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天地人】

西南大旱 人禍重重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2日訊】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您收聽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王維洛專欄《天地人》,我是主持人唐音。在這個節目中,旅德著名學者王維洛博士要向您介紹水利、環保,還有相關的社會方面的常識和國際標準,並且分析大陸這方面的決策和行動。(錄音)

從去年9月以來,中國西南部的雲南、貴州、廣西、重慶和四川5省市的旱情日益嚴重。據中國民政部門的統計數字,到目前為止,五省市受災人口超過6100萬人,有1800多萬人飲水困難,糧食顆粒無收的面積為110多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36億元人民幣。近日,在網絡上經常能看到:「雲南12歲女孩為取飲用水穿越1200米絕壁懸崖」,「貴州近七成水庫降到死水位」,「廣西旱情繼續擴大 782萬人受災」,「旱情緊迫 雲南準備遷移五千多居民」等這類消息。與此同時,以西南作為主要生產基地的藥品、鮮花、白糖和茶葉等市場,都出現了價格上漲的苗頭。西南乾旱的後果正在向全國輻射。

3月26號,水利部副部長劉寧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說,蓄水少,降雨少、來水少是當前西南大旱的主要原因。 對於蓄水少,他認為「工程性缺水」是重要原因,他還說這次旱情凸顯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西南地區的不足,比如說 貴州境內的中型水庫僅34座。因此他得出結論說,西南地區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太少是這次乾旱的原因。但實際上,貴州一省就有近1萬8千座水庫,這個數字很多人還不知道。

王維洛博士,您看一個省就有1萬多座水庫,可是民眾在旱期裡卻沒水喝。您覺得「工程性缺水」是西南大旱的重要原因這個說法對嗎?

「中共老是講,我們這次西南乾旱是工程性乾旱,是由於我們水庫工程還太少,蓄水能力還太少,所以,出現乾旱的時候,水量就不足。其實他正好說錯了。水庫的功能是把洪水期的水蓄起來,水少的時候用。我們每年的雨季時從5月份開始到9月份,雨量比較多,水庫應該在這個時候蓄水。然後9月份以後,雨量就比較少了,一直到第二年的5 月份,那麼這個時候,水庫就應該慢慢的把水放出來補充我們的不足。」

人們一般理解的水庫就是這個作用,那麼,具體在中國水庫是如何運作的呢?

「每年5月份的時候,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都要下一個命令,要求他們(水庫)全部都把水放到最低的水位線上,不能蓄水,因為它要等待洪水的到來,中國大多數的大壩都是不安全的,都是質量不好的。它不能水來了就蓄上去,洪水一來了大壩就垮了。中國有8萬多座水庫,裡面有百分之三十幾到百分之四十的,是不安全的。如果水蓄得太高的話,上面加一點洪水的話,大壩就有可能有潰掉的。所以國家防總每年5月份都會下這麼一個通知,要求我們的水庫把水放掉,要保持到汛期結束。那麼旱期開始的時候,它才能開始蓄水,但旱期的時候它不下雨,你到哪裏去蓄水呢?它就不能蓄水。」

可是,僅貴州一個省就有近1萬8千座水庫,難道這麼多水庫對於緩解旱情都沒有正面作用嗎?

「最近幾年西南大開發嘛,在西南地區新建的水庫特別多,開發瀾滄江、開放怒江、又是在金沙江上游建水庫啊,在岷江啊、大渡河上建了。因為中共把水電開發當作是西部大開發的最主要的,但是他們忘了有一條,有一個問題現在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就是建水庫會增加水的蒸發量,水會蒸發掉。因為水面的蒸發量要比森林的蒸發量、或者是農田的蒸發量大很多,因為它直接就在太陽底下。」

您能舉一個例子來很準確的說明水庫蒸發量的情況嗎?比如,尼羅河上很著名的阿斯旺水庫,世界上有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和考察它。

「阿斯旺水庫的官方數據呢,建阿斯旺水庫以後,蒸發量增加了12%。實際上呢,阿斯旺水庫所造成的蒸發量是25%。阿斯旺水庫蒸發的水夠英國人喝一年的。」

這個蒸發量可真不能小看了。那我們現在回到西南,就以雲南為例,王維洛博士,您看大量興建水庫,從水庫蒸發量這個角度來看,對水資源的影響是什麼?

「在雲南他建了很多水庫,是梯級開發的。梯級開發就是一層一層、從下游往上,建一個壩、建一個壩,再建一個壩,一個梯級就在河上擋了一個壩,那就算一個梯級,這叫梯級開發。如果梯級開發是8級的話,我算得比較低估一點的話,如果每一座水庫增加2%的蒸發量的話,那麼8級開發就起碼得增加25%的蒸發量。由於水面擴大了之後,水就蒸發走了。那麼,河裡的水就顯得少了。」

我發現這個旱情真像一面鏡子,把許許多多真相都照出來了。比如說,至少中國西南的所有水庫在抗旱這一功能上,可以說是基本失敗的。當然這些水庫也沒能防洪,否則就敢在汛期蓄水,那到現在旱期就不至於沒水。至於航運的功能嘛,不知道輪船如何能在乾涸見底的水庫中航行?真正能起到防洪抗旱的水庫不多,但是加劇淡水的蒸發是每個水庫都不可避免的。

說到降雨少,我想向聽眾朋友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地理和氣候的主要特點:我們的祖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大部份面積位於北溫帶,四季分明。氣候主要是大陸性季風氣候。每年9月到第二年4月,干寒的冬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寒冷乾燥,每年的4月至9月,暖濕的夏季風從東部和南部海洋吹來,高溫多雨。中華民族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5000年。

那麼,如果在中國一些地區,因為半年下雨少就造成了百年一遇的大旱,我想,聽眾朋友們能自己判斷,在本期節目我不想化時間討論。

那我們來看看這第二條理由來水少。我們先一起看一下西南各省的河流分佈。在雲南有南馬河、普渡河、湄公河和牛欄江4條河流,在廣西有漓江、九洲江、柳江、黔江等11條河流,流經重慶的有芙蓉江、北河、秀山河和酉水4條河流,在四川境內有錦江、嘉陵江、大渡河、川江、沱江和巴江等22條河流,貴州有芙蓉江和柳江2條河。不用我多說,聽眾朋友您自己都能判斷出西南的水資源極其豐富。

但是,據大陸媒體顯示,今年從青藏高原發源地流出的幾大河流的水量就比往年少了大約25%。一些專家和媒體也指出,河流來水少和沒有很好的維護一個地區的「生態群落」有關。王維洛博士,請您先解釋一下什麼叫生態群落,可以嗎?

「生態群落是什麼意思呢?他就認為一棵樹不可能成為一群,就是一樣的樹種他也不可能成為一群。那麼他認為很多不同的植物在一個區域裡面題目組成了一個互相依賴、互相生存的這麼一個系統,就把它定義為一個群落,叫生態群落。你比如說一個森林的生態群落,不僅僅是由樹木組成的,它下面有灌木,再下面還有草,還有包括了森林裡的動物,還包括裡面的螞蟻,他們互相生活在這個世界裡面,是一個互相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的。這叫一個生態群落。」

那麼,維護生態群落對保護水資源有什麼作用呢?

「以前的時候,雲南、廣西那一帶森林植被都相當好,都是原始森林。我們一想到西雙版納,就想到了是原始森林。現在雲南是把原始森林砍掉,改種桉樹,桉樹是一種速成的、用來做紙漿的材料用的,不是本地的樹種,而是外來的樹種,它的需水量很大。當人們把原來的這個森林植被砍伐了之後,把它改做經濟林的時候,就和原來的原始森林相比,它就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原來的原始森林裡面上面長著樹,下面長著是灌木,灌木裡面還有厚厚的腐爛的葉子,都有2-3寸厚,每次下雨的時候,雨從樹上下到葉子上,然後慢慢的進入土壤,這時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就是很長的時間不下雨,腐爛的樹葉裡面還存著許多水,就是在地下還存著許多水,這些水就補給了– 哪怕是地勢很高的田里頭,它也能夠得到灌溉。」

看得出,自然界的生態群落能很好的維護保養水資源,那人工種植的經濟林對水資源能不能也起到這個作用呢?

「那麼,生態群落他和人工的經濟林有很大的區別,人工經濟林它不是群落,人工經濟林它是單一的他所種植的一個樹種。大家知道,台灣去年遭受大雨,山體滑坡,台灣人開始反省,他們當時把森林都砍了,都種果樹啊。雨下來的時候,直接就打到地上,地上也沒有這些腐敗的樹葉來蓄水,因為他把樹葉都清理乾淨了,那麼,這個水馬上就流走了,而且它流的時候,把土壤也帶走了。經濟林不能保水土。」

也就是說,造成河流來水少,主要是因為人類自己人為的的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像我們現在知道的雲南砍伐掉原始森林之後,由外國公司來種植桉樹林,是為了經濟利益。那麼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上,西南地區的環境有沒有過被破壞而對今年的大旱有影響呢?王維洛博士,請您為我們具體介紹一下。

「我比較熟悉的是四川的森林植被,第一次大的破壞是在 57,58,59年大練鋼鐵的時候,一次很嚴重的破壞,再後來就是把許多三線的工廠都安排到那邊去,在山溝裡建工廠、建城市,這好似第二次破壞,那麼第三次的破壞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時期的破壞。當時四川的植被被破壞得找不到像樣的森林了,以前它這裡是原始森林還相當多的,尤其在川西的地方。」

這幾次對自然界的嚴重破壞在歷史上都有記載。30多歲的聽眾朋友就不應該覺得陌生,這些破壞自然的行為都是處於政治原因,是中共的鬥爭哲學表現在對自然的態度上的,但是它留下來的後果卻是由中國人民自己來承受。

那麼,在近2-30年來,中共把目標轉向經濟,尤其這幾年西南的大開發很熱,伴隨著城市的擴張、旅遊景點的新建,王維洛博士!這些做法對西南的水資源有什麼影響嗎?

「中國的城市化過程都是土地開發,不管它是工業用地,還是作為居住用地,還是作為休閒的用地,大多數的用地都是被水泥化了。這個過程它對水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為什麼呢?水降下來以後,不是進到下面的地裡面去了,而是直接從排水管道走了。水和土之間、水和地下水之間是沒有一個聯繫的,那麼它的整個一個土地的蓄水功能是少了很多。城市化的過程會加快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和自然災害的強度的。」

中國人自古相信天人合一,相信天時、地利、人和。天道不變,循環有矩;地循天時,四季分明;人尊天地,感恩惜福。然而這60年中,中共從直接叫囂「人定勝天」到現在欲掩彌彰的「人應勝天」,它對自然的態度從未離開過戰鬥和妄圖取勝。這期間卻連累了中國人民去付出慘痛的代價。當我讀到92歲的劉世友老人每天往返兩次,每次背50斤的水養活一家人,當我讀到12歲的小女孩米桂娥每天六次攀爬在1200米長、幾乎垂直的懸崖上背水的時候,我真心的希望我的同胞們都能看到苦難的根源,每個人都能勇敢的站出來,選擇自己的未來!

祝願西南地區早降甘霖!祝願我的同胞們都能健康平安!

感謝王維洛博士!

聽眾朋友,這裡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王維洛專欄《天地人》,我是唐音。本期的主題是「西南大旱 人禍重重」,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旅德學者王維洛評2009年大陸十大環境新聞
王維洛:左手賣給右手 三峽工程被賤賣
專家:西南五省重旱 青藏高原被破壞是主因
中國學者王維洛:深感神韻「與人為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