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大躍進 中國地鐵幾乎全虧損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05日訊】從北京、上海、廣州到瀋陽、青島和成都,全國各大城市都處於建設地鐵的熱潮中。但是,根據一項調查,全國的地鐵運營,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地鐵大躍進』。

據大陸媒體報導,目前,中國平均每公里地鐵建設的成本一般在4到5億之間,有的高達7億,建設成本很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認為,如果地鐵建成後客流量不大或營運不善,最終買單的還是納稅人。

繼深圳地鐵選用最貴的方案提高票價後,近日廣州地鐵也宣佈提價。全網票價最高19元,比原先的12元提高7元。

廣州市民網上抗議稱﹕強烈抗議取消地鐵月票:「我住番禺廣場附近,在中山八路上班,以前115元勉強可以一個月坐地鐵,現有則需要312元才能坐,這些地鐵公司所謂的狗頭專家們定的方案,純粹是變相的、周扒皮式的斂財。」

據南都週刊報導,從北京、上海到廣州,從沈陽、青島到成都,全國各大城市都處在地鐵建設的熱潮之中。2006年,全國只有10條地鐵線路運行,2009年增至37條,2015年則會變為86條。地鐵是一根大魔棒,城市當局以它為城市升級的驅動力,開發商視它是財富加速器,居民則展望它所能帶來的交通便利。需求的狂熱導致出現了城市地鐵「大躍進」。

世界銀行在2009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城市軌道交通是花費巨大且風險很大的項目,在大多數城市,可支付能力已經是或者將會是一個問題,不好的地鐵項目可能會耗盡經濟。然而,這一些都不能澆熄對地鐵的渴求:不富裕的城市幾乎舉全城之力修建地鐵,南寧市200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是231億元,也就是說,但光修建地鐵一項,就需要花掉全市4-5年的全部財政收入。

很多情況下,從地鐵這塊大蛋糕中獲益最多的並不是沿線居民,而是地產商和地方政府。地鐵修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的房地產就上來了,而政府可以將地鐵兩邊的地高價賣給房地產開發商,通過這個手段,反過來可以增加地鐵的修建。北京4號線一開通,周邊的小區在3個月內每平方米上漲了2000-3000元不等。

中南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所教授王成立說,房地產商紛紛看好地鐵這塊豐盈美味的蛋糕,使出各種招數搶占先機,地鐵站口、央區首席,地鐵口岸、黃金碼頭、增值物業,雙地鐵、雙高鐵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於是,有了地鐵被開發商牽著鼻子走的說法,甚至開發商與地方官員「一起跑步錢進」,這也許就是中國特色的城市軌道交通大躍進式的發展方式。

中國不少城市的現實情況是,造價高昂的地鐵被當做普通的公交線路,盲目地向低客流量的市郊延伸。在人口密度最高、客流量最大的市中心區,地鐵密度卻不夠,遠遠不能滿足客運需求,高峰時更是人滿為患,擁堵異常。

雖然北京市地鐵運營部門否認了媒體公佈的每天限流9條地鐵線路中的23個地鐵站名單,但不能否認的是,由於上下班高峰期,地鐵限流在北京已經成為常態。家住北京回龍觀地區的趙子涵告訴南都週刊記者,地鐵13號線龍澤站幾乎天天限流,高峰期沒有30分鐘擠不上地鐵。

設備貴,是國內地鐵的通病之一。王夢恕認為,中國很多地鐵線路裝了一些昂貴卻並不必要的系統設備,比如遮罩門和空調。有人說遮罩門可以防止自殺,這是不符合實際的,真要自殺靠一個門能攔得住嗎?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說:「地下的溫度本來就在15攝氏度左右,要空調搞出25攝氏度來幹什麼?」
  
王成立還說,現在中國的地鐵越來越複雜,越來越豪華,七成的用電量都用在不該用的設備上,只有三成的電用在牽引地鐵上。

他還說,一些地方的政府嚴重干預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拍腦袋決策,官大就權大,甚至隨意修改規劃,民眾和專家的意見根本不在乎。

相關新聞
深圳地鐵票價聽證:民間吁不要「和稀泥」
地鐵測評:7號線最佳 C線最差
滬每天數百萬人擠地鐵 餅乾變麵粉
廣州豆腐渣地鐵恐坍塌 原工程師冒死爆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