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 「中國推進不過是策略詭計」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13日訊】德媒認為德班氣候峰會是個失敗,關鍵問題沒有解決,中美印等排碳大國贏得了時間,倒霉的是深受氣候變化之苦的小國。這次氣候峰會還表明中共以強勢、手腕和綠色增長影響談判,而美國則保持低調。批評人士也不滿意, 表示2020年開始減排的期限太晚了。

中共影響德班峰會,關鍵問題無解

對於德班氣候峰會達成的協議,《德國金融時報》12月11日寫道,「美國和中國這樣的氣候大罪人第一次在世界氣候協議中也願意接受有義務減少排放溫室效應氣體的目標。……」

該報評論說,「歐盟這次輸掉了,直到南非的無休無止的會議結束,也沒有為其戰略找到盟友。中國在會議剛開始就伸出手來,然而歐盟沒有利用這個機會與中國結盟。很難說中國人是否真心實意,可是歐盟在德班面對這個新的超級大國總是猶豫不決。所以,最後只是得以和發展中國家以及現在就因海平面上升而瀕臨沉沒的小島國達成道義上的聯盟。」

《世界報》(12月11日)認為,「迄今為止的峰會不乏個別國家的非正式許諾,可是到了關鍵時刻,就幾乎總被忘得一乾二淨。德班會議也是如此,比如中國代表團宣佈說,可以設想在2020年後加入一個有約束力的協定。幾天後就證實,中國的推進不過是一個策略上的詭計而已,為了給西方工業國家施加壓力。」

《商報》12月11日評論指出,「關鍵的問題是能否成功地讓中國、印度和美國那樣的碳排放大國從2020年起承擔減排義務,德班峰會對此沒有解答。聯合國想在2015年之前制定一個協議,在之後幾年通過一個『有法律效力的程序』付諸實施。這種表述很新鮮,但也很軟弱。誰若相信這種表述未來可以給美國、中國、印度和其它減排大國產生有約束力的溫室效應氣體減排義務,肯定是幼稚的。……」

「所以,世界一如既往,一邊是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有減排義務的工業國家,……。另一邊是中國、印度和美國,它們對全球溫室效應氣體的一半負有責任,並且在未來單獨決定自己的減排目標。」

評論認為,「德班再次表明世界氣候會議並非氣候保護的有效而合適的論壇。……峰會的結束雖然有個結果,然而其實失敗了。」

《日報》12月11日認為,印度和中國”贏得了時間,並且將條款足夠地延伸,以破壞真正的約束力。……」

中國人已經在全球排碳最多

該報(12月9日)評論說,德班會議表明,「氣候外交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中國進入場地,大聲要求,作為新生力量,在氣候保護中擁有資金、良好意願和進步的期待。美國在邊線仔細觀望,保留鳴哨暫停的權利,悄無聲息地保持克制,在大會的大運動中幾乎感覺不到它。」

「儘管由於不可遏制的經濟增長,中國人已經在全球排碳最多,他們是穿著相對綠色的坎肩來德班的。……」

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情緒激動地表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該做的都做了,你們有甚麼資格在這裡講道理。

南非氣候大會閉幕缺乏實質性進展

據BBC報導,歐盟和很多發展中小國希望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目標文件,執行的時間表應在2020年之前。但決議草案只涉及2020年之後的減排目標,而且沒有就法律效力做出具體規定。

世界小島國聯盟和最不發達國家組織強調,發達國家應當在氣候問題上採取更多行動。而中國和印度都指責發達國家並沒有兌現自己的減排承諾。

但發達工業國家說,《京都議定書》存在嚴重缺陷,它既沒有對污染嚴重的發展中國家做出規定,也同目前的全球經濟格局不符。

批評人士仍不滿意 2020年開始減排的期限太晚了

據美國之音報導,包括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等在內的所有世界污染大國的代表在南非德班經過了兩個星期的日以繼夜的談判後終於達成一些決議,同意從2020年開始大規模減少污染排放量。

在以前的談判中,發達國家和中國、印度等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之間沒有能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派協議達成共識。

儘管目前各國就這一所謂的「德班綱領」達成了共識,但批評人士說,這一協議還遠遠不夠。環保組織以及受氣候變暖危害最嚴重的貧窮國家擔心,這一決議措辭模糊,中國和美國等國家會鑽協議中的一些空子。決議對未能達到減排目標沒有定出懲罰措施。

此外,面對全球氣溫正在升高,海水上漲會導致地勢較低的城市被淹沒等問題,很多人認為協議中規定的從2020年開始減排的期限太晚了。

責任編輯:洪微

相關新聞
全球氣候大會 下週萬人聚蒙城
聯合國氣候大會萬人聚蒙城
氣候大會同意談判氣候變暖新條約
巴厘島世界氣候大會專家紐約說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