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背後的多國角逐 北京轉移內壓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趙莫迦東京報導)就上週在釣魚島附近發生的中國漁船和日本海岸警衛隊的船隻碰撞事件,中日雙方的對峙繼續加強。

中日外交對峙升級

在日本釋放了中國漁船的14名船員後,外交部發言人姜瑜14日表示,日方應立即停止所謂「司法程序」釋放仍然被拘留的中方船長,並強調「當前的事態是日方挑起的嚴重事態,日方必須承擔全部責任」。而日本外相岡田克亦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中否定中國所主張的「日本巡視艦衝撞中國漁船」的說法。

星期天,中國外交部表示,堅決反對日本當局對這一事故進行任何調查。姜瑜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中國認為任何這類活動都是「非法、無效和徒勞的」。當天,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警告日本要做出他所說的「明智的政治決斷」,釋放漁船和船員。

内外交困 中共海洋政策大轉向

美國之音中文網12日的報導稱,聯繫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最新動向,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本加壓,顯示中國海洋政策出現重大轉變。而美聯社和路透社都評論說,中國在領土爭議問題上「加大」了對日本的壓力。

美聯社表示,以戴秉國的級別進行干預是「高度不尋常」的現象。路透社說,作為中國最高層領導人的外交政策顧問,國務委員戴秉國的官階高於外交部長,因此,這一舉動「標誌著亞洲兩強的領土紛爭進一步升級」。

旅居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日本三菱中國研究中心理事楊中美博士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對最近的釣魚島摩擦事件的處理方式,明顯有別於從前「大事化小」、保持中日高層友好往來的淡化策略。

楊中美指出,根據觀察,釣魚島一帶發生台灣漁船與日方衝撞事件為常見事態,中國漁船在此與日方發生衝撞實屬罕見;這裡的漁區不屬於大陸漁民活動範圍,而主要為台灣漁民和日本漁民的捕魚作業區域。

聯繫中國最近在南中國海的動向,楊中美說:「我們目睹大批漁船近來在中國海監船保護下,在南海進行捕魚活動,而南海諸國無法直接驅趕漁民,造成事實上的國家保護漁民捕魚行為以宣誓主權的活動。」

原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旅居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孫延軍對本報表示:「任何有常識的人,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南海而非東海和黃海。南海是聯繫兩大洋的交通要衝,也是東北亞和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命脈。控制南海,可以順勢控制東北亞和東南亞,因此,東海爭端,包括台灣問題,可由此不戰而勝。」

針對中共近來在南海問題上的動向,孫延軍指出:「南海本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由於中共治國無能,才使問題逐漸複雜化。由於東南亞各國實力相對較弱,而世界其它政治勢力沒有合適的理由在南海問題上深度介入,中共可避實擊虛,利用南海問題的緊張度轉移國內矛盾,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自己在領土上的過失,掩蓋出賣中國北方領土的罪行。」

北京藉外患轉移內壓

孫延軍表示,中共在釣魚島方面的舉動,主要是藉抗戰勝利紀念日之際,挑起領土爭端,轉移國內矛盾。同時要在釣魚島問題上保持一定的政治氣氛緊張度,以便以後有所借用。孫延軍指出:「中共當此內憂外患之際,無力解決釣魚島問題,也不會把與日本的關係弄僵。這樣的戲以後還會上演,但中共不會在戰略次序上把釣魚島放在最優先解決的地位上。」

孫延軍表示中共的海洋戰略注意力主要在集中在南海。他說:「中共期盼能在南海這種可控制的衝突中逐漸收回領土,並凝聚民心,贏得喘息的時間,以度過空前的執政危機。但中國民眾會給他們喘息時間嗎?」

中國媒體和活動人士目前正在呼籲政府對領土威脅採取更加強硬的姿態。美聯社說,北京政府擔心,如果沒有能力保護國家主權,它將在中國民眾面前「顏面盡失」,而且民族主義情緒很可能點燃反政府怒潮。

美國智庫Jamestown基金會研究員在9月10號發表的「中國在琉球列島的戰略」一文中稱,北京很可能抓住有爭議的尖閣(日方稱呼)釣魚島問題作為棋子在政治和心理上操縱日本。北京一直宣稱釣魚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但現在控制著釣魚島的日本方面認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什麼可以談的,釣魚島就是日本的國土。

該文稱,北京和東京都聲稱對於東海上兩個無人居住的小島和鄰近海域擁有主權。2005年兩國在該問題上爆發爭端,中國大陸一度反日運動高漲。在釣魚島問題上,北京已經熟練地利用日本過去的軍國歷史煽動中國民眾的愛國情緒來在政治問題上對付東京。

釣魚島背後的多國角逐

聯合早報13日發文分析,釣魚島問題涉及美國、中國、日本微妙的三角互動,日本和美國在經濟上需要中國,而中共又採取「鬥而不破」的方針,所以釣魚島風波是短期循環的老戲碼,但不會鬧大到無法收拾。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對聯合早報表示,這次釣魚島風波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中日兩國都各有需要。日本民主黨今天舉行黨魁選舉,首相菅直人和前幹事長小澤一郎競爭黨魁,釣魚島議題可爭取選票。

林中斌說,中國胡溫體制想推動改革、反貪等等,不想讓外部因素影響到內部改革,所以對外要顯得比較強勢。他說,日本在經濟上依賴中國,最明顯是前任首相鳩山由紀夫上任後,首次出訪選擇了中國,加上中國自毛澤東開始就強調「鬥而不破」。所以,像前些時候的韓國的天安艦事件一樣,這次中美日三方都不會要把釣魚島事件鬧大至失控。

另一名接受《聯合早報》受訪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說,釣魚島的主角其實是美國,「它站在日本身後」。翁明賢也說,美國態度低調,相信是因為近日有高官在中國訪問,加上還有人民幣匯率、朝核六方會談等問題,所以美國希望日本能彈性處理釣魚島事件。

他指出,釣魚島涉及到台灣,日本也不希望問題擴大之後,變成台中港三地的保釣人士耀武的場所,所以會選擇明快處理。

新加坡大學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志佳接受BBC中文網採訪,就日本對事件的處理分析說,日本目前正處於政治敏感時期,執政的民主黨正面臨黨魁選舉,沒有一個政治家願意在這樣的時刻表現出軟弱。

林志佳還表示,目前在釣魚島事件上激怒中國對日本並非完全沒有好處。其中一個好處就是給了日本政府一個極好的機會來說服民眾接受美國繼續在日本駐軍,接受美國在沖繩附近的軍事基地。

日本近來對中國軍事實力增強,包括其海軍力量深入太平洋不斷表示關注和憂慮並呼籲中國增加其軍費開支透明度。日本讀賣新聞8月報導,美日將於12月舉行聯合軍演,雖然這是例行演習,但今年的演習區域包含釣魚島周邊水域。

但林志佳表示,目前執政的民主黨相對自民黨而言是對中國更為溫和的一個政黨。加上日中兩個國家除了邊界和歷史問題之外,雙方都認識到兩國的經濟合作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總體趨勢來說,他認為這一事件不會嚴重影響日中兩國關係的發展。

林志佳認為,對目前仍扣留的中國船長,日本很可能會讓其警事廳去按照自己的程序處理。刑事判決之後,中方可能會通過外交途徑同日方談判。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撞船事故日本逮捕中國船長 緊張升級
釣魚島爭議或將再度激化
漁船相撞後中日糾紛或升級
洛僑團呼籲捍衛釣魚台主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