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日本電視名牌外包台灣代工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 可能很少人知道,當他們買一台日本著名品牌的電視時,他們帶回家的產品可能是由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所組裝。

《金融時報》報導,韓國的三星和LG等企業製造多數旗下產品。不過,日本索尼和東芝等品牌的電視越來越由緯創或鴻海等集團組裝。鴻海這家台灣代工廠的商標名稱富士康更為人所知,而且在深圳的旗艦工廠一連串工人自殺後最近頗受關注。

索尼預計,至2011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將出售2500萬台電視,其中大約40%被外包,高於前幾年的20%。

索尼前一陣子把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電視生產廠賣給鴻海,造成委外製造比例上升,增加了整個電視產業的外包。

台灣拓撲產業研究(Topology Research)的消費電子研究員張乘維(Maxwell Chang)表示,今年全球1億7千萬台平板電視的出貨中,大約有四分之一是由代工廠製造。

這種委外生產的趨勢吸引了新進廠商進入一個傳統上低毛利又穩定的產業。這個產業原本是由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主要生產低成本電視品牌Vizio的瑞軒(TPV technology )和冠捷科技(Amtran)所掌握。

其他尋求擴大電視代工業務的公司包括﹕台灣的筆記型電腦製造商仁寶和宏碁之前的代工部門緯創。

製造個人電腦、手機和MP3播放器,而且是全球最大代工廠的鴻海最積極地進入電視市場,已斥資50億美元將旗下的群創光電與面板製造商奇美電子合併。

張乘維說,鴻海此舉也是因為公司需要找到新產品,以滿足營收成長30%的長期目標。

鴻海一直想進軍電視市場,不過他們製造液晶電視的技術還不夠好,代工合約包括部分索尼液晶技術在內,也是為了解決這個缺點。

對日本人來說,大眾化的電視機生產採取更多的外包很合理,因為他們在成本上很難和台灣競爭。

由於多數台灣組裝廠以美元報價,外包減低了日本品牌承受的日圓波動風險,而且他們在需求低的時候不會因為工廠閒置而賠錢。

分析師和管理人員認為,台灣代工廠想要進攻中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電視市場,那裡中國國內品牌佔銷售量70%。不過中國品牌組裝電視的成本比台灣更低。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說,「中國的公司沒有研究和開發能力,他們沒有強勢品牌,他們沒有新技術,他們有的就是製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市調:缺料缺工 降低面板淡季效應
台兆元雲商機  電腦電信業競合搶進
搶食筆電代工市場 偉創力徵才擴產
2024全球最強護照排名 冠軍易主 歐洲上榜最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