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漢文帝 「譴幸謝相」

嚴謹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10日訊】【原文】

文帝以申屠嘉為丞相。時鄧通愛幸無比。嘉嘗入朝,通居上旁怠慢。嘉曰:「陛下愛幸群臣,即富貴之。至於朝廷之禮,不可不肅。」罷朝,嘉坐府中,為檄召通,不來且斬通。通恐,入言上。上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詣丞相,免冠,徒跣,頓首,謝。嘉責曰:「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語令吏斬之。

通頓首出血,不懈。上使使,持節召通,而謝丞相。嘉乃解。通還見上,流涕曰:「丞相幾殺臣!」

【註釋】

本則故事出自《漢書•申屠嘉傳》,筆者是從明代張居正《帝鑒圖說》中轉引的。本文主要講述了漢文帝的寵臣鄧通,恃寵而驕,怠慢無禮,遭受到宰相申屠嘉的懲罰。而漢文帝對宰相的這一做法,表示認同並予敬謝的故事。從中可以體現出漢文帝的賢明。

鄧通:漢文帝的寵臣,蜀郡南安(今四川樂山)人,他本來是個划船的黃頭郎。只是因為有一次,漢文帝做了一個夢,因而得到皇帝的寵幸,十餘次被文帝賞賜大量金錢,官至上大夫。

愛幸:受到寵愛,或者說是寵幸。
上:皇上,皇帝。
府:官府的通稱,在這裡指的是丞相府。
檄:本系木簡,多用於徵召、曉諭、申討等事。如果遇到緊急的事件,就會在上面插上羽毛,因此又被稱為羽檄。後代就把這一類的官方文書等,都稱作檄。

【今譯】

漢文帝任命申屠嘉為丞相。那個時候,鄧通正得到文帝的寵幸,可謂是恩寵至極。有一次,申屠嘉入朝拜見皇帝,看見鄧通在文帝的旁邊,失去了作為臣子的禮節,態度非常怠慢。於是申屠嘉上奏說:「陛下您寵愛大臣,可以使他擁有錢財、地位和尊貴,但關係到朝廷禮儀或者禮節,就不能不嚴肅的對待。」

下朝之後,申屠嘉回到丞相府,派人去傳鄧通來見,並說:「不來就殺了他!」鄧通十分害怕,就去面見漢文帝,希望獲得皇帝的保護。漢文帝說:「你只管先到他那裡去,我過一會兒,就派人去召喚你。」

鄧通只好摘掉頭上的帽子,光著腳,去了丞相府。他見了申屠嘉,就立即跪在地上,連連叩頭。申屠嘉斥責道:「朝廷是執行禮法的場所。你一個區區小臣,竟敢在殿上嬉皮笑臉,毫無禮節的約束。你知道這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嗎?按照法律規定:這個罪過,是要殺頭的!」說著就命令手下的官吏,把鄧通推到外面行刑。鄧通已經被嚇得三魂出竅,連連叩頭,額頭都叩得鮮血直流。申屠嘉窩在心中的一團怒火,還是不能得到平息。就在這時,文帝派人拿著檄(符節)去召見鄧通,並向申屠嘉說情、請求寬恕。申屠嘉這才放了鄧通。

鄧通回到宮中,見到了漢文帝,便痛哭流涕,說:「丞相差點兒殺了臣下啊!」

【解析】

漢文帝有個寵臣,名叫鄧通。鄧通是蜀郡南安人。他本來是個划船的黃頭郎(長著黃頭髮的青年人)。

有一天,漢文帝做了一個夢,夢中想登天而上,但是有困難,上不去。這時,身後來了一個黃頭郎,推了他一把,把他給推上去了。漢文帝醒後,即回憶夢中所見,派人去尋訪那個推他登天的黃頭郎。他見到鄧通,覺得與夢中推他登天的人,極其相似,一問姓名,又叫鄧通。漢文帝想:「鄧」的讀音就像「登」,「通」就是「通達」,推我登天的就是此人,心裡十分高興。從此,鄧通便被召入宮,備受寵幸。漢文帝經常賞賜他,每次都賞賜過萬,而且官至上大夫。不僅如此,因為一個算命者說:鄧通將來要貧餓而死,文帝便賜他蜀郡嚴道銅山,許他私自鑄錢,以至發展到「鄧氏錢,遍天下」的地步。

文帝曾病癰,鄧通經常為文帝吸吮患處。太子啟入問病,文帝要他吸吮,太子啟面有難色。後來聽說鄧通這樣做過,十分慚愧,並因此心恨鄧通。後來,太子啟嗣位為景帝,不久,有人告發鄧通出塞外鑄錢,景帝就籍沒他全部家產。鄧通因此身無分文,寄食於他家而死。正好印證了早年占卜家講鄧通「將來會餓死」的預言。

在封建時代,君王是天下唯一的主宰。他的言行通常都是一言九鼎,沒人敢於更改。對於皇帝的過失,聖明的君主,能聽取諫議並且及時改正,就已經是很難得的了。至於說到要君王為自己做錯了事情,進行道歉,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這個故事裡,漢文帝卻做到了。在這件事情當中,一方面是申屠嘉作為丞相,對鄧通這種怠慢無禮的行為的懲處,符合法定的禮節,也在自己的權限範圍之內。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那就是漢文帝這個人,如果換成是其他的君王,甚至是昏君,恐怕丞相申屠嘉的這種行為,就要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但是漢文帝卻很清楚的看出丞相申屠嘉的這種做法,是為了大漢朝的江山社稷著想,是出於對公權利的捍衛,所以漢文帝深明大義,做到了「譴幸謝相」(譴責自己偏愛的人,敬謝丞相做得正確)。在這個故事裡,漢文帝作為一代明君是我們所尊重的;但同時丞相申屠嘉,更是我們應該對之肅然起敬。因為在那個時候,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情況,非但不會像他這樣去懲罰那個鄧通,相反的,對其逢迎恭維,還唯恐不夠。而申屠嘉卻能明辨是非,不去阿諛奉承那些小人的舉動,著實對我們的如何做人處世、為官持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典範作用!《史記》稱申屠嘉「為人廉直,門不受私謁」,「剛毅守節」,故而名垂千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趙簡子有個臣子,名字叫周舍,趙簡子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邊,叫他拿著筆和木板,專門跟著自己,記錄自己的過失。以便經常提醒自己糾正、彌補不妥之處。
  • 熊恭簡公,平生清廉,非分之物,一毫也不取。但他在雲南任巡撫時,有一次,在平叛之戰大勝的歡慶宴會上,他接受了當地富戶贈送的金花彩緞。
  • 強盜張海,率領眾多強盜,要經過高郵。知軍晁仲約,覺得無力抵禦,下令高郵地區的富戶,準備金帛和牛酒,犒勞張海及其部眾,使他們路經高郵時,不要燒殺搶掠,不要危害百姓。
  • 齊地貧女徐氏,與鄰婦李氏,二人晚上,合用蠟燭織布。這是因為徐氏貧窮,無錢購買蠟燭,這才不得不借助於李氏的燭光。
  • 寇准年幼的時候,不拘小節,喜歡玩賞飛鷹走獸之類。他母親的性格十分暴躁,而且對他管教很嚴。她每次氣極了,總是舉起秤砣向他砸去。有一次,用秤砣一下砸中了寇准的腳,血流不止。
  • 蕭何為百姓請求在上林苑(宮苑名)空地墾荒。漢高祖劉邦為此十分惱怒,認為蕭何是受了商人的賄賂,才有此請求,將蕭何交付廷尉(執掌刑獄的官職名)關了起來。
  • 太祖來到後花園,看到巢中的老喜鵲,正在喂小喜鵲吃食,往返取食餵養,十分辛苦,便說:「禽鳥且爾,況人母子之恩乎?(鳥雀尚且如此,何況人的父母對孩子的恩情呢?)」
  • 周文王在位八年的那年夏天六月,陡然患病。與此同時,大地不停的搖動了五天,凡文王所轄的國土,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大地晃動,卻又不出邊界。
  • 文潞公拿出四隻玉杯,請客人喝酒。官奴不小心打碎了一隻玉杯。闖的禍大了,僕人嚇得哭泣。潞公一氣之下,要懲治他。
  • 春秋時代的楚莊王,有一天晚上,邀宴群臣宴會,宴會進行到一半,蠟燭突然熄滅了。有位臣子喝醉了,就趁著黑暗,拉了一下楚莊王愛妾的衣服,想趁機對她非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