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鄰

郭微言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道德」,是評價、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好、壞的尺度,也是評價、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正不正當的社會規範。「道德」,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去實踐力行的事情。有道德、有美德是幸福人生的必備條件。人要重德、要崇德,要努力充實自己的修養,人生才有光彩;人一旦偏離了道德,或者沒有了道德,人生必定是沒有任何幸福可言的了。

儒家學說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以來道德傳承的主要思想來源,「仁義禮智信」是「五常」,被確定為道德整體的綱目。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國家就是以德、以仁為本。「仁」可以說是待人之道、處世之道的準繩;「恭、寬、信、敏、惠」五者,能行於天下,那就是行「仁」了 。三達德──「知(智)、仁、勇」三者,是認定一個人的學問修養是否合於君子的標準。「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說明了有仁德的人是沒有什麼憂煩的;有高智慧的人是沒有什麼疑惑的事;心胸坦蕩見義勇為的人是不會畏懼什麼的。

中國古代先賢用「梅蘭竹菊」來詮釋四君子的美德。「梅」代表堅忍;「蘭」代表雅靜;「竹」代表謙卑正直;「菊」代表真誠樸實。其實,不僅文人雅士講美德,武士武術也講究武德。

君子更要有美德,就是具有美好的品行、節操、風格、儀態、氣質和內在的涵養。自古以來,老祖先代代相傳,做人要積德,千萬不要損德。有德的人,無私無我的與人為善,凡事總能夠先為別人著想,為事情的整體大局想,圓融好周遭的一切。修煉人還得講修口和守德,因為吃苦、消業力、提高心性,都可以轉化成德。善良有德的人,心寬路自寬,有失亦必有得,終其一生是永遠不寂寞的,「德不孤必有鄰」,不求而自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東西的去與留,名利的去與留,都不是那麼難以作決定的事情。凡事真得看開一些...
  • 中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反映出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 人在一個社會上,這個社會如果要是想能夠繁榮發展的話,它必須得有一個道德的約束,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來講,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它是得有一個標準來衡量的。問題是在於共產黨是沒有標準的,共產黨它嘴上跟你說,你要做好人,共產黨自己貪污、腐敗、包二奶、養小秘,幹非常非常壞的事情。最關鍵來說,在大陸,如果要是能夠達到一種道德重建的話,必須得有一個標準,那麼這個標準我想至少應該是一個非常正的價值觀,仁、義、理、智、信,孔子所講的這個東西,我覺得是符合這樣的一種價值觀。
  • 守口徳,修心性,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 不計較得失,無所求,「屋寬不如心寬」真自在 ; 無私無我,先他後我,德不孤才是真正的富有。
  • 現代社會,知識爆炸、大眾傳播媒體爆炸,一夕成名、知名,司空見慣一點也不稀奇。
  • 人稱「溫影帝」和「溫秀秀」的溫家寶,昨日和網友在線交流,擺與民互動姿態,國 內「權威」媒體隨之諛詞滔滔,馬屁滾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今轉發了一篇來自中國 新聞社的文章,題為《溫家寶見網民「流淌道德血液」》。
  • (shown)人生貴在「心小志大,智圓行方」,修口守德,增廣見聞,還是多多向內找自己的不足。
  • 2010年4月5日,神韻巡迴藝術團在斯德哥爾摩首場演出圓滿落幕。觀眾席上,來了不少藝術家、政要、知名人士和企業家。他們對神韻藝術團一流的藝術水準讚不絕口,被節目中所傳遞的中華幾千年的傳統價值和道德觀所感動。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各級領導幹部要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嚴於律己、清正廉潔,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警惕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堅決同一切腐敗行為作鬥爭,用實際行動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