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學者談論兩岸關係與東亞局勢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12月7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12月 07日報導)台灣的國家政策研究院於12月6號和7號舉辦兩天的“兩岸互動與權力關係之變遷國際會議”,邀請來自各國專家共同討論兩岸關係近來發展、未來走向,以及對於東亞地區的影響。

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正義分析,雖然兩岸交流升溫,但也並非毫無風險,並會讓台灣的軍購更加困難,同時北京也會嚐試消減美國在兩岸當中扮演的角色。不過他也認為美國因此可將精力花在如朝鮮半島等其他衝突地區。

上海交通大學台灣研究中心的林岡博士認為,考慮到2012年總統大選的變數,北京方面也有所應變:“正如我之前說的,北京有所謂的兩手政策。一是強硬,反對台灣獨立,另一則是有彈性,來與台灣所有政黨週旋,只要它們不推動台灣的法理獨立,他們就能夠對談,就能夠應付。這是基於島內的現實狀況。”

*拿民主換統一是否值得?*

香港大學的胡偉星教授認為,在中國仍在辯論要實行哪種民主制度才好的同時,台灣能夠提供民主經驗。但針對美國之音記者提問,選舉已經是台灣的民主常態,而與中國在政治經濟都更加緊密的香港至今仍無法進行普選,若台灣也發展到如香港般的緊密關係,是否會對台灣民主造成影響,胡偉星則認為港、台模式不同,而北京政府也沒有那麼大的“法力”,能夠讓台灣民主倒退。

美國之音黃耀毅席爾認為統一應是民主且無條件的

現場也有學者對增強兩岸關係是否影響台灣民主提出質疑。會議當中許多學者舉“兩德統一”為例來談論兩岸關係,不過本身是德國人的澳大利亞學者本杰明.席爾(Benjimin Schreer)質疑,兩德統一是共產東德無條件的與民主西德統一,西德並沒有拿自己的民主政體作為統一的交換條件,但現在卻是倒過來。

席爾說:“如果我們現在把情況套用在台灣上面,台灣將成為第一個必須將自己的價值拿去協商的民主政體,我懷疑這是否實際。就我看來,中國能夠就它自己設定的條件之內,來達成和平統一的唯一機會,就是要求台灣在未來變的比較不民主。”

*亞洲鄰國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看法*

日本學習院大學的中居良文教授認為,兩岸簽署ECFA對於台灣與其他國家進行經貿往來有幫助,也會促成日本進一步整合自身經濟。他認為台獨議題一直讓日本頭痛,但日本願意協助捍衛台灣的民主,並且希望台灣在中國壓力下生存,不過中國利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事件,成功讓兩岸聯手對付日本,這將會讓日本改變對台灣的友善立場。他說:“到目前為止,日本政治人物對台灣以及中國保持同等的距離,但現在這兩個國家合作,在釣魚島議題上對抗日本,所以我們被迫跟反中國的人站在一邊,而這讓我們外交政策的選擇非常狹窄。”

菲律賓戰略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凱瑟琳.埃爾南德斯(Katherine Hernandez)提到南海、釣魚島等問題,而韓國首爾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鄭在浩還加上北韓問題。鄭在浩提到中國總說它採取中立立場,但“中立並不代表是正義公平的”。

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協會的研究員卡拉克卡圖(Joe Karackattu)則認為ECFA並非真正從市場角度出發,而是兩岸之間的政治附件。他並指出ECFA當中有許多條文違反WTO的規定。

*美國保持一貫立場*

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密,兩岸之間簽署“軍事互信機制”(CBM)以及“和平協議”也多次被提及,對此前任美國駐台代表、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表明美國的立場:“美國的立場一直是反對單方面的改變現狀。如果是兩邊協商出來的,而且這協商結果也經歷過台灣人民的民主程序檢驗,美國要反對將是很困難的。”

馬里蘭大學柯凱思教授(Scott Kastner)認為,兩岸間軍事若失衡,則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會上升。不過兩岸經貿更加緊密之後,中國對台灣可能不需要動用武力,只需要實施經濟制裁。

南加州大學的林丹教授(Daniel Lynch)則擔心兩岸一頭熱只看關係升溫的一面,會忽略了“幻滅的危機”(Crisis of Disillusion)。不過他樂見中國民主化之後,兩岸之間產生“民主的和平”(Democratic Peace)。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蔡英文:ECFA衝擊東亞  美國恐邊緣化
東亞情勢緊張 台國安會啟動因應
ECFA簽後   中共對台軍事威脅未降低
美韓黃海聯合軍演反映東亞新格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