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暖化導致稻米減產

人氣 80

【大紀元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怡安綜合編譯)1項新發表的科學研究顯示,過去25年內,亞洲地區的主要稻米產地已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減產10%到20%。這是最近一個證明糧食生產將無法因應世界人口增長的研究。

美國的研究團隊統計了泰國、越南、印度、中國等6個國家,227個主要稻米產區的收獲情況。

這份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研究計畫的主持人威爾齊(Jarrod Welch)說:「我們發現白天的最低溫上升,或夜晚溫度升高 都會導致減產。」其內部的機制目前仍不清楚,但應該與稻米在高溫的晚上呼吸也會增加,消耗更多能量,無法進行光合作有關。相反的,白天溫度高可使產量增加,但效果不如夜晚氣溫升高來得顯著。然而,如果氣溫如電腦模擬的變遷模型日漸上升,炎熱的天氣勢必使得糧食產量降低。

威爾齊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說:「我們主要看到白天氣溫升高帶來的好處,是因為不知道日溫度超過有助產量的臨界溫度,開始造成減產效果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報導中說,對美國一些特定玉米的研究顯示,超過臨界溫度時的減產非常顯著。

2004年,另一個團隊的科學家發現,夜晚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菲律賓的稻米產量就減少10%。新的研究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跨政府氣候變遷專案小組(IPCC)2007年的研究顯示,氣溫升高雖然能在部份地區產生增產的效果,但是,溫度上升超過3度時,所有地區及所有作物都將受到負面影響。

2009年發表的1份研究顯示,2100年,全球將有半數的人口面臨糧食危機,而氣溫升高為糧食不足的原因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010臺美KEEP能源教育國際交流
氣候變遷  巴西東北部受影響最甚
公共藝術我思  喚醒環保意識
巴基斯坦水災  多人死基礎建設毀糧食危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