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是該「踢友」中共了!

葉淑貞編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美國發現:與中共的會談經常都是曠日廢時、徒作虛功。許多中美關係研究專家大聲疾呼:是到了該改變雙方協商模式的時候了!

「G-2」這個名詞已經迷惑大眾太久,也浪費大眾太多時間了。

「這不是G-2」。美國助理國務卿詹姆斯.史坦保(James Steinberg)五月十一日在布魯金斯研究機構﹙Brookings Institution)對「G-2」敲起最後的喪鐘,因為「G-2」一詞可能誤導群眾的想法,認為「G-2」會議就是中共和美國聯合起來解決世界的問題的高峰會。

G2浪費美國太多時間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亞洲研究部門主管易明﹙Elizabeth Economy﹚與研究中國的資深研究員亞當.西格爾﹙Adam Segal﹚,五月二十四日在《外交政策》雜誌聯合發表文章指出,是該將中共「踢友」的時候了(將中共從友人名單中剔除了)(Time to Defriend China),G-2會議浪費美國太多的時間。

「G-2」是由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主任弗雷德.伯格斯坦(C. Fred Bergsten)所提出的,主要是作為促進兩國之間經濟問題協議的一個機制。後來,在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和布裡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的支持下,轉變為以策略議題的協商為主。


美方今年派遣國務卿希拉裡與財政部長蓋特納等官員參加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但美中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仍未有具體進展。(Getty Images)

二零零九年二月,奧巴馬執政的第一年,美方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興沖沖飛往北京,就是抱持兩國協商的信念。然而,在不對等的利益、價值和能力下,美方終於發現很難與北京合作一起應對全球性挑戰。

中共不情願與美國坐下來談,且它操縱印度、巴西和南非破壞哥本哈根協議,這明白顯示:想與中共建立特別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美國同意對台灣銷售武器及奧巴馬會晤達賴喇嘛,都觸及敏感議題,也使雙方退回到互相懷疑的原點。

S&ED會談「雷聲大雨點小」

二零一零年五月底,美方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與財政部長蓋特納(Tim Geithner)與中共的副總理王岐山與國務委員戴秉國會面,展開「美中策略和經濟對話」(U.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簡稱為S&ED)。這是每年經濟及政治問題的高層對話,然而,在缺乏一個更大的合作框架之下,即使是大陣仗會談,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事實上,在會議的前置作業階段,美國官員已經作了全盤的規劃。美國國務院的官員已經羅列出至少二十個策略性的重要問題,要與北京討論。財政部策劃了包括貿易和投資障礙、平衡成長、財政改革,以及加強國際經濟與金融架構的寬廣的議程。同時,一些白宮官員提及了具體目標,例如人民幣升值;其他還包含發展戰略問題。

這些全都是值得討論的議題,但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S&ED只能在具體目標獲得中度的成功,應該有更好的方式。上次S&ED的成果是建立生態夥伴關係的協議,以及雙方在電動車標準的合作。事實上,數十年以來,美國在能源和環境議題的討論方面,都是能達到這種小規模的合作成果。為了上述幾個狹隘的目標,實在不用勞師動眾派出十二個美國內閣成員和代理機構領導者橫渡太平洋。

讓我們實際一點,最近中共支持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決定,主要是因為俄國已經支持美國的決定,中共沒有政治資本繼續反對。

美國已經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及精力去創造這場雙邊對話。奧巴馬政府很可能還會繼續每年的S&ED,並且努力奮鬥找出問題所在。如果政府人員有無限的時間和耐心,這是無妨。但是,這不切實際。

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是季辛吉協會(Kissinger Associates,一家戰略顧問公司)的主管,曾任《時代》雜誌的國外編輯。他在《時代》雜誌的文章建議了第二個選擇:解散S&ED。取而代之的是:雙方針對明確的利益性策略,建立機動性的對談會議。這將使得原本綁在S&ED上的數百人力,能夠轉而處理其他的緊迫問題。

縮減會談規模會更好

另一派的看法是,繼續維持S&ED、但縮減規模。讓財政部長和國務院議長繼續他們與中共在廣泛的策略問題方面的討論,但是其他所有的人都應該留在國內。具體議題的討論,應該由各自代表依照自己的時間表完成。雙邊商務和貿易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 and Trade)將繼續處理在創新方面的協商,以及執行相關的工業政策;而能源部、環境保護局(EPA)和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也可以繼續做好能源和氣候變遷方面的工作。

縮減規模後的對話更近於美中關係的真實狀態。如果雙方的價值觀、利益和能力有共同的焦點的話,代表雙方可以進行更多合作。這樣的對話一方面能幫助雙方認同雙邊關係的重要性,也同時能讓雙方瞭解到:只靠華盛頓與北京對話,所能達成的十分有限。

何必單戀一枝花?

美中關係的膠著點,其實也代表中共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現狀。例如,歐盟與日本發現,與中共協商貿易、氣候變遷、網路衝突和達賴喇嘛等議題都十分困難。然而,美國發現,將時間與精力花費在世界其他地區培養盟友,可能能獲得更多進展。我們不應該為G-2流任何的淚。G-2所面臨的困境,讓我們瞭解到:將眼光移向他方,我們與中國才能有真正的進展。◇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77期【西方看中國】欄目(2010/06/17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79/8113.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新紀元】香港市民給中共的新年「獻禮」
【新紀元】中共信訪制度 名存實亡
【新紀元】海地地震的中國餘震
【新紀元】彈指卅年: 第一批訪問中國的西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