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尋找失落百工特展 關懷在地傳產命運

人氣: 7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0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兒時常見的彈棉被、畫糖、磨米麩、製鼓等這些令人懷念的行業,隨著時代變遷,已頻臨消失的命運。一群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4位學生,以「失落的百工」為畢業創作主題,策劃「失落的百工」特展,在結束台北「台灣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展出後,18日移師文建會文資總處台中創意文化園區雅堂館,民眾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這些瀕臨消失的傳統產業,喚起對在地文化產業「百工」的重視與關懷,展期到28日。

為了挑選百種瀕臨消失的傳統產業文化,祈台穎、廖祿禎、紀岱昀、林品儀4位學生首先公開徵求師生們心目中的百工票選開始,名單揭曉可說是遍及台灣各角落,在費時近一年與百工面對面深入探訪過程,以文字及圖像記錄成冊,並得到出版社發行《尋百工》一書。

指導老師陳俊良鼓勵學生做對的事情,引導他們創作要從自己的土地出發。而原本只想用海報方式呈現作品的學生們,最後是咬者著牙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作者之一林品儀提到尋找百工的過程,因原址早已搬離,或被受訪者懷疑有不良動機遭拒絕,甚至已找不到從事該行業的人,幾度想要放棄,林品儀說,最後是靠著彼此的鼓勵,也向學校請了假,才緊鑼密鼓的完成紀錄片。

「他們長繭的雙手,讓我感動」,在尋找百工的創作過程中,林品儀說,其實收穫是超乎我的想像,原本畢業創作是想從西方文化入手,最後當親身去挖掘這些人身上的故事,才讓我驚覺自己的文化是如此深刻豐富。

看到「失落的百工」,彷彿也聽見他們深沉的吶喊。陳俊良老師認為學生們的作品甚至能對當前的文創界給予更多的啟發,他提到,是不是對這塊土地能有更多的貢獻,才是一個創作者應該有的責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