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缺累及中文課 溫哥華家長甚關注

人氣 9

【大紀元5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董韻加拿大溫哥華報導)在大溫哥華地區中文熱方興未艾之時,不同城市的中文課教學卻因各城市學校局的資金狀況而面臨不同的前景。尚未在公立學校開設中文班的本那比將在9月份首次開班,而在列治文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溫哥華計劃今秋推出的中文浸入式教學,可能也將暫時擱淺。華裔家長們對此尤為關注,列治文家長協會呼籲開設常規中文課。

*本那比小學首次開設中文課
  
本那比市學校局主席Diana Mumford 女士 5月5日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本那比市計劃從今年9月開始開班教授中文,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機會來學習不同語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現已選定森林小學(Forest Grove Elementary School)試行,在幼稚園開設一個中文班,每天教學35分鐘;以後順次進入一年級繼續開設中文課程,並按年級來推行中文教學。學校局還計劃,下一年度繼續在新的幼稚園開班。
  
她表示,目前該中文班幼稚園已經招收了20名學生。招收對象是面向所有家庭,招收孩子主要是已經熟練掌握英語的孩子,包括主流族裔和在加拿大本地出生的華裔孩子等所有家庭。
  
本那比市學校局華裔學務委員王白進說,開設這一課程從開始籌備到真正確定施行,大概花了2年時間。據悉,這是在本那比市首次將中文普通話課程納入公立學校講堂內容。
  
本拿比學校局之前表示,開辦中文課是因應校區家長的要求,經考察和討論決定,課程以口語教學為主,書寫為輔,並配合童謠、故事書、遊戲和生活禮儀的自然教學法,讓孩童自然而然說中文。
  
居住在本那比鐵道鎮的白人女士Dom 女士有一個5歲的兒子,她向記者表示,她主張有機會上兒子從公立學校幼稚園開始學習中文,再一年級,二年級這樣學下去。她說,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溫哥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身邊這麼多的華人,我不希望兒子落伍,多懂一門語言,能夠和不同的人群進行交流等於多一個社交圈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利。並且,兒子長大了這也是工作中的一技之長。
  
王白進介紹,雖然該中文普通話課程模目前僅在一個學校推行,但只要是同一個城市,學生可以跨區選課。不過同一學區的其它學校的孩子事情,是否方便和可行,可能還需要探討。

*溫哥華中文浸入式教學恐推遲
  
溫哥華學校局多年前就在傑米森小學(Jamieson elementary)從4年級開始正式開設中文普通話課程。溫哥華學校局發言人David Weir向記者介紹,該課程屬於正規課程,和學校局設立的法語課程一樣,計算學分,學生一旦註冊修讀,則必須達到標準才能結業。
  
早在今年1月時,溫哥華學校局同意於今秋在小學設立中文普通話浸入式(Mandarin Immersion)課程,即大多數課程比如數學課也可用中文教學。這樣,學生既學習了其它學科,又學習了中文。
  
不過,由於財政預算要推遲一個月出爐,溫哥華教育局是否從今年秋季開始推行還是個未知數。

*列治文資金短缺 中文課暫緩推行

列治文是大溫哥華地區華人居住最為密集的城市。曾有一個家長組成的「卑詩省學校中文課程」列治文委員會向列治文學校委員會提出建議,要求在該市學校進行普通話浸入式強化訓練(Mandarin Immersion)。

列治文市學校局主席Linda Mcphail週四(5月6日)向大紀元記者表示,由於財政預算赤字,加上沒有足夠的教室,目前沒有可能開設新課程,所以2010年新學年暫沒有計劃在公立學校推行普通話課程。不過,她表示從去年開始,學校局已討論是否將其納入公立課程。而且省教育廳已經提供撥款,在一些公立高中9年級到12年級開設中文課,雖不是必修課,但納入畢業學分。

*列市家長籲開設常規中文課


大溫哥華地區的華裔小朋友在私人托兒所,正在認真學認識漢字。(大紀元資料室)


列治文家長協會主席黃秀玲說,「收到很多華人家長的反饋,包括一些西人家長,希望在公立小學開設常規中文普通話課程 」。

她表示,很多家長週末都要把孩子送到私立的中文學校補習中文,如果公立學校常規開設,那不是更正規嗎?華人家庭的孩子是一定要學中文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如果只是停留在家中的聽說階段肯定不夠。」她說還繼續呼籲在列治文公立學校開設中文課程儘快開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溫哥華教育局擬延春假 半數家長反對
溫哥華島第十人死於不明呼吸道疾病
溫哥華公交售票機升級 不再「只收現金」
南加中文學校聯合會春季比賽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