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凡:美國新亞太戰略的意義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10月18日訊】(希望之聲《伍凡評論》節目)伍凡: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各位聽眾好,現在是《伍凡評論》第259期,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美國新亞太戰略的意義」。

在線收聽
下載收聽

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外交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長篇文章,他的題目叫做〈美國太平洋世紀〉(Americal Pacific Century)。他裡面提出要把美國的外交、經濟、戰略重心移到亞太來。

美國是太平洋的強國,他不能夠放棄太平洋地區的活動,尤其這個太平洋地區延伸到中國、印度、東南亞、印度洋這麼廣大的地區。人口幾乎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他的貿易量接近於世界的一半,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地區,美國不能夠放棄,美國要加入進來,並且要對外交、經濟、戰略加大投資。所謂「加大投資」,那要等到回報了,這回報那要看以後。所以希拉里認為今後10年美國的外交重心之一,那就在亞太地區,要重新回到亞太來。

在10年前,就是911之前,也就是小布什當總統的時候,而冷戰已經結束了一段時間,美國正在把他的歐洲的軍事力量轉移到亞太地區。正在布署中間,「911事件」發生了,發生了反恐戰爭,也緊接著就是發生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本.拉登挑起了這個戰爭,把美國的戰略重心移到了反恐戰爭,這就給了中共一個10年的機會,它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興起了。這場反恐戰爭也快結束了。本.拉登在今年5月份被打死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也到尾聲了、也該結束了。所以美國可是已經不是10年前的美國了,他的軍事消耗特別大,而國力削弱了,而經濟力量也在下降,金融危機發生,就業率不能提高,並且背了很多債務,從私人債務轉移到公共債務,國家背債。

這些問題使得美國戰略家們、外交家們、政治家們在考慮,美國該怎麼走?美國該因而往前走,往哪個方向走?使得美國的國力和軍力以及經濟力量能夠再復甦呢?

這篇文章希拉里就回顧了歷史,她說,二次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對歐洲做了2個大的投資,第一個就是「馬歇爾計劃」,第二個為了防止蘇俄的擴張和侵略。他召集了歐洲、加拿大一大批國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他的目的為了防止蘇俄的擴張和侵略,對北歐和西歐這一個戰略性的措施政策,給美國和歐洲的關係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同盟關係,並且最終還把蘇聯擊垮,蘇聯垮台了。

蘇聯垮台之後,美國戰略家們要把他的軍事力量轉移到亞太地區來,要準備對付中共。正在這個時候,「911事件」發生了,本.拉登發動了對美國紐約兩個高樓大廈的撞擊,對美國國防部的撞擊,這就引發了長達10年的反恐戰爭。美國把他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消耗到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間,給了中共有10年的機會發展經濟和軍事力量。

現在形勢到了另外一個轉折點,也就是本.拉登被打死了,那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正在走向尾聲,那麼美國要重新調整他的戰略重心,他的戰略重心不是在恐怖戰爭了,他的戰略重心是要怎麼樣恢復美國的經濟,因為美國經濟在10年之內,消耗的軍事力量,消耗的國內的防恐,投資了大筆的錢防止敵人的進攻,而這樣使得美國的經濟力量往下滑,同時美國又發生了次貸風暴,使得美國的金融發生了危機,美國要花出了大筆的資金去挽救次貸風暴所造成的金融危機,這3年多來,美國的經濟還沒有恢復起來,失業率還是高高在上,那麼如何使美國通過調整戰略重心,使得美國的經濟以及國家安全得到保證,經濟能夠得到恢復呢?

這是希拉里、奧巴馬以及國會的領袖們正在思考的問題,所以他們又回顧了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投入了馬歇爾計畫的援助,使得整個歐洲恢復了,那麼現在可不可以用那個歷史的經驗,再移到亞太來,美國提出來外交、經濟、戰略對亞太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其中心目的就是要恢復美國的經濟,保障美國的安全。美國過去10年來因為反恐戰爭一直感到不安全,現在他用這樣一個措施,這樣一個戰略布署把力量放在亞太,那為什麼要放到亞太?

因為亞太你看周圍這些國家,中國、印度、日本、台灣、南韓、菲律賓、東南亞,多數都是民主國家,其中,最不民主、最不自由、最反人類罪的一個中共政權,現在居然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它正在用一種長遠的潛在的力量,威脅到美國的安全,並且它的經濟發展,它的人民幣的有意的把它壓低,也損害了美國的經濟發展,使得美國的勞動力就業率下降。

當然這裡邊美國的資本財團,他們為了要節省資本,為了要降低生產的成本,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他們把美國的生產線大批大批的,10年來、20年來不斷的輸送到中國去,使中國的經濟力量往上升,這就好像在二次戰爭之前,美國的資本援助了希特勒,讓希特勒從一個小小的「犬」,變成一個「狼」,最終發生了二次戰爭。而中國正在處在這種狀態,美國的資本財團把他的技術、經濟往亞太送,現在讓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在急遽的擴張,威脅到全世界的安全,所以為什麼美國要把他的國家安全的中心,戰略重點是放在亞太呢?關鍵就在這裡。

那麼他該怎麼做呢?根據希拉里這篇文章裡邊,他提出一個概念,叫作「區域戰略」,一個地區性的戰略規劃。這個區域戰略規劃裡邊有6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建立核心的聯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核心聯盟是哪幾個國家?首先第一個是日本,南韓、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這是過去以來反對共產主義擴張的,那個冷戰年代所建立起來的盟友關係,一直維持到現在,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牢不可破的同盟關係,現在要繼續加強,而不能把它忽略,這是第一點。同時也要加強他的周邊國家的,一些小型的國家的聯盟,這些都包括在東南亞在內,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台灣等等,這些都是要進入亞太和美國的聯盟的系統裡頭。

第二點他要加強和新興國家的,大的國家,比如像包括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這些大的國家的深層次的關係,這個說法是一種非常官方的說法。美國和印度的關係,跟美國和中共的關係,是決然不同:美國和印度是兩個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美國和中共政權是一個民主和一個專制國家的關係,但是為了要維持亞太地區的和平,你不得不和它打交道,你不得不處理經濟、貿易、金融、人民幣匯率以及環保,以及地球暖化等等所有的問題,你不得不和中共打交道,所以希拉里和美國的財政部長蓋納特,和中共的王岐山和戴秉國,進行了叫作戰略經濟會談,一直在處理中共和美國之間的一種深層次的關係。

第三點那就是要加大經濟投資在亞太,因為現在中共跟亞太地區的小國家處在一個經濟很熱絡的關係,可是這些小國家又非常害怕中共對他們的威脅,要求美國來幫忙,所以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關係,這不像歐洲、北約建立,這些北約是直接參與到跟美國的經濟、金融、軍事關係,非常密切,而中共和它的周邊國家金融、經濟關係密切,可是安全是非常擔心,要美國幫忙,這種局面能維持多久呢?維持不久。所以為什麼希拉里在去年到河內,談南中國海是一個自由通道,支持越南、支持菲律賓跟中共周旋,要保持自由航道的通行。

那麼這樣局面的出現,經濟上要靠中共,而軍事安全上要靠美國,使得這些小國家是很該打,所以美國把這個戰略重心移到了亞太了以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用什麼呢?美國去加大投資,讓這些小國家的經濟力量來依靠美國,軍事、安全、防衛也靠美國,這樣來和中共政權對壘,這是一個戰略措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間,美國也可以獲得他的利益,你投資進去有利益,也可以復甦美國的經濟,提高美國的就業率,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希拉里提出來要建立各種各樣的聯盟機構,包括經濟的、金融的、商業的、文化,這種聯盟機構要建立起來,它不是個核心聯盟,而是一般普通的聯盟,像馬上在11月份在夏威夷要召開的亞太經合會這類,以及東南亞聯盟協會,這一些美國要和他長期的進行交往合作,投入了相當多的人力進去,來使亞太地區保持適當的金融、經濟的貿易,以及保持穩定。

第五點那就要建立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亞太地區,那就是要把北約這種模式要移到亞太地區來,要一個非常可靠穩定的,效率非常高的,能夠支撐各個國家安全的這一個軍事系統要建立起來。

最後一個,希拉里提倡要按照美國的立國之本、立國的精神,提倡民主人權,自由人權要還給亞太地區的人民,所以這6點是希拉里在文章裡面提出,他要把外交中心、經濟中心以及戰略中心移到亞太區要做的這6件事情。

那麼這6件事情容易做到嗎?有的容易做到,有的還並不容易,因為你要跟中共去爭奪那些小國家和它的經濟貿易,並不簡單。中共它的成本低,它不顧環保,而美國勞工成本高,環保成本高,所以在這個中間有非常激烈的鬥爭,來爭取到美國和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使得雙方都有利,這是一個長期做10年打算。那麼我們看希拉里提出這一套方案來,我們分析一下中共會怎麼對應呢?中共一定看到了希拉里的文章以及10月14號的講話,它們採取的辦法那就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它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它會拼命的拉攏它周邊的國家,北邊包括俄國、蒙古、南韓、日本,它採取各個擊破,各個收買,各個給利益,讓你們不能團結聯盟起來。而美國走的是聯盟的道路,有核心聯盟,有一般的聯盟,聯盟的目的要建立一個安全,這個安全是針對誰而言?誰給你不安全?那是中共。中共政權無論在經濟上、環保上以及領土上都給你不安全感,那麼你要怎麼樣來依靠呢?要依靠美國作老大,在亞太地區以太平洋為中心,最終延伸到印度洋,和印度合作來對抗中共的擴張,中共的擴張你從領土上沒看到什麼,可是經濟、金融上始終在擴張,並且盜取你的情報。

而中共現在正在進行,和全世界民主國家進行的一場戰爭,那就是網絡戰,信息戰,這場戰爭已經開打了。那麼美國在亞太為中心的戰略布署中間,一定會加強信息戰和網絡戰的防禦、進攻,在這一場鬥爭中間,美國是想10年時間,10年見分曉,因為蘇聯跟美國較量了半個世紀,蘇聯垮台了,現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已經三十多年了,再有10年時間中國大陸內部會發生變化,所以他特別提倡在第6條提出人權、民主、自由,要在這個基礎上來擴張到中國大陸去,使中國的老百姓為他們自己的利益,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他們要結束共產黨。

以美國為首的這些民主國家都會給予幫助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亞太地區成為美國和中共較量的一個大的戰場,這個戰場較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人們預測,有的人很悲觀的預測,中國和美國之間必有一戰,這一戰是以什麼為理由呢?爭奪太平洋亞太中心的資源、航道以及產品的出路,從經濟、網絡戰,一直最後延伸到貿易戰、交通運輸戰和真正軍事交火,以及延伸到太空。這一場戰爭發生的交鋒地點在什麼地方呢?有的人已經講6個地點,日本、韓國、台灣網絡信息戰,這一些已經在美國的雜誌上,美國的專家、學者把它列出來,但是他們希望不要有戰爭,因為有戰爭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

可是往往戰爭發生不是人們的意志能決定的,很多小火花就可以發出一場大的戰爭。二次戰爭之前,美國和日本的關係也好得不得了,美國人支持日本人給與他石油、香蕉、物資,以及資金貸款等等,最終因為資源、軍事力量的限制,限制日本海軍的發展,限制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等等,爆發了戰爭。那麼從去年黃海,美國的航空母艦要到黃海軍事演習的時候,中共已經提出了一個說法,你美國人離開太平洋西岸,你到你的太平洋東岸去,太平洋我們一人一半,你管你的,我管我的。

即便是台灣也是中美兩國合管,不讓台灣獨立,合作來管理台灣,種種這些隨著中共的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的擴張,它們提出的要求就是美國正面臨著,你要是跟中共和平共處,還是要太平洋分而治之,這兩條路你選哪一條好呢?現在美國盡可能最大的力量維持住自己經濟力量的上升,保持強大軍事力量的前提之下,跟中共周旋,盡可能不發生戰爭,絕對不會走上太平洋分而治之,如果太平洋分而治之,美國以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為分界線,西岸是歸中共,那麼在這種狀況下,日本、韓國、台灣都在中共的勢力範圍之下,那美國在亞太地區就沒有他的核心朋友。

那麼美國要想建立類似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類似於馬歇爾計畫,復興歐洲的計畫,在亞太地區形成起來,這種可能性都不存在了,所以這場戰略的轉移就表明,中共和美國之間在全方位的進行對壘,外交、經濟、戰略、軍事,全方位的對壘,就看誰的力量,誰的意志力能夠獲得大多數亞太人民的支持,這是最終勝利的根本。如果你的軟力量在亞太地區站不住腳,就像中共這樣,它必敗無疑,因為它不關心老百姓,不關心世界老百姓,尤其不關心生態環保,哪個國家願意跟它合作呢?

你只顧你自己這些共產黨的集團的利益,而不顧亞太地區整個地區老百姓的利益的話,那亞太地區的老百姓一定會跟美國合作,跟美國人走,讓美國人作頭來抵制抵抗中共政權的擴張,這就是希拉里提出來的美國亞太戰略的意義,謝謝各位,再見。

(據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伍凡評論》節目錄音整理)

相關新聞
二戰以來的亞太格局(2):美中和解
眾議院亞太事務小組主席親自與華人懇談美中關係
克林頓國務卿稱美中在亞太爭影響力
密西根全美中文學校聯合慶祝教師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