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專家李開復演講:從互聯網透視中國社會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3日訊】 (新紀元週刊記者辛迪香港報導)李開復11月11日接受香港城市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並發表題為「中國互聯網:中國的映像」的演講,暢談中國互聯網折射出的社會萬象,並表示中國互聯網所反映的現象很可能代表的是中國年輕人的現狀。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11月11日接受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頒授的榮譽博士學位,之後應邀發表題為「中國互聯網:中國的映像」的演講,暢談中國互聯網折射出的社會萬象。城大師生反響熱烈,幾百人的講演廳座無虛席,不少「粉絲」提前一小時就在場外排隊等候。

被稱為「世界電腦奇才」、「中國青年的人生導師」的李開復講話溫文爾雅,他稱此次演講既不談技術,也不講勵志,而是從互聯網這個獨特的視角,觀察中國社會。整個演講氣氛輕鬆,李開復不時幽默「爆料」,引發場上笑聲不絕。他以互聯網之父溫頓.瑟夫(Vint Cerf) 的一句名言:「互聯網好比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社會。我們若不喜歡鏡中所見的映像,問題不在於去矯正鏡子;我們必須糾正社會。」作為演講主旨,指出「互聯網的好與不好,都是社會的問題」,無關互聯網本身。


演講結束,李開復博士(左三)、郭位校長(左二)與多位嘉賓合影。(攝影∕鄺天明)


中美互聯網 巨大的不同

李開復首先把信息作為演講的切入點,指出中國的互聯網規模龐大,網民超過四億,而互聯網用戶的平均年齡是二十五歲,美國是四十二歲,所以他認為,中國互聯網所反映的現象很可能代表的是中國年輕人的現狀。比如在美國,互聯網用戶更多地是使用搜索、新聞和E-mail等服務,而中國則是IM(如騰訊的QQ等即時訊息),音樂和遊戲等娛樂軟件大行其道,博客也非常受歡迎。

「美國有許多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是巨大的品牌,百年老店,受到很多人的信任和認可。雖然互聯網很重要,但傳統媒體繼續受到人們的接受和信任。」李開復接著表示,「但在中國,選擇比較少,更多的人,更多的時間是靠互聯網來獲取信息。如果我們問年輕的一代,問大學生,大部分的人都不看報紙,也不看雜誌,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網上……這也是中國互聯網特殊的一個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超過一半的用戶自己有博客,在美國不是這麼多。」李開復指出,「我想各位都知道,在中國如果你要想寫一本書,或者是做一個記者,或發表一篇文章,那是很難的事,要什麼刊號啦,什麼記者證啦等過程……但微博和博客這一類的技術,它所給用戶帶來的一個巨大好處是,滿足了中國人想發表意見的慾望。因為人人都可以做記者,如果你寫一篇博客或微博的話。」

「微博是一個很好的獲取信息的渠道。」李開復說,「最近微博起來之後,發現人人都跑到微博上去了,甚至很多人都說,『今天我已經不上門戶網站了,我靠微博來獲取所有的信息。』」「因為你所信任的人,和他們所信任的人,他們所關注的信息都會適時分享給你……所以門戶已經慢慢被微博所取代了。」

演講中,李開復特別談到,中國的互聯網催生了當下「最火」的作家、偶像、歌曲和暢銷書,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韓寒。他說,這個沒有讀過大學的「鄰家男孩」,在網上發表博客的「憤青」,卻成為了中國排行榜第一的暢銷書作家——這在美國或其他國家並不多見。

「這些成功的互聯網現象說明,在中國往往都是從草根改變世界,而不是從高端改變世界。」李開復認為,這也是中國和美國巨大的不同。「美國是一個受高端影響的國家。」他說,「《紐約時報》或《華爾街日報》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高端,他們的專欄記者寫了什麼,大家都會相信、傳閱,然後很快地,這高端的百分之一就會影響十,十影響五十,慢慢地整個社會都有可能被影響。」而在中國,儘管高端也存在,卻不具有「草根」那麼大的影響力。

角鬥場般的競爭 你死我活

談到互聯網競爭,李開復引述美國矽谷《San Jose Mercury News》的評論,形容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就像是角鬥場上的角鬥士一樣,你死我活地競爭。隨後他舉了「真假開心網」和最近的「QQ大戰360」兩個例子,來說明網絡公司為了商業利益,彼此之間非常態的競爭。他認為「這也是令許多跨國公司不適應的地方。因為在美國,有更多職業的行規,或者有人說是職業道德,公司競爭也較為規律化。」

李開復還提到,一些流氓軟件入侵客戶端電腦,讓電腦自動去點擊廣告,或者是彈出廣告讓你看,以此賺錢,這也「非常過分」。「更不幸的是,在中國大陸,平均六個月要重裝一次Windows。因為這些流氓軟件把電腦的register setting(註冊表)搞亂,使電腦無法修復。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 」

「山寨」加「微創新」 不能低估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有些是建立在相互抄襲的基礎上,這也促成了不少「山寨」產品。對此,李開復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山寨」不完全負面,也有其正面意義,比如有的山寨產品增加了一些「micro-innovation」,也即「微創新」之後,越做越好,就成了一個新的產品。

李開復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不能低估這種「山寨」加「微創新」的現象。比如,「有人說百度是山寨了的Google,但是它是靠什麼打下了中國的市場份額呢,它是靠『帖吧』和『知道』,這兩個東西其實很有創新的,他們不是那種科學的創新,也不需要什麼技術,但它是深入瞭解了中國用戶才做得出『帖吧』和『知道』。」

再有,「有人說淘寶是山寨了eBay,確實它第一版本是山寨了eBay,但今天淘寶為什麼有200億美元以上的市值,它做對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Free Listing(免費服務)……今天淘寶的商業模式是超越了eBay,eBay這種Listing Fee的方法是一種不可持續的,不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做法。因為互聯網精神應該是讓更多的事情免費,然後用廣告的模式來賺錢。其實淘寶走在eBay更前面,但剛開始,它可能是靠山寨的方法打出來。 」◇

本文轉自第200期【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b5/202/8766.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李開復突離職  衝擊谷歌大中華團隊
王華:漫談李開復和他的夢想
李開復:內容業者從廣告或加值內容獲利
谷歌微軟未獲中國互聯網地圖牌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