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盬田懷舊風 傳授獨特醃漬法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柏凱台南縣10日電)過去七股鹽工習慣將虱目魚埋於鹽堆中,半年後就有當地人所稱的「乾浦」,鹽光文教基金會說,因被進口鹽取代,七股鹽田早已不製鹽,連帶使七股的這項傳統醃漬品也快消失了。

鹽光基金會台灣鹽樂活村遊客服務工坊主任詹萬怡說,乾浦是七股鹽田地帶特有料理,為當地居民因鹽田產業,所創造出來的一種飲食產品。

七股鄉中寮村居民高碧霞說,過去村裡鹽工在鹽田上班時,習慣在中秋節後,將虱目魚、豬肉埋在鹽堆,半年後挖出來就是風味獨特的醃漬品,也就是當地民眾所稱的乾浦,意思為乾掉的肉。

高碧霞說,乾浦大多取材於當地盛產的虱目魚,不然就是豬肉,所挑選的虱目魚也以精瘦不肥者最佳,因為油質會帶來腥味。詹萬怡說,品質好的乾浦,肉質還呈現粉紅色,十分漂亮。

高碧霞說,後來部分村民使用陶缸內放一層粗鹽一層魚,以石頭重壓後密封半年,製作乾浦,整個過程耗時費工,不過,隨著現代人口味改變和鹽業沒落,已經愈來愈少人製作乾浦,但她認為,這個地方特色食品必須保存下去。

高碧霞最近在社區活動中心教授民眾製作乾浦,高碧霞說,可以變化乾浦製作方式以符合現代口味,她現在製作乾浦前會先將魚肉浸泡米酒,以提升香味,而現代人強調少鹽分,因此可以在料理乾浦前,多泡清水去掉鹹味。

詹萬怡說,目前仍常見七股居民製作虱目魚乾,因為虱目魚經一夜風吹就是魚乾,然後再依個人喜好調整風乾天數,製作簡單,但台灣各地皆有魚種不同的魚乾製作,唯獨七股地區有所謂的乾浦。

台南縣政府文化處也在今天舉辦醃漬品競賽活動,期盼找出當地的老師傅和老味道。長期進行鹽村社區營造的點子行銷公司創意總監廖美華說,藉活動找出當地人的醃漬口味,民眾才會漸漸想起和重視自己獨特的社區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