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成大蘇彥勳發現 奈米粒子使葉子發光

人氣 156
標籤:

【大紀元11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南採訪報導)今年7月甫從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所畢業、現擔任中研院應用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的蘇彥勳博士,以海膽狀金奈米粒子螢光激發天然植物發光(Photoluminescence from Gold Nano-sea-urchins),確定金奈米粒子可導致葉子發光,除論文刊登於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納米尺度》(Nanoscale),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學術雜誌《化學世界》(Chemistry World)亦主動專題訪問。

蘇彥勳博士是由成大物理系張為民教授與光電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張世慧助理教授共同指導的學生,2日蘇彥勳博士特別返回母校與兩位老師分享此項榮譽。

張世慧提到,現在許多大型顯示看板和街道上的路燈都已逐漸由發光二極體(簡稱LED)取代傳統光源。很多發光二極體,尤其是白光發光二極體,都是利用螢光粉來激發出各種不同波段的光,但螢光粉其實具有很強的毒性,而且光是一克價錢就不便宜。於是,蘇彥勳便想到要發明一個無毒性的方式,來取代容易危害人體及造成污染的螢光粉,這便是當初他投入此研究的一大動機。

蘇彥勳所開發的天然植物葉子發光元件,係使用以環保為訴求的天然植物葉子作為發光原件,並同時使用生物相容性高的海膽狀金奈米粒子的藍紫色螢光做為激發光源。 透過能量高的紫外光的照射,海膽狀金奈米粒子會發出藍紫色的螢光,並激發周圍的葉綠素散發紅光,進而成為兼具環保、價格低廉的天然植物葉子發光元件。

蘇彥勳說明,天然植物葉子發光元件目前的發光效率不佳,通常要儀器收光才看得到。不過經過最佳化設計,就能發出更強的生物螢光,未來也許可做到不用收光,就能直接肉眼看到螢光效應。如果物發光激發器有一天用來製作路燈,供夜間使用,因為光線使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所以不需要額外的能源,而植物也會吸收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使用。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簡稱RSC),於1841年成立,不僅對科學界提供化學領域的核心資訊,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歐洲目前規模最大的化學學術團體。


奈米粒子可使植物葉子發光。(成功大學提供)

相關新聞
SpaceX發射新衛星追蹤太陽風暴 開啟新篇章
全球芯片封裝龍頭日月光:將擴大美日墨產能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太空垃圾砸到美佛州民宅 屋主向NASA提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