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美國──離我們有多遠?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孫簡妮麻州波士頓報導)從2002年起,美國留學熱在全世界持續升溫。2009年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竟高達9萬8千多人。本文將就此趨勢分析探討「美國名校之國際學生錄取」、「美國本科教育的優勢」和「中國人對留學美國的誤解」的現狀

美國名校之國際學生錄取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研究院去年11月份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全美在校國際學生高達67萬多人,比2008年增長了8%。2009年新入學的國際學 生人數是20萬多人,較2008年增長了16%。其中本科生8萬2千多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研究生8萬4千多人,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2009 年留學美國的中國學生劇增是國際學生的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原因。2009年入學的中國學生是9萬8千多人,增長幅度高達21%。

在過去的十年裡,哈佛大學資助海外招生的推廣計劃,從而提高國際學生的比例,以增強校園多元化。在校方的努力下,連續十年,國際學生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哈 佛目前的本科生中,國際學生比例是9%。 根據哈佛國際學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哈佛共有463名中國大陸學生,其中本科生36人,研究生(包括法律學院、商學院和醫學院)共有427人;在校台灣學 生99人,其中本科生2人;來自香港的學生共有22人,其中本科生2人;僅有一名來自澳門的研究生。2010年新生中的國際學生比例是9%。根據某哈佛大 學中國學生會同學透露,今年有9名本科生來自中國大陸。


哈佛亞裔學生集會反歧視,呼籲「團結一體」。(大紀元)

麻省理工學院目前在校的本科生中,國際學生比例是9%。2010年新生錄取國際學生比例下降至7%。這所以研究著稱的大學,在校研究生中,國際學生比例高 達38%。根據該校國際學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在校中國大陸學生是452人,其中本科生32人,研究生351人;在校的台灣學生有94人,其中本科生11 人,研究生76人;香港學生共有22人,其中本科生4人,研究生22人;來自澳門的學生1人,是本科生。今年有4名新錄取的本科生系大陸學生。


能登上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寶座是不少亞裔的夢想。(攝影:孫簡妮/大紀元)

賓西法尼亞大學在2008年和2009年,本科生招生國際學生比例都是13%。2010年本科生國際學生比例下降至12%。今年該校本科生院共錄取了16名中國大陸學生。

耶魯大學目前在校的本科生中,國際學生比例是9%。在2008年和2009年,本科生招生國際學生比例保持在9%。 今年該校本科生院共錄取了13名中國大陸學生。

康乃爾大學從2000年開始,積極簡化申請程序和鼓勵學生多元化。該校相應增加了國際學生錄取比例。2008年,入學本科生中,國際學生比例達到11%;2009年達到10.5%。

普林斯頓大學目前在校的本科生中,國際學生比例是11%。2009年國際新生(本科生)比例是10.5%。今年該校本科生院在大陸招生人數僅為3。

另外,根據目前的不完全的統計數據,斯坦福大學今年本科生院在中國大陸招生人數為13,哥倫比亞大學是14,布朗大學是27人,杜克大學是26人。


普林斯頓大學一景。(攝影:孫簡妮/大紀元)

斯坦福大學校園一角。(大紀元)

美國本科教育的優勢
大陸名牌高校的本科生,在本科畢業后的首選之一是出國留學,而大約70%的學生選擇了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生院聚集了中國大陸北京大學和中科大的「尖子 生」;而在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各個工程專業的本科佼佼者,可以在此開個頗具規模的校友會。2010年4月,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活動僅僅在波士頓地區,就 吸引了當地500多校友及各界友人參加。

最近幾年,大陸優秀的高中生也加入了躋身美國名校的熱潮。高中畢業后直接出國接受美國本科教育的優勢很多。


北京清華大學。(大紀元)

從教學理念來講,美國高等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課堂上多是啟髮式的提問和引導,鼓勵學生大胆提問,甚至挑戰教授。美國的學生不會安靜的聽完教 授講課,相反地,他們會積極踴躍的提問、質疑,甚至辯論。教授也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大胆的獨立思考。筆者就讀普林斯頓大學的時候,教授經常拿出學術權威的論 文讓大家閱讀和分析,在學生們指出研究的不足的時候,教授會點評:不要偏信所謂學術權威的觀點,要獨立思考。在現代中國,「創新」的口號一直在提,但是學 生並不鼓勵去獨立思考,高等教育依然是填鴨式教學。因此,沒有「獨立思考」的前提,「創新」如無源之水。

從培養重點來講,美國高等教育注重培養健全的個體,文明的社會公民;重視每個學生的潛能。首先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學生可以選擇所上課程。美國的大學生在進 入大學時沒有專業之分,而是學習一些公共科目,範圍涉及文史、哲學、藝術、科學和工程。學生在通過兩年的高校學習后,更加清楚自己的興趣,從而選擇適合自 己的專業。而且,學生還可以根據興趣選擇非專業的課程。學校會給每個學生配有一名導師,提供學術指導。學校在考核學生的時候,期末成績也不是唯一標準,平 時的作業和測試,上課的參与程度,和團隊合作等都會被考慮。而在現代中國,本科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可用型人才,即「工具型」人才。


康乃爾大學新生們忙著搬進宿舍。(大紀元)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第七任校長為華裔的田長霖博士。(大紀元)

從知識和信息的及時性來講,美國大學的授課內容更新很快。學習的材料中有很多是最新的科技文獻和研究成果。很多課程還有專門的特邀講座,也就是某一領域的專家親臨教室,授課本科生。

在美國的大學里,課外實踐機會非常的多。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就有機會進入實驗室參与科研項目。很多優秀的高年級本科生可以獨立承擔研究課題。學校還有各種社 會實踐和國際交流項目。讓學生積极參与到政治、經濟、創業、國際關係等領域。另外,學校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每個學校都有專門的心理諮詢部門。

對於國際學生,在本科時就來到美國讀書,有利語言的提高和文化的適應。而且,相對於研究生,本科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不必限制于某一特定專業。相比而 言,一些在國內讀完本科后出國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大陸學生,在本科時所選專業並非第一志願。為了能來到美國,申請到好的學校,往往依然局限在自己並不喜歡的 專業。而且,很多本科后出國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大陸學生,由於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很難融入美國社會。

中國人對留學美國的誤解

誤解(1)「一定要權貴階層才能送孩子出國留學」
面對國內盛行的官宦和富豪子弟出國留學時尚,一些工薪階層誤以為出國留學僅是權貴人士的特權。其實這是一個誤解。美國大多數的名牌高校,在錄取學生的時 候,採用評定學生和資金資助申請分開的模式。也就是說,學生的錄取取決於其平均績點(GPA),標轉化成績分數、託福,課外活動等,而不是資金。一些成績 優秀的國際學生還可以得到學校的獎學金。


MIT新生查看校園地圖。(攝影:孫簡妮/大紀元)

誤解(2)「出國后孩子會和美國孩子學壞」
面對國內媒體對美國校園乃至美國社會陰暗面的大肆渲染,還有個別「富二代」網路上炫耀留學奢侈淫亂的生活,以及一些「小留學生」對國外留學生活的抱怨,令 有些人誤以為美國社會非常混亂,送孩子出國讀書會讓孩子學壞。其實這也是一大誤解。在美國的優秀大學里,美國孩子讀書是非常努力的。本科生的生活非常豐富 多彩,作業、研究項目、實習、課外活動等,讓他們活的有意義又充實。在優秀大學的學生,往往都是自律能力很強,好勝心強,責任感強的孩子。當然,對孩子成 長的擔憂是應該的,所以鼓勵孩子出國前,要確定好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自律能力。


哈佛燕京圖書館在研究漢學方面蜚聲國際。(攝影:孫簡妮/大紀元)

誤解(3)「華人只能學習科學和工程學,在其他熱門學科受到歧視」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成功華人在美國各個行業湧現。儘管大部分華人選擇科學和工程學,政治學院、法學院、商學院、醫學院都有華人,而且做得非常成功。比如,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現有22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工商管理學院有42名,法律學院有22名。

綜合以上的論述,希望能提供給將出國留學者一些參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留學選校的七大技巧
留學美國:六種方式申請獎學金
美國留學,你必須知道的6大常識
美國留學簽證不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