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上調2.8% 兩電加價 再掀民怨

議員斥賺到盡 恐令通脹火上加油

人氣 4
標籤: , ,

【大紀元2010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真、關式明香港報道)通脹殺到,香港百物騰貴,近期衣食住行樣樣加價。繼小巴、巴士、電車等多項交通工具先後加價後,兩大電力公司中電和港燈,昨日聯手宣佈加價,從明年1月1日起調升電費約2.8%,小市民和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普遍都有怨言。多位議員不滿兩電加價令通脹火上加油,批評兩電要賺到盡,完全不顧市民的承受能力。

港府行政會議昨日批准兩電明年加價,其中中電調高燃油附加費,基本電費維持不變,每度電調升2.6仙,新電價是每度0.941元,加幅約2.8%;港燈基本電費每度減1.4仙,但調升燃料費4.8仙,合共加3.4仙,即每度電加至1.233元,加幅亦為約2.8%。

兩電歸咎燃料費上升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上,港燈和中電兩公司的管理層宣稱,由於煤價和天然氣價格上升,被迫要調整電費。港燈集團董事總經理曹棨森辯稱:「我們不會因為增加3.4仙而增加利潤,我們已經將我們的加幅減到差不多最小。」

主要供電九龍和新界區的中電表示,加費後,七成住宅用戶平均每月多支付的費用不超過10元,七成非住宅用戶則多付36元。主要供電港島區的港燈表示,近七成住宅客戶需要多付電費近14元,近六成的非住宅用戶則需要多付58.2元。

多位立法會議員不滿兩電加價,令通脹火上加油。民主黨李華明議員指出,中電上半年盈利賺30億元,比去年同期賺多3%,而且下半年用電量會更加多,賺得也更多。他批評兩電在盈利增加的情況下還要加價,是要在利潤管制協議下賺到盡:「中電已經在去年基本電費加了2.6%,穩定基金還有十多億元,為甚麼他們不在基本電費減少一點呢?而港燈在燃料賬還有3.7億元盈餘,也可以在燃料費少加一點呀。是不是要在利潤管制下要賺到9.99%,一點都不肯留手呢?」

官員辯稱把關工作做盡

民主黨議員劉慧卿則質問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是否覺得加價合理,以及又有何措施幫助市民。她說:「我想問局長,這樣又加那樣又加,內地加價又影響到香港,你覺得市民的承受能力是怎樣的呢?特別是一百多萬的貧窮市民,甚至中產階層都很辛苦。當局是不是有些東西要幫他們呢?」

邱騰華辯稱,政府把關工作已做盡,兩電原先的加價建議更高。

民間促港府提供電費優惠

對於兩電再次加價,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表示反對。他說,兩電的利潤其實非常之高,兩電的電費純利收益達100億元。兩電與政府簽了利潤管制協議,其實是保障了一個非常高的准許利潤,這方面一直是個死結。

他強調,政府每年都有額外的盈餘,今年財政的情況很理想,應該在未來的財政預算案做一些免費優惠回饋市民大眾。「我們覺得兩電沒有任何財政上的理由去加電費,政府在監管控制燃料上一直做得不足,政府應該做好把關的工作。雖然行政會議批准加價,政府是有責任透過一些財政措施給予一些用戶優惠,去紓緩低下階層由於通脹帶來的生活負擔。」

蔡耀昌指出:「電費加價對市民住宅有影響外,對一般的商業、零售業有連鎖性影響,日後會反映到食物及消費品上,會拉高整體的通脹,這是令人擔心的。」電費優惠除了減輕電力負擔外,還有紓困作用,他覺得現在可加以考慮。「之前的電費優惠相信大部份的用戶已用完,是否需要考慮重設這樣的優惠。」

多個行業受影響 或轉嫁消費者

兩電再次加費對市民及各行各業都有影響,有洗衣店指租金、人工、電費都要加,未來可能需要加價。有酒樓則表示會用各種方法控制成本,有可能將加幅轉嫁給消費者。

在全港擁有50間洗衣店的黃先生表示,每月電費合共要30萬元,明年開始每月要多付8千元電費。他指近一年來經營特別困難,會盡量在其它方面節約,例如用洗衣球和慳電光管等。

灣仔一間食肆每天十多小時都要用電,每月電費1萬8千元。為了省電減少開支,之前已拆走部份光管。東主坦言,今年不少食物原材料都加價,現時又要加電費,如果支持不住,唯有轉嫁給消費者。

中電在7年內加價兩次,加幅是4.5%及2.6%,7年內每度電貴了4.3仙。而港燈加電費的次數就更多,04年至現在加了4次,加幅最高一次達到6.7%,7年間每度電足足貴了16.6仙。◇

相關新聞
初選案 劉偉聰、李予信脫罪 官接納多項解釋
初選案裁決前感言 鄒家成感無悔 李予信形容如「畢業」
澳洲外長關切香港初選案判決
港機場惡劣天氣增休息區 派籌等的士免排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