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侃:違法的民眾 與合法的暴政

吳侃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9日訊】一次準備辦一個具有教育培訓業務的公司,到了工商局,工商局說含有教育培訓業務的企業註冊前要先到教育局批,沒有辦法一直等到教育局管理這個方面簽字的官員上班時,趕去了教育局,教育局官員聽了介紹說,你不是辦學校,是教育培訓,那要到勞動局批,我們不管。又等了幾天,到勞動局管這個簽字的官員上班又趕到勞動局,勞動局官員推說這個不有他們批,是教育局批。就這樣被三家政府部門踢來提取,最後沒有批,我們這個公司業務就一直處於非法狀態。後來看到留學項目很火,也想辦一個這項的培訓中介機構,但在出國留學項目上也沒有辦下來,那是政府壟斷的,政府打著保護出國學生安全的幌子壟斷了這個行業的批准權。我當時納悶,我有這個願望、也有這個培訓能力,為什麼就不能辦呢。後來才明白在中國,你辦什麼不是你想辦你就能辦得了的,你有這個能力也辦不了,要有資格才能辦,否則就非法。而這個資格是政府壟斷這些行業的手段,資格就是政府的特權,是政府的吸金管道。教育這幾年賺錢,就不能給你辦教育,你要辦就要先燒錢,先給他們上貢。

有一回我騎車去郊區,在下橋的路口並排站著幾個交警,他們讓我停下,我停車後,他們就把我車鑰匙拿走,我問為什麼,一個警察很得意的說,你沒有牌照,我說:不是我不辦牌照,是幾年前就取消摩托車牌照了。他們不回答,逕自給我開了一個沒收罰單。我當時看到他們收了很多摩托車。我辦完事回頭來到收車的地方,一個警察也沒有了,非常安靜。我問路邊的面的(私人非法拉客業務的),他們全然不知道還有什麼手車這事,就像電影中的故事情節一樣。我納悶,走訪了很多面的,問他們在那裏攔截摩托車的是什麼部門的,有知情的告訴我,別問了,他們有一個固定時間出來收車。我問收那麼多車怎麼處理,他說一種是罰單,就是收錢。如果沒有牌照的就沒收,然後轉賣給車行再賣出來。警察利用權力坑害百姓。

無意中看到陳雲的一個講話,我們(註:指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奪取政權,是因為國民黨給了我們太多合法的權利,辦報、有自己軍隊。如果我們要想鞏固政權,就要使他們一切都處於非法。

以前總覺得非法是個很可怕的角色,經歷了這些才發現我們時時都處在一個非法的狀態,這個非法的身份是中國民眾與生俱來的。其實非法身份是這個政權迫害民眾的方式,是這個政權統治的特點。這讓我想起1999年民政部所謂《決定》中認定法輪大法研究會是非法組織,決定予以取締,同時這個《決定》給了公安一個進行鎮壓借口,是多麼荒謬。

其實,中國的貪官和奸商都深知共產黨的手段,他們互相勾結利用這種手段為自己撈取巨額財富,同時使人民長期處於非法狀態,隨時可以成為他們打壓的目標。

2008年毒害了全國無數兒童的毒奶粉案件一直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受害者還有很多成年人,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都在受害人行列。然而這個影響全國,甚至波及世界的毒奶粉案卻不能得到公正解決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專門為了保護往食品中加三聚氰胺的生產者制定的標準。看看當時各級政府不停的出台文件聲稱「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合法添加非食用物質不打擊」。人們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發現,三聚氰胺屬於「合法添加非食用物質不打擊」。不知道什麼時候國家出台了一個三聚氰胺有個最低含量標準。這無疑是告訴大家,往食品中加三聚氰胺吧,沒有問題,國家保護。三聚氰胺是個什麼東西我不知道,但是古今中外好像沒有製造牛奶的流程中需要三聚氰胺這個工藝步驟。那為什麼食品中會有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奶商為了謀取暴利往牛奶中加水,為了欺騙那個笨腳的監測儀再往加水的牛奶中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不溶於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奮發圖強,在世界上獨創了溶於水的三聚氰胺添加劑。當然這是缺德的學術精英和心地黑暗的奸商攜手取得的。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把這個偷偷摸摸傷天害理的產品合法化,當然就要依靠黨和政府的扶持。這樣國家就給三聚氰胺開了綠燈,做了鋪墊,出台了一個乳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標準,真是喪心病狂的政府。這其實就是給往食品中添加毒藥這種行為一個合法的理由。三聚氰胺食品毒害了那麼多人,這個既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卻從法律上給予它在食品中,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一個合法的身份。什麼叫「限量」對人體沒有傷害,可卡因限量對人也沒有反應,氰化鉀限量對人體同樣沒有反應,是否政府應該再訂一個標準限量可卡因和氰化鉀在食品中的含量。為可卡因和氰化鉀這些毒品和劇毒物質走入食品開綠燈。你往食品中加少量可卡因不算吸毒,你往奶中加少量氰化鉀不算投毒。

一個要給民眾吸食毒品的政府是一個什麼樣的政府?暴政都沒有辦法描述。歷史上的暴政,哪怕是商紂王也幹不出給民眾吸食毒品的事,只有魔鬼政府、妖孽政權幹的出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政府總是把自己要打擊的對象妖魔化。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侃:陽光下還有罪惡
成龍女兒靠著外婆過富足生活 但無法「認祖歸宗」
武漢市東西湖法院開庭時的一幕
吳侃:愛恨情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