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開角型青光眼 古名醫已驗證

鄧正梁

(Fotolia)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開角型青光眼是由眼壓升高所引起的視神經損害疾病,屬於慢性疾患,因為發病隱匿、進展緩慢,不容易被查覺,常被忽視。

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偶有輕微眼脹,中心視力不受影響,但視野會逐漸變小,到中晚期視野會縮窄到讓人有行動不便、定位不準的現象,至晚期則有虹視與視物模糊不清,最後完全失明。

西方醫學發現開角型青光眼,會造成視神經乳頭改變與視野缺損,所以視乳頭陷凹與視神經萎縮是診斷依據。此外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也是診斷的參考之一,因為此眼底結構最早改變,比視野缺損早1.5~5年。

風火痰上犯目竅
中醫學對於開角型青光眼有自家的專業用詞,稱為「青風內障」,並認為病因是由風、火、痰等上犯目竅,神水(西醫稱為房水)淤積,歸類於水輪疾患範疇。水輪屬腎,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若肝氣鬱滯,氣鬱化火,火灼津為痰,上擾清竅,干擾經絡,則神水外流受阻,眼壓因而升高。目能明察秋毫,為神之用,勞神過度,導致目昏眼脹,氣血生化不足、清氣不能上注於目,也會神水淤滯,眼壓升高,視神經受損。

辯證論治調臟腑
中醫治療方面,若在疲倦時出現眼脹、頭痛、頭暈耳鳴、腰膝痠軟,不耐久視,視野縮窄,此為肝腎虧損,可用熟地、山茱萸、丹皮、蔓荆子等補腎填精、養陰祛風;若心煩面紅、頭痛失眠,可加鉤藤、桑葉、羚羊角等清熱平肝熄風;若食少便溏、肢體疲倦,可加黃耆、白朮等健脾補氣。

古名醫已撰準繩
開角型青光眼可說是一個難治疾病,因為早期常無症狀,到了晚期,視功已不可逆轉。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提出:「青風內障證,視瞳神內有氣色,昏蒙如晴山籠淡煙也。然自視尚見,但比平時光華則昏蒙日進,急宜治之,不知其危而不急救者,盲在旦夕而。」足見青光眼對視力的危害自古就已被重視。@◇

(本文作者為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