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弟子規》(十五)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10
【字號】    
   標籤: tags:

步從容,立端正;
ㄅㄨˋ ㄘㄨㄥ ㄖㄨㄥˊ ,ㄌㄧˋ ㄉㄨㄢ ㄓㄥˋ;
揖深圓,拜恭敬。
ㄧ ㄕㄣ ㄩㄢˊ,ㄅㄞˋ ㄍㄨㄥ ㄐㄧㄥˋ。
勿踐閾,勿跛倚;
ㄨˋ ㄐㄧㄢˋ ㄩˋ,ㄨˋ ㄅㄛˇㄧˇ;
勿箕踞,勿搖髀。
ㄨˋ ㄐㄧ ㄐㄩˋ,ㄨˋ ㄧㄠˊ ㄅㄧˋ。

【註釋】
(1)步:走路。
(2)從容:心情舒緩、不慌不忙的樣子。
(3)立:站立。
(4)端正:抬頭挺胸。

(5)揖:拱手禮。雙手抱拳,彎腰行禮。
(6)深圓:指彎腰鞠躬的姿勢到位。
(7)拜:低頭行拱手禮,或跪下磕頭行跪拜禮。
(8)踐閾:踩門坎(ㄎㄢˇ)。踐,踩踏。閾,門下的橫木。
(9)跛倚:身體歪斜、站立不正。跛,腳有殘疾而走路姿勢不正。倚,偏斜。

(10)箕踞:張開兩腿而坐,形如畚(ㄅㄣˇ)箕,是一種不守禮節或態度傲慢的坐法。箕,簸(ㄅㄛˋ)箕,又稱畚箕、畚斗,用來揚去米糠或盛垃圾、塵土的竹器,呈U 字形,谷物容易進入。踞,伸開腿坐,兩腿如八字形。

(11)搖髀:搖晃大腿。髀,大腿。

【白話解說】

走路時從容不迫,站立時姿勢端正,抬頭挺胸;打躬作揖要拱手彎腰,跪拜行禮要態度恭敬。

腳不可踩門坎,身體不可歪斜;坐下不可張開雙腿,不可搖晃大腿。

* * *
【參考故事】

長孫儉自重人重 清德流傳

長孫儉,北周河南人,本名慶明。他年少時就為人端正,品德高尚,神情嚴肅,雖然在自己家裡,仍能整天保持端莊穩重,周文帝非常敬重他,賜他改名為儉,以表揚他高潔的操守。

後來長孫儉當上了尚書(掌管群臣奏章的官員),曾和群臣一起坐在皇帝身旁陪侍,周文帝對左右的人說:「這位尊公舉止沉靜文雅,我每次和他說話,總會肅然起敬,深怕自己有所失態。」

荊州(注)地區剛歸服時,周文帝授命長孫儉統領三荊等十二州。因為荊州蠻荒之地,民風尚未開化,年輕人不知尊敬長輩。在長孫儉的辛勤勸導下,風俗大為改觀。官吏和人民上書陳請,為長孫儉建構清德樓,立碑讚頌他。(取材《北史》和《周書》)

註:荊州,古代楚國,現今湖南、湖北一帶,古時文化水平較中原地區為低,又稱荊蠻、南蠻,即南方野蠻民族之意。三國時代至南北朝是政治和軍事重地,為兵家必爭之地。荊(ㄐㄧㄥ)。

MP3下載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