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开角型青光眼 古名医已验证

邓正梁

(Fotolia)

人气: 63
【字号】    
   标签: tags:

开角型青光眼是由眼压升高所引起的视神经损害疾病,属于慢性疾患,因为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不容易被查觉,常被忽视。

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偶有轻微眼胀,中心视力不受影响,但视野会逐渐变小,到中晚期视野会缩窄到让人有行动不便、定位不准的现象,至晚期则有虹视与视物模糊不清,最后完全失明。

西方医学发现开角型青光眼,会造成视神经乳头改变与视野缺损,所以视乳头陷凹与视神经萎缩是诊断依据。此外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也是诊断的参考之一,因为此眼底结构最早改变,比视野缺损早1.5~5年。

风火痰上犯目窍
中医学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有自家的专业用词,称为“青风内障”,并认为病因是由风、火、痰等上犯目窍,神水(西医称为房水)淤积,归类于水轮疾患范畴。水轮属肾,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若肝气郁滞,气郁化火,火灼津为痰,上扰清窍,干扰经络,则神水外流受阻,眼压因而升高。目能明察秋毫,为神之用,劳神过度,导致目昏眼胀,气血生化不足、清气不能上注于目,也会神水淤滞,眼压升高,视神经受损。

辩证论治调脏腑
中医治疗方面,若在疲倦时出现眼胀、头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不耐久视,视野缩窄,此为肝肾亏损,可用熟地、山茱萸、丹皮、蔓荆子等补肾填精、养阴祛风;若心烦面红、头痛失眠,可加钩藤、桑叶、羚羊角等清热平肝熄风;若食少便溏、肢体疲倦,可加黄耆、白术等健脾补气。

古名医已撰准绳
开角型青光眼可说是一个难治疾病,因为早期常无症状,到了晚期,视功已不可逆转。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提出:“青风内障证,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蒙日进,急宜治之,不知其危而不急救者,盲在旦夕而。”足见青光眼对视力的危害自古就已被重视。@◇

(本文作者为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