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環團徵良心發展商建通風廊

人氣 2

【大紀元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陳愉林香港報道)較早前以20億元勾出的香港將軍澳地段第76號,第66B區、面積約12,300平方米的一幅土地,2月22日下午3時在荃灣大會堂拍賣。該地皮可建樓面72萬平方呎,預期成交價超過26億,樓面地價每平方呎3千7百多元。日後要賣每平方呎5千多元才有錢賺。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聯絡了6個發展商,其中4個表示,有興趣競投地皮,他要求發展商承諾,在樓盤興建東西走向闊15米的通風廊,獲其中一間答應。他指該地皮地盤長達120米,有機會出現3座或4座相連的屏風樓。建議當局規定每座大廈最少相距15米,以避免屏風效應。

環保觸覺認為,現時樓價被內地投資者推高,樓市亦非由用家作主導,故要求政府復建居屋,令真正的用家受惠;又希望周三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優化勾地表及土地政策,包括在賣地條款內,規管樓宇之間的距離,以及規定酒店及商業用地樓宇應設置可開啟窗戶等。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有感私人勾地表和土地政策其實和環保是不可以分割,他希望勾地表要全面規管,地政總處的地契是有改善,不過他們總是做一些剩下一些,所以希望來年的勾地表是要規管高度地積比、座距,如果座距不規管仍然有屏風樓出現。

譚凱邦又希望林鄭月娥盡快落實發水樓檢討,如果給樓發水,將使原估計建築物大很多。此外,現時商業和酒店項目全部建成都是密封窗,四季也要開空調不太理想,應規定設可開啟窗戶。

建議復建居屋

譚凱邦提到元朗新樓盤竟然以$5,000呎價開賣,他認為,價格被內地投資者搶高,私人住宅市場已無法提供價格合宜的單位給本地用家。他建議唯一解決方法便是復建居屋。

現時不少發展商只建大單位,環保觸覺建議應設所有單位平均呎數限制,確保有大單位也有小單位:「上車盤」,亦保留發展商設計的彈性。

將軍澳區議員范國威表示,政府其實是有很大的角色,如果政府在城市規劃做好,訂一些合理規劃,讓發展商可以遵守的話,對城市規劃是有幫助。他呼籲發展商在賺錢同時在過程中希望做到香港人居住質數不要再變差,應該本著社會責任良心可以做得好一些。

籲少做無聊基建

最後,譚凱邦呼籲政府不要做太多無聊基建:「香港政府用了最多錢在基建上,我叫林鄭月娥在南昌站減少一座,但財政司司長不允許因要確保庫房收入。669億高鐵,很多基建是百億百億的,但減少一座政府只是收少2至3億元補地價,如果你問我減少地產收益香港如何繼續營運,就是減少無聊基建支出,就是這樣簡單,社會減少了很多紛爭,很多紛爭是來自基建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市民促政府檢討城市規劃
催討北市勞健保費四提案  藍否決
10月4日香港簡訊
港社福用地變屏風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