食、中、無名指併指的高雄縣獨臂小泳將達達(陳亮達,目前7歲,影片中約5歲)對游泳的熱情和努力專注,才又重新燃起下水的勇氣,這回他要拿金牌,變成打敗蛙王的蛙神。

最後,明峰並沒有打敗蛙王,但是他以2分19秒68的成績,突破了自己的紀錄,也完成了父親多年的心願。可是這一切來得有點晚,子欲養而親不在。

為人父母者隨著時代的改變,教養方式也應考慮調整,對孩子可以持有高度期待,但也應該尊重他們的興趣和能力,不作無謂的要求,雙方必須進行溝通,親子間相互尊重和溝通的育兒方式雖不容易,但是這種教養方式比較容易養成獨立自主、行為負責的下一代;一昧希望下一代完成上一代沒有完成的夢想,不僅容易造成孩子的壓力,也增加親子關係間的緊張和對立。

嚴父慈母一直是很多家庭的教養方式,也是傳統教養的迷思。單親爸爸的壓力加上不擅表達的剛硬男子漢形象,讓他愛子、護子的心飽受誤解,不斷累積的多重壓力最終讓自己走向死亡(自殺、自傷、自殘)不歸路,實在是負面的示範!為人父母者不得不慎!

本片也提醒我們,父母也要學習當父母,親職教育不是有了小孩,就能當個稱職的父母。近年來少子化和中國一胎化所造成的「直升機」父母,甚至「霸道」父母現象值得為人父母者反思。孩子抓這麼緊、替孩子做太多,得到的結果恐怕是反效果,片中的悲劇希望不要在真實生活中上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約4、5歲的小男生,男孩較活潑坐不住,只見奶奶一直哄著孫子,卻有招架不住之勢。小男孩時而左右搖晃,時而爬到座椅底下,甚至拿起棒子,敲打起座位來。
  • 不忍之心,延伸出現代心理學中的「同理心」。因為同理心,所以願意去傾聽、去理解、去幫助,彼此也有了體諒、包容。父母在汲汲於培養孩子什麼樣的「才藝」時,是否更應該思索,怎樣激發下一代,擁有發自內在,能關照他人與自己的「不忍之心」呢?
  • 早上一位同事來找我,談到她的女兒國中第一次及第二次基測都沒考好,進不了理想的高中,問我該怎麼辦才好。
  • 每個父母都愛孩子,但孩子的問題往往也來自父母。唯有充實自己才能正確教導孩子,幫助孩子擁有應有的能力。
  • 涉嫌槍殺台中角頭翁奇楠的廖國豪投案說,台灣教育害了他。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大家應該檢查哪一個環節出問題,不是光要孩子學好、唸書,也要教孩子學會對自己行為負責。
  • 不管孩子是「鑽石」或是「木炭」,都是「珍寶」,家長或教育工作者要如何提供適宜的環境給孩子發展呢?
  • 老闆娘美淑要求助手阿香將美髮院的鐵門拉下一半,並貼上「晚上七點回來」的告示。望著門外的梅雨,她一邊幫我剪頭髮一邊看著時鐘,阿香見她急了,提醒她:「才四點多,來的及,來的及。」美淑在我耳邊低聲的說:「我得去看看我那個智商不高的孩子,他在加油站工作。」
  • (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灣台北報導)要治療甚至預防精神官能症,醫師及專家指出,改變較具彈性的個性及學習壓力處理,才是根本的治療之道。就有病患透過信仰找回返本歸真的人性純真,憂慮症不藥自癒。
  • 洗碗,對大人來說,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是,對於第一次學會洗碗的五歲孩子來說,卻像是完成了天底下頭等大事一般值得驕傲。在家裡,孩子是相對弱勢的一族,他們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就被忽略或是小看,哪怕是他們滿懷熱情做出來的作品,都有可能被大人視若敝屣般地不屑一顧。孩子的心靈即使受傷,也不見得會表現出來。
  • 小蓁不希望媽媽變髮,尤其小薇那句話實在傷透了她的心,在同儕中批判她最敬愛的媽媽,她幾乎無地自容,也難怪她要媽媽把頭髮變回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