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兩則

靈兒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1日訊】*岳飛奉母至孝

岳母是古代賢母之一,她勤勞能幹,賢淑達理。當時社會風行刺字,岳母在岳飛背部刺青:精忠報國(一說是盡忠報國),以此造就了岳飛的人格。岳飛對母親敬愛有加,無微不至。

岳飛對老母親侍奉唯恐不周。不出軍時,雖戎務纏身,每天傍晚必抽空去母親房內探望。母親臥病以後,他每次都是親嚐湯藥,跪送病榻。經常關照家人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寒暖和衣被的替換。在母親寢室,話不多說一句,走路避免出聲,唯恐影響母親的休息。每次出征之前,又諄諄囑咐家人,務必好好奉侍臥病在床的老人。

*道德文化的始祖──舜帝

舜是冀州人,姓姚,名重華,帝顓頊的第六代孫。古代傳說中三皇五帝之一。因建國於虞,所以號虞氏,史稱虞舜。虞舜大孝,天性仁厚,庶母惑父,屢屢加害於他,他恭敬而無怨。謀而使舜掘井,而下土填井,天神感舜之孝而導舜出井。

舜的父親是非不分,頑固而不講道理,後來雙目失明,因此當時人都稱他為瞽瞍。舜的生母早逝;父親再娶後妻,舜的後母陰毒狠辣,口中沒有忠信之言;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像,就是舜的弟弟。像性格狂傲。後母喜愛親生的兒子,對待舜像仇敵一樣,常在瞽瞍面前說舜的壞話,撥弄生非,因此這三個人都有要殺害舜的想法。舜依然對父母恭順而盡禮,不失人子之道,沒有絲毫懈怠;與像相處友愛仁慈;舜沒有過失,雖然想殺害舜,但找不到藉口。舜只想能常在身邊侍奉父母,曲盡孝道,心裏就感到滿足了。在家裏人要加害時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儘可能勸以幫助。瞽叟曾想將舜埋在井裡,天神感舜之大孝助舜跳脫了危險。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孝行,已傳聞各地。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神留給人的教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過對日常瑣事、家常對話的追述描寫,頌揚了作者父親之清廉、孝道和仁慈,讚美母親之勤儉、貞節和安於貧賤,揭示作者自己不苟合時世、清廉奉公,是基於父母的教誨。感情真摯,描寫細膩,毫無雕琢誇飾之詞,雖屬墓表,實是一篇優秀散文。
  • 4月5日清明節是世界各地華人掃墓祭祖的日子,適逢復活節週末,全美最大華人聚居地洛杉磯的各大公墓都可見給親人掃墓的華裔民眾。
  • 在今天的大陸農村,偶爾會看到一些家戶的牆上掛著「天地君親師」的字樣,一股傳統文化古風的餘韻淡然而出,讓人倍感親切。然而今天的國人泡在邪黨文化的膿水中,對其深刻內涵恐怕早已遺忘,比如說什麼是孝,今人所理解的就是奉養父母,讓父母過得好,聽父母的話,當然不能說這樣做不對,但是它不全面,沒有涉及到孝的深刻內涵,如果一味的強調聽父母的話,而不問其言合不合道,該不該聽,那麼就會造成對傳統「孝道」的割裂,在行為上偏離了真正的「孝」。
  • 在華人的道德修養中,對父母的孝道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母親節來臨之際,作為子女的您,如何陪伴您的母親度過又一個難忘的母親節?在這裡向讀者推薦眼下既時尚又古老的休閒方式 _ 足療按摩! 哪裏的足療室適合這樣的溫馨時刻呢?「以金結緣,玉石金心」。 「金緣足療」正是這樣一個地方。
  • 11歲女童蔡雅鈞罹患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又有先天性地中海貧血症,在86歲外婆蔡黃好呵護下健康成長,如今外婆脊椎受傷,雅鈞幫忙洗澡擦背、端茶餵藥,反哺孝行獲頒高市孝悌楷模。
  • 晚明時期,若論文學燦然之鄉,首推江南形勝;而江南詩書風雅之家,又以「午夢堂」文學家族為代表。情深意篤的沈宜修、葉紹袁夫婦,詩意地棲居塵世,撫育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兒女。葉家的三小姐葉小鸞,更是一位神仙般的妙齡才女。
  • 古代的中醫博大精深,某種程度上就在於它所蘊藏的神奇力量。望、聞、問、切是古代中醫的基本技能,診病方式看似簡單,但成效要想達到極高層次卻並非易事。這其中的每一項都神妙莫測。不抱著「普救含靈之苦」的「大慈惻隱之心」,古代那些藥到病除的醫術、能斷人生死的脈術都是練不出來的。
  • 當年蘇轍為了感念巢谷,寫下《巢谷傳》,說他死於嶺南。事到如今,人們很難去探究巢谷的死因,不過唯一能證明的就是歷史上確實有這麼一位真性情的奇人啊。
  • 中國山水畫
    山東寧陽縣有兩個古老的地名:「東疏」「西疏」(現西疏併入了東疏鎮)。這兩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是為了紀念西漢名臣疏廣、疏受叔侄而設的,其背後有一段真實感人的歷史故事。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