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反彈 中國大幅減持美國國債美元

標籤:

【大紀元2月1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7日電)美國近日發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去年12月中國大幅減持342億美元美國國債,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減持是在美元出現技術性反彈下作出的選擇,並不意味中國將大舉減持美元資產。

中國從2008年9月開始首度超過日本成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海外持有國。此後,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雖有增減,但第一大持有國的地位並未改變。此次大幅減持美國國債,減持幅度超過4%,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也使中國回到美國國債第二大海外持有國的位置。

新華社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此次中國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從時機上看是合適的,是在美元由於避險需求上升導致技術性反彈下作出的選擇。

他分析說,近期由於希臘財政危機引發的歐元區主權債務風險導致歐元短期劇烈下跌,推升美元反彈,美國國債避險需求上升。但美元長期基本面仍呈趨勢性看跌。抓住若干市場因素引起的美元技術性反彈時機減持美國國債,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中國來說,是正確的策略調整。

此次減持後,中國持有美國國債7554億美元。這也是中國連續第二個月減持美國國債。2009年11月,中國減持93億美元美國國債。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室主任曹紅輝指出,金融危機後,美國債務水準沒有壓縮反而進一步擴張,私人部門負債進一步轉入公共部門負債。持續不斷擴大的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和市一級政府債務規模,以及不斷創新高的預算赤字,必然將導致貨幣增發、美元貶值,進而造成債權國持有美元資產的大幅縮水。

事實上,不斷增加的美元債務和赤字規模已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美國政府2010財年預算赤字將至少高達1.56兆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0.6%,繼上一個財年的1.42兆美元財政赤字後,再創戰後歷史新高。當前美國政府負債總額已超過12兆美元,接近美國GDP的90%。

劉煜輝指出,當前美國政府債務風險不斷膨脹,卻看不出短期內有很好的解決前景。從奧巴馬政府公佈的改革計劃看,減少赤字難度很大,給美元資產投資者帶來很大擔憂。弱勢美元仍是未來美國擺脫經濟失衡的唯一手段,可以促進其發展製造業和擴大出口,減輕債務,並拉動低碳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

「長期來看,美元資產貶值將給債權國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中國外匯儲備結構如幣種、期限結構和產品品種都需要進一步加以優化。這是一個長期和漸進的過程,也是極為緊迫的工程。」曹紅輝說,早在2006年,中國就超過日本成為外匯儲備最大國。截至2009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2兆3992億美元。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指出,此次中國縮減美國國債的持有規模是在評估市場風險之後作出的選擇,也和海外投資組合的結構性調整有關。當前中國減持美國國債並不意味著放棄投資美元資產。

譚雅玲說,一方面,中國仍持有大量美元資產,放棄投資美元必然會對現有資產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從海外金融市場的品種來看,美國國債的穩定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仍然比較好,尚未有一種貨幣能夠取代美元的地位。

曹紅輝指出,從根本上講,有效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改變以單一美元計價的國際貨幣體系和儲備貨幣結構,是從根本上調整優化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結構的前提條件。在沒有做到這兩點之前,優化外匯儲備資產結構只能是策略性的,而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此次公佈的數據,2009年12月購買美國長期國債的海外資本凈流入量為822億美元。其中,第一大持有國日本增持115億美元美國國債,第三大持有國英國則增持了249億美元。

曹紅輝說,短期內日本、中國、英國三大美國國債持有國的總體格局並不會發生變化。未來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有仍將有增有減。從長期看,外匯儲備管理進行多元化貨幣和資產配置是必然趨勢。

相關新聞
草庵: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實為不得已
中國持美國國債創新高 逾8千億美元
坐擁龐大美國國債  中國不敢輕舉妄動
中國1年來首度大規模減持美國國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