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梅雨季的保健

葉慧昌醫師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中醫所謂的濕有「外濕」和「內濕」,外濕與氣候、工作及生活環境有關。初夏梅雨季節,高濕高溫,外濕特別嚴重。外濕會加重人體的內濕,亦即外界濕度大,體內汗液蒸發會受阻,散熱功能亦跟著下降,體內濕氣大增,身體不適跟著來。

全身症狀:全身慵懶、倦怠無力、嗜睡、頭暈、胸口悶、肚子悶脹、食慾不振、噁心、手腳緊脹甚至水腫。

皮膚症狀:由於下雨常會弄濕鞋襪,腳的濕氣重加上黴菌作祟,香港腳、體癬、股癬等皮膚病容易復發或惡化。

梅雨季裡,棉被、枕頭、地毯、窗帘是塵 生存的最佳環境,它們靠人體掉落的皮膚和灰塵維生,大肆繁殖,並伺機入侵人體呼吸道,因此氣喘、過敏性鼻炎患者在梅雨季節,最是難捱。

中藥處方「藿朴夏苓湯」「三仁湯」或「甘露消毒丹」等可祛濕化濁,改善嗜睡、頭暈、胸口悶、肚子悶脹、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

養生中藥茶飲:鮮藿香30克,鮮佩蘭葉30克,綠茶2克,加水煎煮,當茶喝,可清除脾胃濕濁之氣,使人精神爽朗,食慾增加。

可多吃:冬瓜、薏仁、綠豆、苦瓜、蓮藕、絲瓜。芒果、荔枝、榴連、龍眼等夏天盛產水果,反而不適合。

用空調、除濕機,改變環境濕度,也有幫助。多多運動,增加排汗,也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份。@

摘編自 《葉慧昌中醫診所健康專欄》葉慧昌醫師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