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豐年祭領唱人凋零 錄音帶代勞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 3日電)原住民豐年祭的歌謠和舞蹈是炒熱現場氣氛的兩大重要元素,以往部落豐年祭都有專人領唱歌謠,但隨著歲月飛逝,領唱人才凋零,現在逐漸以錄音帶或光碟代勞。

花蓮地區原住民豐年祭於 8月分起陸續展開,各部落都積極籌辦這項每年一度的盛事,相關的祭儀、祭品、活動都按照傳統儀節進行和準備,不過,豐年祭傳統歌謠領唱人才凋零的情形,卻令部落感困擾。

原住民豐年祭的傳統歌謠和舞蹈是帶動現場歡樂氣氛的兩大重要元素,傳統舞蹈深植在部落的生活中,因此傳承至今未曾失傳,甚至還被發揚光大,例如經常在各種活動場合中出現的迎賓舞,已成為花蓮觀光發展的招牌舞蹈。

原住民的傳統歌謠雖然也被保存和傳承,但豐年祭時領唱歌謠的人才卻已逐漸凋零,再加上科技進步,近幾年來豐年祭的領唱工作,已漸漸由錄音帶和光碟代勞,以往領唱人在舞台前敲著木杵,揮汗忘情領唱的景象已慢慢消失。

今年已72歲的笛布斯,從16歲起就在阿美族部落豐年祭中領唱,她說,豐年祭領唱人必須是會唱歌、有興趣和願意唱的人才能擔任,有時候是由部落頭目挑選出來擔任領唱人。

笛布斯說,「我當初是向曾祖母學唱,這些傳統歌謠都是長輩代代相傳下來,在豐年祭時,現場領唱配合舞蹈讓部落的人一起分享豐收的歡樂氣氛」。

「以前哪有麥克風和擴音器,也沒有錄音帶,那時候天氣又熱,站在大太陽下領唱,還要配合不同舞蹈唱不同的歌謠,真的很辛苦」,笛布斯說,現在領唱有錄音帶,連跳舞時也放錄音帶,差別很大。

領唱人在豐年祭開場時,一般約唱 5首歌謠,有的部落唱7首歌謠,至於歌謠內容到底在傳唱什麼?

笛布斯說,最開始剛學唱時不懂歌謠內容的意思,後來年紀慢慢大了,才知道歌謠內容主要是在敘述部落的歷史背景和故事,還有豐收的快樂心情。

花蓮市主農部落的撒央是以前頭目的兒子,他說,太魯閣族、阿美族、撒奇萊雅族等不同族群領唱的歌謠內容和節奏旋律其實大致相同,主要都是描述召喚部族成員備戰、抵禦外侮和凱旋而歸的歷史故事。

撒央說,現在領唱人逐漸凋零,改用錄音帶代替,豐年祭的「原」味已慢慢消失,本來領唱人看現場氣氛和狀況,變換豐富多元的節奏和旋律,就像現場演唱會一樣,唱現場聽到的感受和共鳴當然不同,這是錄音帶無法帶來的效果,傳統領唱的歌謠文化陷入流失危機。

花蓮市公所近來察覺原住民領唱人才凋零的危機,特別辦理領唱人才研習班,聘請笛布斯和撒央指導報名參加的學員,而這批學員在課程結束後返回部落,將在今年的豐年祭擔任領唱人,繼續傳承歌謠領唱的文化。

撒央對於領唱人才研習和傳承的工作有很深的期待,他說,「期盼豐年祭領唱能維持傳統方式,讓原住民獨特的歌謠文化能繼續在各部落傳承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