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浙江萬人抗稅揭秘稅賦高成長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14日訊】本文轉自249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共有兩篇文章。
浙江萬人抗稅揭秘稅賦高成長 文 ◎ 華明
大陸小企業稅賦知多少? 文 ◎ 孫芸

浙江萬人抗稅揭秘稅賦高成長
文 ◎ 華明

經濟硬著陸的結果,使不願過苦日子的中共地方政府憑藉暴力與訊息封鎖,橫賦暴斂。

不堪高額稅賦,織裡抗稅事件只是一個信號,表明中小民企生存之路越來越窄,而地方政府處理的態度映照出中國經濟的內部危機正在逐漸擴展蔓延,極可能引發比歐債更大的世界金融危機。

10月26日,因稅務員毆打「抗稅」業主,浙江湖州織裡逾萬民眾連日圍堵當地鎮政府、焚燒警車及轎車,當局出動數千武警鎮壓、封路抓人。28日,官方緊急宣佈暫停徵稅,事件逐漸平息。然而,中共當局強徵暴歛導致與人民矛盾衝突的稅賦情況,又再次引發各方的聚焦。

萬人抗稅 當局緊急調兵鎮暴

織裡——織工之裡,歷史上織裡鎮織造業相當興旺,史料中就有「遍聞機杼聲」的記載,「織裡」因此得名。如今,織裡有近7,647家童裝廠,近5,000家童裝配套企業,被譽為「中國童裝之都」。不過,全鎮30萬居民有20萬是外地人,其中八成來自安徽。

「這幾天織裡鎮像打仗似的,現實的戰爭大片啊,是很嚴重的事件。」織裡鎮市民黃先生告訴大紀元記者。10月29日,織裡鎮佈滿防暴隊、特警、軍隊、公安警察,鎮政府前有防暴警察把守。黃先生本不敢出門,早上出去看了一下,發現街上店面、企業、銀行、學校仍然關門,到處都是全副武裝的警察。

事件源於10月26日下午,織裡稅務部門人員到服裝加工點(當地稱「夫妻隊」)收「機頭稅」(按縫紉機個數收稅),每人要交600多元,雙方發生爭執,四個稅務員當場毒打安徽籍女業主,直至打暈,引起所有加工點的民眾憤怒。

隨後,上千名安徽籍「夫妻隊」到鎮政府大樓前,要求對翻倍的「機頭稅」給出合理解釋。晚上11點多,一輛奧迪車駛入人群。有人不停地拍打奧迪車要其停車,駕駛員卻突然加大油門,時速達100公里以上,撞飛了人,奧迪車又開始後退輾軋撞飛倒地的人,造成重大傷亡,並逃之夭夭,引爆更大的抗議。

當地居民張先生告訴大紀元記者,氣憤的抗議群眾開始見車就砸,焚燒警車、砸毀轎車。直到27日凌晨三、四點仍未結束。他說,如果政府處理得當,就不會發生這麼大事件,出事後當官的沒有一個出來說句話。據悉,上百輛沿街汽車被砸。

浙江省緊急從各地區調集數千名特警前來鎮壓。27日,大紀元記者致電織裡唯一的派出所,值班人員稱,正在大批抓捕「鬧事者」,但不肯透露具體數字。29日,在湖州市政府工作的匿名人士說,內部消息說已抓了幾百人,是部隊在抓人。傳聞數人被打死。

當局28日宣佈暫停對童裝業主徵稅,並開除一名稅收協管員。但大批部隊仍駐紮織裡鎮,各種軍車集結,特警、武警、城管、警察遍佈全鎮。

轉嫁矛盾 挑動民眾互鬥

事情還沒完,10月29日,《中國新聞週刊》稱,織裡人組織「護廠隊」,對安徽人展開報復性攻擊,有數輛安徽人的車被砸,南海路上安徽人開的「米娜阿奇」童衣廠遭到砸搶。

但據海外媒體披露,此前的28日,織裡鎮政府發給當地人鋼管,稱用於「自衛」,很多本地人認為,政府真正意圖是默許本地人持鋼管與安徽人互毆,造成民眾之間的互相殘殺。甚至有人就是當局僱的打手。

民眾譴責當地政府轉嫁矛盾的卑鄙伎倆:「政府收拾不了局面,就把本地人推到前邊去當擋箭牌。應該去追究政府的責任!被砸壞的財物也應該找政府索賠!當局的做法跟處理廣州新塘鎮抗暴事件如出一轍。」

對此,評論員李明真認為,當地政府派人混入群體中滋事,警察又給當地人發放鋼管,說是用於自衛,打誰呢?外地人。外地人不是中國人嗎?可以隨便打嗎?打死了不償命嗎?中共政權讓你們老百姓窩裡鬥,它自己坐收漁利,既轉移了對當局的憤怒,還使老百姓自相殘殺。

他提醒說:「千萬別上中共的當。今天安徽人的抗稅遭遇,就是你們當地人明天的前車之鑒。中共收完了安徽人的高稅,日後就會向你收取高稅。」

地方政府隨意加稅

當地人和外地人有什麼矛盾?「吃飯狼吞虎嚥,喝水爭分奪秒」,來自安慶的李傳挺回憶八年前初到織裡童裝廠打工時說,因厭倦這種生活,他找親友一同另開「夫妻隊」,從童裝廠取貨來加工。這種家庭式的小加工作坊在織裡日漸紅火,數量遽增。最初都沒有繳稅。

然而,這引起了一些規模化童裝企業的不滿。原因是熟手都跑去開「夫妻隊」,工廠為留住熟手,必須提高工資待遇。普通機工工資前年還是每月1,500至2,000元,今年已漲到3,000至4,000元,裁剪工今年平均月薪已漲到6,000至7,000元。

當地稅務局決定徵稅,從2009年起,「夫妻隊」開始繳「童裝稅」或「機頭稅」。第一年,按每戶擁有的縫紉機數量徵稅,一臺縫紉機徵稅100多元;2010年,則按工作人數徵稅,每人徵稅300餘元,不足5人按5人徵收;從今年10月開始,每人徵稅額漲到了626元。還有人說,明年會漲到每人每年1,000元。

當局徵稅缺乏依據

可是,在中國《稅法》中,並沒有「機頭稅」或「童裝稅」這個稅種。《稅法》規定,加工行業需要繳納增值稅,屬國稅,地方稅務機關若沒有辦法核定,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核定。

但是,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表示:「在核定過程中,稅務機關應該要考慮成本、利潤、同行業的整體利潤率等因素。而對於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的核定還必須遵循法定的程序,即業戶自報、典型調查、定額核定、下達定額。」

而織裡鎮「夫妻隊」商戶李傳挺25日收到的《納稅通知單》中說:「根據《徵管法》規定,經過對你(單位)從事的服裝行業進行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確定你單位為社會化徵管戶,並依據經營測算等方法核定,應繳國稅、地稅稅額合計3,756元。」其中既沒有提供核定依據,亦沒有提供徵稅標準。

對於當地政府為何增稅,據《中國新聞週刊》調查,他們是希望藉助稅收槓桿,將「夫妻隊」趕回正規的童衣企業,因此引爆了這場「抗稅」風波。

多家「夫妻隊」表示,在增稅前,當局沒有任何公示與意見徵求,僅靠稅務部門的一紙通知。同時,「機頭稅」的徵收往往採用社會化徵管方式——即非由稅務部門,而是村委會派出的稅收協管員來徵收,如若不交,便會採取「鎖門」、「恐嚇」等方式。

萬人抗稅 中共封鎖新聞

對於織裡萬人抗稅,中共當局跟往常一樣,實行控制和封鎖,讓外界不明就裡。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共官方的報導連那裡的人為什麼要抗稅等基本信息也是含含糊糊,閃爍其詞。

在官方主要媒體集體失聲時,中國用戶最多、號稱可以讓用戶「迅速獲取最熱最火最快最酷最新的資訊」的新浪微博,也迅速及時地將「織裡」列為不能搜索的詞,讓用戶難以獲取織裡的信息。用戶搜索「織裡」,得到的只是地方公安當局一面之詞的通告。

「官方的湖州在線沒有解釋為什麼該廠主拒絕納稅。……當局迅速採取行動,控制網路上流通的信息。在新浪微博上發表出來的信息只是地方公安局的聲明,說是當地情況『穩定』。」

而中國網民對當局的新聞封鎖措施表示不滿。在新浪微博,網名「廣州新記憶」的網民發表微博說:「又一個(今年6月發生抗暴的廣東)新塘版本,為啥不公開新聞,讓大家一起討論如何避免這種暴力循環呢,壓制只會讓這種事情更多。」

實際上,官方封鎖不住新聞,圖片和當地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傳向四面八方,反而更暴露了官方的虛假和不體恤民眾困苦、無人性的一面。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周天勇評論說:「湖州抗稅事件,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有網友也認為,在稅賦奇高的中國,到今天才爆發一起影響力較大的抗稅事件,已是奇蹟。湖州織裡抗稅只是一個信號,表明民眾已不堪高額稅賦,極可能成蔓延之勢。溫商跑路、湖商抗稅,過高的稅賦是根源之一,中小民企的生存之路越來越窄。

地方政府設法增稅放債

雖然織裡「機頭稅」數額並不高,但增幅卻是驚人,達100%,意味著地方政府這一類稅收翻倍。有分析認為,普遍來說,這是地方政府面臨巨額債務、土地收入「蒸發」等危機,試圖把危機轉嫁給民眾,維持高財政收入。

中共財政部10月20日出臺一項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辦法,也是在為其擺脫困境。據中共審計署數據,地方債務約有10.7萬億人民幣,約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還債有問題。而《華爾街日報》與《金融時報》7月報導的數據顯示,中國地方債務達14萬億元人民幣,超過中國GDP的三分之一。

中共當局的財政由三個部分組成,稅收、國有企業盈利、土地出讓費用。稅收對政府來說是一種水漲船高的收入,理應和經濟增長同步,但中共稅收卻早以高額超收,其增率已逾GDP的二至三倍。

多年來,地方政府普遍高度依賴土地收入、房地產及相關產業稅收。他們的財政收入50%至60%來自土地售賣。而近期,大陸樓市、地產一片慘淡。上海成交量跌至7年最低,同比下滑72%,主要房企開始促銷降價,跌幅達20%到40%。其他如北京、深圳、杭州等也都有不同程度跌幅。

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既然土地不能生財,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無非是地方政府過一點苦日子。但政府「坐慣了寶馬,你叫它去坐摩托,它是不會幹的」,所以它會通過加稅等手段增加財政收入,使中國經濟永遠走不上正道,中共不把中國經濟弄得山窮水盡,是不會放手的。

中國經濟岌岌可危

「忘掉希臘、忘掉意大利、忘掉『佔領華爾街』運動吧!眼下真正的壞消息是什麼呢?中國。」「樓市泡沫終於開始破裂」。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題為「當心走火入魔的中國經濟」。英國《金融時報》也稱「中國樓市已轉向」。

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表示,歐洲發生歐債危機,隨之亞洲也將面臨危機,比歐債更大的危機將會發生在中國。「很多中國專家學者鼓吹中國經濟如何如何好,而真實的情況是──中國的經濟已經很糟糕了。在今後的一年內,可能會發生類似歐債危機。其實,中國的金融危機已經發生了。」

他解釋,按中國房地產的價格下降30%,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指標之一。他說:「中國經濟學家預測還會進一步下降20~30%,也就是達到50~60%。預測是否成真,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但現在房地產價格已經快速下降了30%。這是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先兆。」◇

本文轉自249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51/10057.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

大陸小企業稅賦知多少?
文 ◎ 孫芸

中國「稅收痛苦指數」高居全球第二,大陸小企業面臨的稅賦不僅多而雜,且越來越重。以數據來看,中國稅收增速遠高於居民收入增速,目前大陸民眾及企業所繳交的稅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

中國最大的童裝生產加工集散地、浙江湖州織裡鎮的一場萬人「抗稅」風波,將大陸稅收及徵稅辦法的種種弊病再次置於眾目睽睽之下,加工戶們集體「抗稅」以表達心中不滿,鎮政府雖然開除了稅務人員和暫停收稅以平息事端,但導致事情發生的「稅賦」本源卻不見改弦的苗頭。大陸小業主的稅賦到底有多少?

個體戶稅遠高於工薪族

中共財政部日前宣佈,從11月1日起,銷售貨物的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2,000至5,000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5,000至2萬元;營業稅起徵點的幅度,按期納稅的,由原來1,000至5,000元提高到5,000至2萬元。

對小企業而言,按說是個好消息,但遭到很多質疑。財訊網算了一筆帳: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提高後,同樣是月收入5,000元,個體戶與工薪族的納稅額誰高誰低?

以北京市為例,一位工資收入5,000元/月的上班族,按照個人所得稅法,扣除「三險一金」1,110元後,繳納個稅11.7元。若按北京起徵點最低值為5,000元、營業稅稅率3%計算,月收入5,000元的個體戶需繳納營業稅150元,且沒有「三險一金」的保障。

一個工薪族每月收入7,800元,則繳納個人所得稅151.84元;而一位月營業額5,000元的個體戶,繳納的營業稅也達到151.84元。

對比兩者發現,個體戶的稅賦遠高於工薪族。而個體工商戶獲得收入,不但要投入自己的勞動,多數還要購置(租用)房屋、僱傭少量人員、購買工具和材料等,既要出力還要投錢。此外,個體工商戶的收入,除了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個體工商戶每月收入若超過3500元,還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減稅政策是「形象工程」

「本次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高舉減稅大旗,實為減稅政策的一項『形象工程』。」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在微博上認為:「起徵點最低值為5,000元,這個數額有些低,設為1萬元或1.5萬元比較合適。」

所謂個體受益最大,其實不過是杯水車薪,這樣的上調幅度只有「瀕臨虧損的企業才滿足」。個體戶網友「孟軒2012」以營業稅為例說,起徵點為5,000至2萬,月度營業額在2萬以內的經營者,除了擺地攤的,哪怕是個最小的鋪面經營者,按現在的毛利及房租水平,沒有一個不是虧損的。

說不清道不明的稅

而且,這還是檯面上的稅,大陸「黑稅」有多少?「至於要交多少稅,就要看你的流水是多少。」河北省鐵礦城周老闆的算盤打得飛快,當初一得到消息馬上找來和當地稅務機關熟識的一位親戚,一場價格不菲的飯局下來,他每月所繳納的稅額從5,000元降到了150元。要不在稅上面做點「小動作」,老周今年恐怕就只有賠的份了,中小企業信息網報導。

周老闆說,他也不願意這樣想方設法逃稅,實在是稅高利薄。此前媒體也曾披露,一些小業主不偷稅漏稅已無法生存。更有私營企業主在網路上發帖曬稅賦稱,如果規規矩矩把所有該上的稅都上完,那麼最終結果將是近乎於白幹。他們做兩筆帳,一筆糊弄官方,一筆給自己。

《經濟參考報》報導,根據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一般會涉及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費、企業所得稅、印花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多項,這還不算各種行政事業收費和社會保障繳費等。

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副總經理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本定價30塊的書,出版社拿走10%~15%,發行商給你50%的折扣,作者拿走10%左右,增值稅再佔去13%,算下來利潤接近零。「我們曾經做過書籍這塊,後來就不做了。」在他看來,一本書承擔這麼高的稅,簡直不可理解。

官方減稅 越減越高?

在10月的最後一週內,溫家寶先後三次在不同場合強調結構性減稅,也就是選擇性減稅。自2004年以來,大陸一直在進行結構性減稅,如全面取消農業稅、增值稅改革從東北試點到逐步完善準備推向全國、出口退稅適時調整、統一內外資所得稅、多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標準等。

對「減稅」官方似乎不可謂不重視,但如果將公共財政中民生支出比例、吃飯財政與「三公」消費規模、社會福利保障水平、居民收入狀況等因素綜合起來加以考量,中國民眾的稅賦之重有違情理。

財政部和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今年1月至9月,中國實現財政收入8萬1,663億元,同比增長29.5%;實現稅收總收入7萬1,292億元,同比增長27.4%。全國稅收資料調查顯示,2008年,中小企業繳納流轉稅1萬5,003億元,占流轉稅比重達86%,繳納企業所得稅4,952億元,所佔比重為76%。

有史以來人類最高稅

今年9月,美國《福布斯》雜誌推出「稅賦痛苦指數」榜單,中國大陸居全球第二,這也是繼2009年中國首次排名第二位後,再次位列該名次。雖然這一數據遭到部分官方媒體和官方學者的質疑,但有關中國稅收增速遠高於居民收入增速卻是不爭的事實。

《福布斯》的稅收痛苦指數(稅痛指數)是根據各地的公司稅率、個人所得稅率、富人稅率、銷售稅率/增值稅率,以及僱主和僱員的社會保障貢獻等計算而得,指數越高意味國民稅收痛苦程度越高。

數據顯示,從2004年至2010年,除了2009稅收同比增長9.8%外,其餘年分稅收總收入同比增長均2倍於同年GDP增速。而今年前三季度,稅收是GDP增速的3倍,中國宏觀稅賦已近GDP的4成,這種嚴重失衡狀況,在當今世界各國實屬少見。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郎咸平日前應邀前往瀋陽演講。他說,從世界數據來看,大陸企業家去年交的直接稅加上間接稅佔到了中國企業稅前利潤的70%;個人交的所有稅則高達平均所得稅的81.6%,是全世界自有人類以來最高的稅。◇

本文轉自249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51/10059.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浙鎮政府毆抗稅業主引聚集 瘋車撞人群
方林達:湖州織里抗稅事件的實質是抗暴
浙群體抗稅當局「妥協」學者批中共橫徵暴斂
世界媒體看中國:浙江湖州織里抗稅事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