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萬里尋母 17年踏遍四省千餘村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13日訊】河北省廣平縣東張孟鄉南張孟村「80後」青年班銀城為了尋找失蹤的母親,自14歲開始行萬里路,17年來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山西4個省份1000多個村莊,終於在今年7月6日,在石家莊市平山縣的一個小山村找到了自己的母親賈書梅,並把母親帶回已經荒蕪的老家。

據《工人日報》報導,原本幸福的班家在男主人病逝後,這個四口之家陷入困境,年紀最大的姐姐自小送人,已二十出頭的大哥班發城在外打工。13歲的班銀城和11歲的妹妹在家中和母親賈書梅相依為命。

1993年的一天,從未出過遠門又不識字的賈書梅在回娘家的途中離奇失蹤了。在家中等了一天的班銀城兄妹發動了全村的親戚朋友,找遍了周邊的十里八鄉,也沒有母親的任何消息。

母親失蹤後,兄妹們的生活更加艱難。班銀城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著去哪裡給妹妹和自己找些吃的。

鄰居看到兄妹倆可憐,今天東家給塊饃饃,明天西家送碗熱粥,小銀城帶著妹妹苦熬著日子。冬天到了,即便下著再大的雪,兄妹倆身上也沒一件取暖的棉衣,經常是天還沒亮就被凍醒。

隔年,班銀城決定去武安尋找母親,那年他14歲。

行路萬里 足跡踩遍千村

懷揣著東拼西湊的22.2元錢,安頓好妹妹,班銀城踏上了尋找母親的道路,這條路一走就是17年。

尋母的過程中,小銀城曾經在磚場打工,邊打工邊找母親。經過3年多的尋找,班銀城的足跡踏遍山東、河北、河南、山西4個省,不管哪裡出現一條有關失蹤老人的信息,他都會不辭辛苦地趕去,但一次次乘興而去,換來的是一次次敗興而歸。

多掙錢供弟弟專心尋找母親,哥哥班發城決定到邯鄲山區當挖煤的礦工。為了更方便尋母,班銀城帶著針頭線腦和髮卡頭飾等小商品,在鄉村中邊做買賣,邊打聽母親下落。

幾年來,從大城市到偏僻的山區村莊,他走訪了千餘家村莊,曾在向日葵地裡過夜,也有鑽入下水道一覺醒來水漫全身的苦楚,山洞、廟宇、麥田都是他的棲身場所。

17年後母子相遇

今年7月6日下午5時許,班銀城來到石家莊市平山縣孟家莊鎮黃家灣。他在村邊小橋像往常一樣支起了攤子,一群婦女在攤前挑選貨物。一位大娘問班銀城來自哪裡,班銀城說自己是邯鄲人。這位大娘指著不遠處一位背著一捆柴禾的老人對他說:「那個大娘也是邯鄲來的。」「當時我心裡就『咯噔』一下,立刻就上前問。」班銀城說到這時仍有些緊張。

「大媽,你是本地人嗎?」
「不是,我是邯鄲的。」
「邯鄲哪裡的?」「廣平縣。」
「廣平縣什麼地方的?」班銀城緊張地問。
「廣平縣東張孟村。」
「您娘家是什麼村的?」班銀城的眼睛濕潤了。「廣平蘇莊的。」
「您哥哥叫賈書田,您叫賈書梅。」
老人很詫異:「你怎麼知道的?」

「媽,我是您兒子,我找您找得好苦呀!」問到這裡,班銀城雙膝跪下,一把抱住了母親。「你是發城。」「不是,我是銀城,您的小兒子。」老人的淚也下來了。

看到這一幕,橋上、村邊的村民都擦拭著眼中的淚花。17年的磨難,萬里行程,無數個坎坎坷坷,班銀城尋找母親的孝心終於得到了回報。

賈書梅告訴兒子,當年她迷路後一路乞討來到了現在的村莊,被一個好心人搭救,便留在了當地。一晃17年,多少次夢裡出現的兒子終於出現在了面前,老人雙目淚流。7月7日,天空落著細雨,67歲的老人賈書梅在離家17年後再次踏入家門。

如今班銀城有了穩定收入,否極泰來的母子享受著難得的天倫之樂。

相關新聞
不計前嫌的孝順媳婦
104歲人瑞阿媽曾郭銀嬌 兒媳孝順很幸福
孝順兒媳隱瞞癌情 以身試藥照顧公公
金曲獎座祝壽 母親稱蕭煌奇孝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