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两岸无适航验证 多飞增风险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汪淑芬台北18日电)近2年来,两岸空运交流进展神速,现在每周370班直航班机,是2008年7月每周36班周末包机的10倍。不过,民航界也担心,适航验证问题未解决,航班愈多,风险愈高。

民航局坦承,飞安是民航最优先的考量;不过,两岸航线特殊,很多问题无法比照国际惯例。适航验证在国际上通常是签有航约的国家相互承认,民航主管机关有权利到对方的飞机维修厂做检查并核发证照。

航空器是国土的延伸,通常签有航约的国家,为方便航空器在彼此的航点维修需求,会由各自民航主管机关检查后,授权对方认证过的维修厂可以相互维修航空器,并相互使用各自民航主管机关认证的零组件。

另国际上互签航约的国家,航空公司在航班不多的航点上,通常透过双方民航主管机关相互承认方式,授权彼此合格的机务检查员,协助航班做过境适航检查。

但同样情形用在两岸,立即面临“中华民国”官员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维修厂,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检查“中华民国”的维修厂。

值得庆幸的是,两岸通航至今一切平安,但无论民航局或行政院飞安会都不免担心,因为飞安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民航局指出,去年7月,中国国际航空一架飞机要从台湾返回大陆时,发现垂直尾舵故障;今年5月,长荣航空一架飞机要从大陆回台湾时,发生起落架故障。这2起事件,都让航空公司各自等待从大陆及台湾运送零件才能检修,飞机延到隔日才起飞。

航空公司对两岸适航验证的期待不亚于增加航班,因为航班愈多,一旦飞机需要检修,若无法借助就近的维修厂的服务能量,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在人力有限情况下,心里压力也会增加。

对航空公司另1个不便是,如果飞机临时要更换零件,航空器所在地明明有合格的零件,却因没有适航验证而无法使用,等于增加无形的时间成本。

大陆曾建议仍透过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与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为彼此适航验证的发证单位,但台湾至今未同意。

民航局说法是曾询问过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但陆委会并未有具体答复,究竟两岸适航验证交由台北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和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来执行是否可行,民航局在未获肯定答案前,只能当做不可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