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我嗎?

淑惠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你在看我嗎?」這可不單單是一個廣告詞呢!生活中,我們一舉一動都跟孩子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包括:講話的口氣表情、吃東西的習慣、看電視的節目內容、生活作息、穿著方式等等,孩子都能一一反映出來。

如果爸爸說:「街上沒人,別等綠燈了,快點過馬路。」爺爺忿忿地說:「誰欺負你?我找他理論!」奶奶在旁幫著:「給他打回去。」媽媽老遠在屋裡就聽見了,回應道:「是誰?明天到校長室告他。」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學會「救自己」、壯大自己;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明白:大家都是用這種方式愛我、疼我;在這樣的童年時光中留下看似美好的回憶──我最大。每個人都在付出,也都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在關心、教育著下一代。

另外一個不同的畫面是:自幼小,他見人就打招呼;有空時,喜歡拿著一本24孝故事書、小百科讀;看到大人在忙,他就跑過來幫忙;知道爺爺膝蓋痛會主動拿熱毛巾敷;奶奶難過時會安慰她。這樣長大的孩子,同學好友很多,深受老師讚美,功課不需大人操心,待人處事真誠專注,人見人愛。

我們常懷念兒時無憂無慮,沒煩惱的日子。也會想起小時吃的苦,但那種苦不是操心,是付出勞動的苦。但捫心自問:憶兒時,是不是讓我們學會珍惜物質,因為物質缺乏;明白童年朋友的純潔,因為沒爭鬥;學用品無私的借用,因為不貪心。

仔細思考一下,如果時光不倒流,我們能一如往昔純善、純美嗎?我想,如果我們做到了,孩子看在眼裡,他們也會學在心裡,回饋的時候也就不遠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曾經有一個媽媽憂心忡忡地跑來找我:「怎麼辦?我該怎麼幫助他呢?這麼一個優秀的孩子就快成了自閉兒了,我該怎麼辮?」
  • 其實,這些迷途的孩子們要的不多,他們只是需要感受到他人的愛、關心與重視,只要你我願意給這些孩子一個機會,不論是無私的關懷或是工作的機會,就能多幫助一個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走向正向的人生之路!
  • 悲傷治療大師WilliamWorden在他的學說裡強調「沒有人能杜絕悲傷,除非他沒有愛」。無怨無悔的母愛,創造了契機,也帶來了希望。
  • 隔代教育是指老年人幫助子女帶孩子,近年來似乎變成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 過度受寵的孩子,終究難以長大、難以獨立,而那些不受父母的寵溺,懂得力所能及的做自己能做的事的小孩,反而能鍊就大氣魄,也更容易功成名就。
  • 故事本身似乎也是一個老套子:情竇初開的少女被江湖老手的闊男所騙。但當整部片子快要演完時,我卻受到一種強烈衝擊: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結局,一種讓你不知是喜還是悲的感受。如果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那麼即使拿了博士學位,成了專家學者,你真的會幸福嗎?社會真的會因為你而變得更好嗎?
  • 讓孩子在快樂中的成長,引導與啟發孩子發揮自己特長,相信他們更能展現出他們本身的才能,擁有他們自己真正的未來。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